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空降兵,“移山”还是“就山”?

2006-12-22杨灵爽

销售与管理 2006年12期
关键词:移山空降兵比作

杨灵爽

从“大师移山”的故事引发的企业环境之“观山难”、部门协作之“请山难”、员工管理之“治山难”的思索。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有一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有一天他宣布第二天早上当众表演移山,于是第二天,人们聚集在广场上,等着看大师表演。大师来到广场上,开始对广场对面的山喊:“山,你过来,山你过来”然后问大家:“你们看山,过来了没有?”有的说:“好象过来了一点点”,有的说:“没有”。大师继续喊:“山你过来,山你过来”……这样整整一个上午,一个中午,一个下午,许多人说大师是个骗子,纷纷离去。一直到了傍晚,大师问身边为数不多的人:“你们看山过来了没有?”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大师,山真的没有过来”。大师于是一边用自己沙哑的声音继续喊:“山你过来,山你过来”,一边向山跑去,人们也不知不觉跟着大师向山跑去。大师再次问身边的人:“你们看山过来了没有?”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联想到业界的一种瓶颈——企业空降兵。结合实际,人力资源在很多的中小型企业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由于企业前期处于先经营后管理的状态,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企业自身而言,业已形成了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不解决又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由于管理型人才短缺而导致的管理混乱。而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由于先期没有进行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就不得不大量的从外界引进管理型的人才,此类人才被称做“企业空降兵”,企业HR就是其中之一。

纵观业界,企业HR业已成为企业的“高流动人群”。为何本是肩负企业人力资源“重任”的HR会如此频繁、又如此短期的与企业“离婚”呢?业界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就是“水土不服”。那么,笔者就暂从“大山你过来”HR自身的角度来小议“企业空降兵,水土不服”这一现象。

企业环境之“观山难”

许多中小型企业的HR都深有感触企业整体大环境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发展以及规划。

其实,每个企业或多或少的暗藏着一些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潜规则”。笔者认为,如果把企业比做“大山”,HR要想有所为,进入企业的第一步就应该做一个优秀的“观山者”。而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观山者”?一句话: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我们往往是居高临下远远的“俯视”企业,叫山过来,而很少真正的走近企业,察看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来到企业不是“说事”而是“做事”,企业对我们的要求也并非“说事”而是“做事”。由此可见,我们与企业的目的是一致的。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道同,则应该相为谋。如果“做事”和“与山站在一起”同比,要想与山站在一起,就如故事中的大师一样,“叫山”是行不通的,无论你如何的呼唤大山,它都崴然不动;而正确的做法是自己走过去。那么,我们的“叫山”在某种程度上是远观环境,可见这是无法真正了解企业;而正确的做法则是自己走近企业、感受企业、适应企业。

部门协作之“请山难”

许多中小型企业HR的又一困境就是部门协作难,甚至在政策的落实中有一种“困兽斗”之感。这使得工作如屣薄冰,举步维艰。

其实,如果把部门比做小团体、小家庭,笔者认为,在各部门协作中,HR还应该做一个真诚的“请山者”。就以本企业为例,销售部中外埠经理善“单兵突破”,产品事业部经理善“合攻”,总经理向销售部经理要成绩,绩效考核中业绩的比例,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始终是焦点问题。HR做人难,销售部经理做人也难。搞不好,少不了不欢而散的局面。那么如何在工作中实现部门间的紧密协作?还是一句话,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要认识到工作中的矛盾和磨擦,是在任何一家企业都客观存在的。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大家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把问题摆在桌面上,客观的指出实际情况和现实中的困难。人力资源重要职能之一并非主导而是辅助和协调。要冷静的认识到公司的良性运作需要每个职能部门都发挥最大的效能,那么配合和协作是关键。部门间所产生的矛盾其关键点多为利益,而部门的领头羊则是部门经理,部门经理的背后则是该部门的员工。看似部门经理的不协作,实际他在推行一项政策时也要得到团体的协作。既然大家都需要“协作”,可以说需求是相同的。就如同故事中的大师,从早上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等山”同样不会“与山站在一起”。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表面就拂袖而去,不相往来,甚至有秋后算帐的想法。如果这时把部门比作“大山”,那么我们这时要做的依然是自己主动的走进“大山”,选择协作。

员工管理之“治山难”

无论是企业的HR还是企业的主管,尤其是那些企业刚刚引进的“空降兵”们,进入企业后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企业“元老”在管理上的不服从。

其实,在企业中生存,人们可以不去比资历,但却无法不去比贡献。人都有一种“自重感”,跟着企业风里来雨里去的老员工们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但他们此时摆出前辈的样子,其实就是寻求一种“自重感”。而人同时又具有一种“逆反心理”和“防卫心理”,当感受到威胁和自认为受到攻击就会出于自我保护本能做出防卫和反抗。笔者认为,HR此时要做的则是一个勇敢的“治山者”。

在管理中,我们经常把人心比作“水”,而管理本身比作“容器”,故有“人心如水,管理如器”之说。要真正从根本上治“水”所需的是开江引流,而非断江截流。要想开江引流,则需要了解水的性情,从而引导水的走势。山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石,可见治山就是要治石。人们常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红塔集团口号是山高人为峰!可见企业中人的重要性。面对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和处理而是了解实际情况。“石可破”可比作“处罚”,“夺坚”可比作“认同”。这也正是说明在管理中处罚员工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得到员工的认同、让员工心服口服则并非易事。处罚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并非管理的本质。在工作中由于HR所处的特殊位置,员工更多的是防卫和畏惧,这就再次加大了HR和员工之间的距离。故事中的大师,大智大德,当然不会“骂山”,即使“骂山”山依然不会过来。那么,如果把员工的心比做“山”,又如何“与山站在一起”?依然是放下身份、放下固执、放下成见,主动的走近员工,多听多问,多提供建议和资源,少动“家法”。

透过这则故事笔者由心而发,反思了业界“空降兵”在工作中的几种瓶颈。其实,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同理,在职业生涯中,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同僚、乃至员工,都要秉承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心态。

笔者认为,最终使高山为之移动的并非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一个人的气度。

责编

马薪婷

猜你喜欢

移山空降兵比作
月师
山里的深秋
比作诗
1911年的枪
空降兵突击
《移山》『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
空降兵进阶课
长大我当空降兵
移山
女空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