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情感例谈
2006-12-21蔡建平
蔡建平
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课堂上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其实就是营造情感交流的气氛。强调情感交流。注重情感交流的老师,讲起课来声情并茂,能够以自己的情感去唤醒学生、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相应的共鸣,能够更加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感受老师的关怀与帮助,接受传授的知识。下面结合教学的实际,谈谈对教学情感的几点肤浅认识。
一、教材中的情感
有些教材内容蕴含的情感因素是显性的,如文史类的教材。而有些教材内容主要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情感因素。或者说,情感因素很淡,是隐性的,以至于老师在教学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它的存在,这类教材通常是指自然科学类,例如计算机课程。如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仅仅把它作为一门技能课来看待,免不了又落入以前计算机课程,唯技能为上的教学窠臼。信息技术课程之有别于计算机课程,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必须注意挖掘教材中蕴含哪些信息文化的情感因素,加以补充、拓展,让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多的人文因素,让它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素养的工具。超越技术,贴近生活经验,让信息技术课程容易理解又内涵充实。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3章的“简单的图像处理”这一节课。让学生准备一张个人生活照,通过这一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艺术处理,在比较了原图与处理后的照片后,如果满意,再打印,学生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感。把教材的知识与学生内在个体需要有机联系起来,技能的学习就有了情感的依托,就会转化为一种需要。教材中选用的内容,可以看出编写者的动机与情感取向。从DOS时代一直是微软WORD对手的WPS。至今依旧焕发出活力。第五章的文字处理基础仍然采用WPS2000作为学习的内容,结合最近WPS频频在政府办公软件中标的报道。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软件业的认识与热爱,激发内在的自豪感。作为办公软件的另一旗帜,永中Office也非常优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对这三者进行对比。各有哪些特点,认清国产软件与外国软件有哪些的不同,增强对国产软件的热爱。此外,还有outlookexpress与foxmail、intel、amd的CPU与国产龙芯的比较等等,老师教学时要及时关注和补充。
二、课堂中的情感
让情感脉络化,在任务驱动下,营造相关的信息情境。例如在“访问因特网”这一章。学习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时,布置了如下任务:什么是龙芯?龙芯有什么特点(与Intel和AMD处理器相比较)?制造龙芯有什么意义?你如何看待龙芯?请用表格、图示,或其他多媒体等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述。这个任务是使用搜索引擎完成的。同时复习了前面有关CPU的知识,培养学生组织、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有一条清晰的情感主线:龙芯是国产的,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老师在布置任务时,不是通过滔滔不绝的说教进行情感教育,但通过营造的具体情境却能让学生感受这份情感的薰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让情感多元化。通过更改主题、内容。可以在课堂上让情感的呈现更加多元化。而不局限于信息技术技能本身。从另一方面,可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学习、解决问题。例如。在用Power Point制作幻灯片时,朗诵《母亲,我是钓鱼岛!》这首诗后,要求学生用Power Point制作。从历史、地理、相关文献、由来等多方面证实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要求引用资料翔实准确,注明出处。色彩搭配合理,能够烘染主题,媒体使用丰富,模板构建富有个性化,把以《母亲,我是钓鱼岛!》改编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富有艺术美。实验结果是。学生的作品异彩纷呈,爱国情感丰富、激烈。富有个性。通过亲身制作,学生的情感有了升华,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走出纯技能训练的束缚,从生活实际入手。理解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真谛。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技术。课堂上应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交流,因此在该节课的最后环节,分小组进行内部交流与小组之间的讨论互评。情感多元化还体现在交流的方式与途径,进行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直接与间接、单向与双向等方面的交流。
三、师生的情感
教师是教学中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情感活动,具有更大的能动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交流回路是比较复杂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相当部分的知识表述是比较严谨的。因此,需要教师注入更多的情感。单一的、枯燥乏味的讲解,学生往往情绪低沉,更谈不上情感的有效沟通。教师的言行举止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如果把情感化作一个磁场,那么师生彼此的情感影响就是磁场的回路,师生就是磁场中情感最强的磁极。课外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特别是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每周课时很少,单纯的课堂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多作课外的情感交流。比如,学生在采购电脑中的轶闻趣事,遇到的问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棘手的问题。交流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在网上技术论坛、msn、QQ群组交流等等,随时与学生沟通,同时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有更多的灵活性,时间、空间跨度大,参与人数可随时变化。从中也可发现一些热点问题,能够引起师生热切关注的问题,就是师生情感的交集。这种交流更多地摆脱传统的交流方式,学生更能畅所欲言,而情感交流本身,也是利用信息技术交流的一部分,而且是信息技术教学重要的部分。
平时的情感交流与课堂的情感交流形成一个更大的回路,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课堂的情感交流,源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更多的针对性和活力,更能增强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说。从另一侧面要求我们,课堂情感也要真情实意。
四、情感的引导与迁移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及其教学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方法,都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的。
我们在讲解技能知识以前,有必要先向学生介绍。在遇到问题时,自己如何解决。比如,在初步讲解VBA,调试具体程序时难免会遇到运行错误,老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先介绍VBA错误的几种类型,如何有效快捷地借助VBA帮助,理解代码。排除错误。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调试程序的艰巨性,当学生解决问题后,那种迷茫后的顿悟,那种艰辛跋涉后发现的喜悦,不亲自经历是难以真切体验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那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感觉,就是一种很深刻的情感体验。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仅仅纠缠于问题解决本身。例如,程序的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逐
步渗透编程思想,让学生对编写与调试程序有宏观的理解,高屋建瓴,从本质上理解学习的程序语言,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从某种层面上说,这也是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个方向。编程语言是一种工具。编者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实际上,技能的学习如果不注重情感的薰陶,只是简单地模仿与拼凑,没有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人云亦云,没有触动学生情感的内化,将会极大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终将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学生在熟练掌握某种编程语言,并产生强烈的兴趣后,也自然会对其他编程语言发生兴趣。他的编程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随着情感的迁移而迁移。信息交流不仅可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技术与技巧,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化,在中小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情感的深化
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单纯地解释,学生不一定能弄明白,甚至越解释越迷茫。这时候,学生的情感是消极的、排斥的。例如,在Excel中讲解“宏”的概念时,我先举实例,把“宏”要完成的单元格格式的设置步骤,直观地示范操作,并让学生完成几遍。记录正确的操作步骤。先感受形象的操作,让学生动手,顺理成章地介绍了“宏”的概念。再让学生录制、命名、运行‘宏,验证操作步骤。录制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在小组交流时,学生会慢慢接受“宏”的脾气,把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交给电脑来完成,达到人机交互。实际操作表明,学生在掌握了“宏”的操作后。很喜欢“宏”。在交流与合作中,深化情感层次,改变孤立的个体学习方式。在合作与交流中,情感的经历、反应、领悟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交流所要达成的情感目标。学生完成任务后作品的交流也是情感深化的—个有效环节。
“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只强调科学的概念结构和熟练的技术能力,忽视人文观念的形成,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畸形的片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高中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信息技术(高中第一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卢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谢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