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物理探究情景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2006-12-22刘玉树
刘玉树
摘要: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要求,合作学习、创设开放、新奇的情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运用者”,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情景;合作;方式;集体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精心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重视课堂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氛围的形成,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物理情景,实行物理教和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话题。
一、创设新奇情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高尔基说:“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呈现给学生的材料、现象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就会打破学生知识体系和智能体系的平衡,引起“意外惊奇”的效果和无穷尽的猜想。当学生进入这种惊奇的情绪场景时,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例如,在“力的分解”一节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在桌面上放一个大砝码,现要求用细线将它提起,问学生用一根线提易断还是用两根同样的线易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一根线易断,这时教师用一根线稳稳地提起砝码,而用两根相同的细线(有意识地使两线夹角大些)提起砝码时,线却一下子断了。实验结果大大出乎学生意料,学生自然会问:为什么呢?这一悬念的产生会激发学生去探寻其中的“真谛”。以迫切的心情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
又如,在讲述“楞次定律”的推广含义(阻碍相对运动)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首先演示小磁铁与木板、铝板间是没有磁力作用的。然后在倾斜的木板和铝板上(两者倾角相同)分别固定一张白纸,使其动摩擦系数相同,然后让小磁铁分别从两板顶端自由下滑,学生意外地发现铝板上的那块小磁铁竟然是缓缓地下滑,速度明显慢于木板上的小磁铁。实验结果有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处于惊奇、困惑的情绪之中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欲望。
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新奇,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真实的有趣的物理情景,学生整堂课都会带着新奇的疑问,怀着极大的兴趣,怀着大胆的猜想,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人学习,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快乐。
二、创设开放情景,让学生选择学习的方式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课堂焕发生命力的源泉。而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开放自主的学习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它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思维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
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中创设开放的物理情景。给出的实验器材有:平面镜、玻璃板、蜡烛(两支)、A3纸、复写纸、直角三角板、刻度尺、火柴。而将实验探究的时空留给学生,有的学生用平面镜做实验,找不到像的位置,产生了困惑,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同学用钩码做实验,有了创新的快乐,有的同学没有直角三角板,玻璃板与桌面没垂直,导致像的大小测不准确,有的同学用了复写纸使位置记录更容易。这样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从不同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整个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精讲、少讲,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操作能力与发展潜力,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让他们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开放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激发起求知欲,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合作情景,让学生体验集体的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新知识建构难度的有效途径。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情境。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启发,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体验集体的力量,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克服难题。
比如,教师在“摩擦力”的教学时。先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针对教学目标,各小组开展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判断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以“报告会”形式将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可以成为“请教”或“被请教”的对象,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提问、解答,并通过讨论、总结、演讲、评价等环节,轻松愉快地度过“摩擦力”这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大关。这样师生问、学生间进行了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相互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精心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学习新知识。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以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学生成功的喜悦心态。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