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究

2006-12-22林翰齐

中学理科园地 2006年2期
关键词:途径

林翰齐

摘要:简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必要性,分析现行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差的原因。探究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提出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途径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

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而探索的果。牛顿正是以常见的苹果落地而提出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进而研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可见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造源泉,是人类素质的一个组成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重要就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现行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却忽视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即是高才生。这种能力也较差。无论是提出问题的勇气、提出问题的数量、提出问题的质量都不尽人意。因此教学中应大力提倡这一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缺乏提出问题能力的原因分析

缺乏提出问题能力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从老师方面看,在长期的的教学中,老师受大纲要求的影响,没有认清这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为学生提供培养这种能力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缺乏提问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看,大概分三类:一类是没有兴趣,缺乏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就不想问了;二类是有兴趣但怕问得不好,同学会发笑,老师会责怪,缺乏提问的信心就不敢问;三类是有兴趣又敢问,但由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有限,缺乏提问的方法,就不会问或不善于问了,面对这些原因,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措施

(一)创造提问的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一副尊容,足以把学生的“疑问”吓到九霄云外,学生有问不敢问,长期以往,根本就没有遇事提问的习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关系应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服务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对等每一个提问的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提问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个“幼稚无理”的提问,这样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提问氛围。

2、创建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发问

物理有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许多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而惧怕物理,更谈不上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给学生创建一个生动有趣的物理情境,在情境中学生能自然发问,这种情境可以是生活中的现象、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是教师做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是知识应用的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小制作等等。例如讲共点力平衡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做一个演示实验,先让两个学生用力来提钢丝,钢丝绳未断,学生大笑。然后让钢丝绳两端固定,请其中的一个学生用力压钢丝,钢丝断了。从两个情景的比较中引发思考,问题自然而出。

3、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要问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老师灌输,学生接受。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为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尽可能采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精彩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等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关注社会,去田野、去工厂。尝试现实中碰到的问题,通过采用这些形式,使学生由感而发,自然而出于内心地想提出问题。

(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动力

美国学者布鲁巴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这首先需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动力。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促使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工作,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所以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是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提出动力问题的动力之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方式很多,除了实验演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外,在讲述概念,验证定律或习题求解时,还应该考虑学生提问可能出现的困难,采用适当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获得成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产生源源不断的问题。

2、加强物理知识的应用

物理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觉得问有所得,问有所用。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灯泡,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用久的灯泡壁为什么会发黑?烧坏的灯丝接好后为什么更亮?灯丝电阻是一定值吗?电灯在晚上八、九点钟为什么没有夜间十一、二点钟亮呢?然后用物理知识帮助学生一个个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提问的价值,从而产生提问的内动力。

3、鼓励学生多创造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创造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可见创造是在提问中产生的,又是在不断的提问中才得以实现和完善的,相反的也正是创造过程中才会出现一个个的问题,让人们去发现它,提出它。从而解决它。所以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创造。这种创造可以是小制作、小发明;可以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创造过程中,学生提问欲望会不断加强,学生会不断提问。

(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

学生提不出问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不知道提问的途径。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启发、多引导、多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1、问题从“实验”中来。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不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有取之不尽的提问素材。例如:“做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有些学生打出纸带不清楚;有些学生打下的纸带第一、第二点间距大于2mm,验证守恒时,动能总小于势能,原因何在呢?

学生自然会提出问题,教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归纳,经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可以找出问题的原因。

2、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来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自然生活中各个方面与物理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提出的问题将会源源不断。例如:日常生活的光,仔细观察一下,就有很多问题。白炽灯和日光灯发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雨后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在树林中看阳光是彩色的,是什么原因?水面上的油膜为什么呈彩色?照相机镜头表面为什么呈淡紫色?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充满着物理,物理就在他们的生活中。形成看到现象就要尝试从物理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3、问题从“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来

物理概念、规律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形成过程也各不相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知识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有助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例如:动量守恒定律推导中,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动量守恒为什么要系统不受外力或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呢?若合外力不为零,还守恒吗?你能从推导中。找出原因吗?②动量守恒是从牛顿运动定律推出的,那么为什么还要讲动量守恒定律呢?它究竟比牛顿运动定律优越在何处?③动量守恒定律中动量有方向吗?④既然运动是相对的,那么表达式中速度应是相对哪个参照物的速度呢?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讨论,会使学生充分理解动量守恒。

4、问题从“解题过程”中来

解题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单纯做题,不思考,不提问。效果一定不好。习题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审题时,可以提出:①哪些是关键语句?这些语句说明什么问题?②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求什么量?还缺少什么条件?③题目中给出什么物理情景?需构建什么样的物理模型?④用什么知识和原理处理问题?

解题时。可提出:①解题思路怎样?②根据条件可以写出什么方程?③这些方程足够吗?还需要什么辅助方程?④怎样解方程?

解题后,可提出:①检查了结果吗?有没有不符合条件的解?②此题是否有其它解法?③解此题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提问可以让学生先模仿,然后逐渐养成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

5、问题从“知识的对比”中来

对比是学习物理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对比可以加深印象,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但对比效果好坏却取决于提出的问题,要善于从对比中寻找问题,抓住关键进行分析、归纳。例如:讲完《电场》和《磁场》这两章后,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电场线和磁感线有何异同点?②电场力和磁场力产生的条件有何不同?③两种力的大小,方向有何不同?④两种力做功有何不同?⑤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等等。

问题还可从“物理方法”中来、“物理公式”中来、“新旧知识联系”中来、“知识渗透”中来……可以提问的途径很多。教师应抓住一切可以提问的途径,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综上所述,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氛围,提问的情境,提问的途径,尽可能的激发提问的动力,提问的意识,形成提问的习惯。培养提问的能力,最终让学生自己有能力提出问题。对学好物理,培养物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提高初一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的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树的谱矩研究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