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典爱情的陷落中显当代婚恋之真相

2006-12-01林丽丽

电影评介 2006年20期
关键词:高勇池莉婚恋

林丽丽

[摘要]池莉以婚恋,家庭为描写对象的系列小说真实客观地表现了当代世俗社会存在的婚恋现状。分析作品,探寻作家的创作意图;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带来家庭婚姻无谓的痛苦和绝望;引发人们对爱情婚姻进行深入的思考。[关键词]池莉小说婚恋现状创作意图

池莉是上世纪80年代成名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展现了平凡而广阔的生活场景,深入开掘了人性和生活的本质,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人们传统认识中,女作家最拿手的东西便是言情——大肆赞颂爱情,写缠绵绯恻或诗情浪漫或如火如荼要死要活的神圣高尚令人神往的爱情。如台湾的琼瑶、三毛,大陆的张洁等作家作品就曾处在绝对压倒一切的、让人不能忘记的位置;而池莉反其道而行之,赫赫然写出:不谈爱情。细读作品就可明白,她的不谈,是把这种古典情怀中十分神圣的东西放逐到当代社会物质化、功利化的世俗人生中,还其本真。让人们亲手无情地去撕破、戳穿爱情的假面目。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带来家庭婚姻无谓的痛苦和绝望。从此意义上讲,她的“不谈爱情”不过是她对抗现实的一种策略,一种手段,希望以此来求得生活的清洌平静,如“绿水长流”。下面就其作品来感受池莉小说中所表现的婚恋现状并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

现古典爱情之轰毁

古典是什么?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古典,其意思无非是说,我们将总是能够听到它。总是能够看见它,总是能够阅读它,即它总是正确的!”[1]古典的爱情真的不会被时光磨损,总能在滚滚的红尘中保持着特立的柔韧、忠诚和高洁么?池莉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睿智直接地潜入生活与生命经验的底部,努力捕捉现代女性特有的现代意识,创作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用疼痛着成长着的女人主人公芒芒的情感历程形象而艺术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考。芒芒和高勇的爱是在她因父母的关爱下去“解决个人问题”的过程中正处于怅惋、落寞而又心力交瘁时发生的。“高勇似乎早就守候在前面的三岔路口,等待着曾芒芒的路过。”[2]高勇那双俊美秀挺的男性之手和体贴女人又有分寸的姿态,一下子击中了芒芒的心。她非常欣赏高勇那种优雅而又沉默的贵族气质,甚至天真地认为高勇是单纯的,拥有并保持刚出娘胎的那种纯洁,她会是他第一个女朋友还将是他此生唯一的女人。可以看出在芒芒的心灵深处,她向往的是一种“古典”的爱情。但事实给芒芒的爱情理想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高勇在芒芒之前已有过不止一个女人,甚至婚后还保持着藕断丝连的暧昧关系。高勇那自尊强烈、自私依赖的没落大家子弟的性格,不仅让芒芒承受精神上的苦痛。还给她增添了日常琐碎生活的艰辛。可芒芒无处诉说,现实对理想的挤压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伴随着她的是一次次的精神性的胃绞痛和腹泻。芒芒的爱情理想跌落在现实的泥淖中,生活图景被无情地打破。

让芒芒的古典爱情彻底轰毁的还不只是高勇。另外两个男人也不可忽视。其中年轻的邝园对芒芒的爱情就像他为她浆洗的床单和被套,美好、洁净、馨香,曾经让芒芒由衷地喜欢。可是,邝园只是个文化不高、没有多大前途的锅炉工,她务实地退却了。当芒芒选择了高勇之后,邝园赌气和自己并不爱的黄汉香结婚。在留职停薪之后,他背井离乡,“得干出个人样来,给瞧不起他的白雪公主看看啊!”[3]纯洁而美好的爱情已质换为他对自尊和自我价值的救赎。他要让芒芒服气,让当年所有认为他们不般配的人服气。当他和芒芒缠绵的时候,他获得的是男人那可怜而自私的战胜感。古典之爱又一次像肥皂泡般在芒芒的眼前瞬间破灭。

在男性文化构建的价值体系中,一个女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的年轻、美丽、纯洁。在高勇的颂歌中,芒芒只能痛苦、矛盾地做着高勇喜欢、欣赏的那个芒芒,冰清玉洁,沉静忍耐。而常声远是芒芒唯一能真正地在其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人,在他的面前。她惊讶地发现自己在高勇面前无法展露的另一面、另一个真实的自我。高勇无法读懂、欣赏芒芒,常声远能,高勇无法或不屑去做的而对芒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事,常声远高兴而自然地一一做了。当芒芒面对生存的困窘艰辛而无力独自承当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声远,在声远的面前,她深藏的脆弱展露无遗,所有的坚持所有的骄傲都土崩瓦解。但当女人最需要爱和帮助的时候,所爱的男人又总是缺席。在芒芒决定和高勇分手时,声远却找到芒芒充当高勇的说客,最终“该说的没有说,不应该说的全说了。”[4]芒芒和声远心照不宣的爱恋,却在“品德高尚”的美好光环的笼罩之下深深掩埋。爱情不过是只不经碰撞的玻璃杯。

不仅仅是《水与火的缠绵》,在池莉的笔下,很少能看到像张欣笔下的刘小岸、高翔那样具备男子汉刚毅与顽强的男性,池莉对男人真的很绝望。在中国足球冲击第十五届世界杯十强赛失利后,她曾在一份报纸上说:在一个男人普遍不敢负责的精神氛围中,千万不要指望最能体现男人勇气和责任心的绿茵场上有十一个好男人!邝园、高勇、常声远都是池莉基于对中国男人的理解和琢磨之下塑造出来的文学典型,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现实中的很多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在现实生活中,像邝园、高勇、常声远那一类的男性触目皆是,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的友人、兄弟,甚至是丈夫。池莉通过自己的作品对传统的男权世界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从而消解了现实生活中古典爱情的神话。撕裂爱情与婚姻的内在联系。让爱情远离现实生活,是池莉小说特别强调的主题,她在《绿水常流》中曾写道:“我又一次觉得爱情这个词非常的陌生。好像谁把一个概念界定错了。却又固执地用这错误的概念来指导我们的生活。”[5]

显现代婚恋之真相

忠实于生活本真,贴近平民生活是池莉的创作原则。在她一系列“新写实”风格的小说中,泛政治化的色彩完全蜕去,没有高深的文学理论,也没有空洞的政治性说教,唯一具有的是对人生的直视。她的小说对爱情、婚姻或学问的探讨,完全是从世俗人生或平民化的角度,是从过日子的普通人的角度来进行的。她的作品通过对现代城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婚恋心态、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的显现,昭示出现代家庭结构中爱情与婚姻相分离带给人们的种种无奈、困惑、失望。她一一化解了罩在爱情字眼上的重重虚幻色彩,使爱情走下神坛,走出诗的氛围,回归于凡俗的生存状态。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真正的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互爱的真正内涵理应是精神上的相互认同和感官上的融洽、和谐。以这一标尺做检验就会发现池莉作品中的人们都不曾长久地拥有真正的爱情。池莉认为世俗社会中“只有两情相悦”而没有爱情,“是我们贪图柏拉图两情相悦的极乐一刻的天长地久而编写了

爱情之说。”[6]倘若说有爱情的话,池莉认为惟有一种感情适合叫爱情,“那就是两人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即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在天涯永远痛苦的呼唤和思念。”[7]《=绿水长流》中的四川女子为了寻找爱情,五次结婚又五次离婚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正如池莉在《不谈爱情》中谆谆告诫人们的“错误的婚姻是有的,我们可以离婚再去组合一个和谐相处的家庭。比如有的男人脾气太坏,他当然需要配一个能包容他脾气的女人。但是如若为了像文学书中描写的所谓爱情而离婚,你将肯定会发现自己上错了车,每到一站都不是那么回事,目的地与你的完全相反。”[8]

《不谈爱情》是池莉揭示现代婚恋本质的成功之作。半年的婚姻生活使庄建非“在对自己的婚姻作了一番新的评价之后,终于冷静地找出了自己当初为什么结婚的根本原因:性欲。”吉玲也是“不谈爱情”的人,最终选定庄建非,是因为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可以最为理想地改变自己家在“花楼街”的底层身份。于是婚姻成了预谋中的一个手段。庄建非便是她要捕获的猎物。她把谈情说爱变成一种“人工创作”,把爱情当作一种可以实现她预定生活目标的工具。在此,婚姻无所谓爱情的归宿,婚姻与爱情无关,它有它的实现主体各自赤裸裸的目的。传统文学中一直强调的爱情浪漫理想,爱情至上主义在此也遭到无情的嘲弄和彻底的抛弃。

池莉不谈爱情的方法就是让你看透爱情的本质。《口红》中江晓歌是优秀女性的典型,她的初恋,应该是比较纯洁的吧,但是仔细一看,她的爱情却世俗得惊人。她爱上赵耀根,是因为他善于表白,因为他看上去比一般人强。“她喜欢与他在大街上并肩而行,迎着来来往往的姑娘们羡慕的目光,她会高高地昂起头,心中涌出无限的喜悦和自豪。”[9]自尊的欲望和吃饭一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爱能满足人的自尊的需要,可见这是多么伟大的实用性啊!因为这种原因,姑娘们都会爱上赵耀根的,这种爱情还是唯一的爱情吗?

穷人的爱情仿佛就是可望不可及的美丽的肥皂泡,比如《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雅丽之爱就是肥皂泡;富人的爱情就像玩积木,玩出几个新花样后就兴味索然,比如《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和林珠,两人都在精心炮制情感,可是林珠没有等到游戏玩腻之前,就已经开始策划最后的收场,并抢先一步成为赢家,因为她把结局看得太清楚了。爱情什么时候从形而上的心有灵犀变成了形而下的拙劣地表演?是利益和欲望的大潮使人们对爱情丧失了信心?也许,人们习惯跟着感觉走,过去疯狂地追求精神,就像现在疯狂地追求物质,得的是同一种病。爱情依然存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差不多变成了商品,它的价值甚至可以量化了。池莉看得分明,她要把最真实的人生感悟写出来,她不想自欺也不想骗人。她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婚恋现状,其实就是医治自欺欺人的良药,她要打碎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魔镜,哪怕人们为了取得某种替代性满足而宁愿揽镜顾影自怜,哪怕这种自欺出自一个群体并且已经成为习惯并且还在以另一种形式继续。风月宝鉴能够正照,也能够反照。对于小说,人们已经长期习惯于正照,池莉却偏偏要反照,突然照出来一个骷髅。或许可以使人精神一悚。[10]以此为生活中为情所困、为爱所害的女性指点迷津。这种对现实真相的揭示也是一种清醒而积极的反抗。

寻真爱保质之密方

池莉在她作品确定的婚恋关系中,的确很难寻见爱情的踪影,她不回避情感生活的困惑、不幸、粗俗、丑陋,并把它作为自已创作的一个主题,但她并非要彻底否定爱情,相反始终不减对它研究与认识的热情,其深意就在于用不幸与乏味的苦难激励人们改变现实的勇气。让人们更了解现实情感生活蒙受的缺憾和不完善,促发人们去追寻更理想、更符合人性的情感氛围。比如《绿水长流》中的“女作家”以牺牲两性相悦为代价,换取永远美好的情感回忆,这岂不是渴望爱情长存的一种特殊选择。从这层意义上看,女作家不以博得异性好感为荣耀,执着追求两性交往中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人格独立,执着追求两性愉悦持久的做法,既是对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情感的两性生关系的大胆否定,也是对女性自身存在价值、社会价值的全新肯定。无疑,这种自觉、强悍的性格,宁要爱情、舍弃一切功利得失的精神品质与屈就认同世俗的婚恋观相比有着更进步的意义。

不过像上述《绿水长流》中女作家这种“逃避爱情”而使其保质的方法,似乎代价太沉重,这种以克已为前提,太苦行僧了,现代人显然不太愿意接受。如此真爱保质法,在池莉的《你以为你是谁》中还可看到以别种既轻松又现实的方式出现——“真空包装”。宜欣爱上了能干又有正义感的陆武桥,陆武桥也爱上了极具现代感的宜欣,两人柔情密意,如胶似漆。然而从一开始宜欣就很清楚,她不能嫁给陆武桥。两人过了一般夫妻婚后通俗而火热的一整天,宜欣便悄然离开了陆武桥,将这弥足珍贵的美好爱情进行了“真空包装”,即刻便准备嫁给能为她提供先进的工作条件和温馨的生活环境的加拿大人。宜欣很爱非常爱陆武桥,但她更理能智地认为不可与之结婚,其原因之一:“一个白天和夜晚已经过完了我俩的一生”,今后的日子再也好不过它们:之二是异国他乡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样是自已的珍爱:之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认为现代社会中爱情与婚姻无关,爱情只能存于“真空包装”中。

至此,不必赘言,我们已经感受到作家在揭示世俗婚恋真相的同时,也力求准确地表现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美好追求。总而言之,作家正是以小说的形式,揭示出当今婚恋现状与本质,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的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肯定世俗社会中爱情的难以天长地久,否定物欲横流时爱情与婚姻的真正一体,以此引起芸芸众生的思考。这正如作家自已在博客中所坦言:想想我们“婚姻与情爱的矛盾如此之普遍,婚姻中生命存在之意义空前地受到质疑,迫使我们不能不从根本上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结婚?”“换一个思路想想总是可以的吧。”[11]我们如何得到并拥有真实美好的爱情,如何让生命的幸福如“绿水长流”。“想想。想想。思考总归是有益的。”[12]无庸置疑,这就是池莉进行小说创作的主要意图。

猜你喜欢

高勇池莉婚恋
我喜欢的水果
Efficient realization of daytime radiative cooling with hollow zigzag SiO2 metamaterials∗
高勇,记者的好朋友
高勇印象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Kangfuxin Fluid o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Retention Enema: a Systematic Review
有事短信说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