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资进入:设“限”还是设“陷”

2006-12-02吕学虎

市场周刊 2006年10期
关键词:外资调整政策

吕学虎

外资威胁的讨论甚嚣尘上。社会各界对外资的作用出现了许多非常分歧的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许诺给外资太多的超国民待遇,不但没有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还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也有的认为,中国利用外资过度,要进行严格的限制;有的人认为中国的资金、外汇很充裕,不需要再鼓励外外商投资,应该对外叫停。

一些言论特别的强烈,对外资设限,还是彻底叫停成为讨论的焦点。这使有些外资企业嗅到了弥漫整个市场的火药味,外刊也开始跟踪中国舆论的导向,揣摩中国外资政策的变数。—些国外投资者担中国政策会变,在华投资不确定性增大,因此对吸收外商投资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一些外资介入的行业忧心忡忡,放缓了投资的节奏。据统计,去年以来外商对华实际投资出现下降,最近连续四个月,外商投资连续下降,与这些担心不无关系。

一些外国政府和西方媒体对中国是否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表示了担忧,对中国在外资并购方面表现出的“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倾向”也表示了相当的关注。一些美国企业高层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人对外资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中国在对外开放、投资及贸易方面已经开始调转船头,走回头路。一些西方媒体认为,外资的引进一直伴随中国的对外开放,延续至今。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到了对外资说不的时候了,中国经济有“滑向经济民族主义的风险”。

有国外媒体甚至认为,中国的翅膀硬了,到了对外资实行“过河拆桥”时候了。外资的境遇,应验了中国的—句话:放低门槛进门,关起门来打狗。

这些舆论向显然引起了中国高层的关注,胡主席和温总理在今年8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中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优化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商务部在大连召开的研讨会,学者和官员分析了当前吸引外资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提出要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吸引外资的意义和作用,在当前国际引资竞争空前加剧的环境下,中国没有理由把外资拒之门外。

在厦门召开的贸洽会上,吴仪副总理强调:中国将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外资,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外资,把对外开放、吸收外资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许多国外媒体谨慎地报道了中国对外资的态度,认为中国高层的言论澄清了一些对外资的政策指向,但中国政要的发言从反面验证大众抵制外资的态度,显而易见,政要的表态意在给外国投资者吃“定心丸”。

鉴于国人对夕卜资的心态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外资的前景、何去何从显得扑朔迷离。

那么,在民间资本充裕的今天,中国到底还需不需要外资?如果需要,需要什么样的外资?

无庸置疑,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外资通过合作,提升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不存在“过河拆桥”的问题,而是共同搭桥过河,逢山开路。

中国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市场对外资的要求有很大的转变,这也是情理中的事了。但对外资的需求重点,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资金上。不像改革开放之初,对外资的渴求有点“捡到篮子的都是菜”。随着产业升级,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更需要能够实现“双赢”的外资。

中国政府的确在研究调整涉及外资的政策,如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调整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土地政策、劳工政策以及环保政策等。这些调整十分正常,不应该说三道四。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自觉地拒绝高耗能、重污染、低技术的项目,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应该一视同仁。如果还期望利用品牌技术上的优势赚取巨额利润,而让中国承担巨大的生态环境成本,无疑是越来越不现实了。

仅仅把中国当作一个廉价劳动力市场、产品的倾销地、污染产业的转移地,这样的外资从中国退出,并不是所谓中国政府放低门槛进门,关起门来打狗的本意,而是全球绿色经济的追求。

外资政策的调整是现实的需要,如果有调整的话,顶多是设限,而不是叫停,更不是“设陷”。

猜你喜欢

外资调整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工位大调整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