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心理诉求的非理性

2006-12-01杨君顺

电影评介 2006年20期
关键词:理性决策受众

朱 焰 杨君顺

[摘要]今天,设计的重心渐渐向满足心理需求转移,而人们的决策会受知觉、信仰、心智、感情、态度等内在动机影响。在这篇文章从文化、时尚等非理性方面探讨人们需求的变化方向,并预见了今后设计在强化心理诉求方面的发展方向。[关键词]非理性设计心理诉求文化诉求完形律

前言

诸如知觉、信仰、心智模型、感情、态度、环境和瞬间的感知状态等内在动机会影响一项决策,这些因素构成了人类的有限理性基础。设计市场化的关键环节是对目标受众心理调查,研究有限理性如何影响行为决策具有现实意义。

一、左右设计的“魔力”

对设计师来说,其自身的价值观与民族哲学作用在设计中会产生“偏好设计”现氦在某些情况下,目标受众对价值的权衡处于有限理性状态,设计中的隐含激发其心理冲动产生决策行为。因为设计中蕴含的文化情感和价值与受众产生共鸣,超越了通过研究生存的商业设计界限而成为一种超理性的理想模式,即品牌价值。这时的设计满足的是目标受众的某种心理需求。

二、设计的“潮流”现象

设计要通过外部信息给人以刺激从而激发共鸣,而人不会象科学家的研究模型一样完全理性,对于产品,这里指一切成为商品的设计,人们的决策行为是在对付出成本和自身收益回报的权衡之后做出的。当我们看见自己需要的商品时,首先会看它是否能满足需要,这是本质的。在不影响使用需要的同时,对心理需求的满足是值得探讨的。一些不太能意识到的因素也被认为在以系统化的方式支配人类行为,正是这种更为复杂的观点开始渗透到设计的发展当中。

“流线型”不可能对汽车速度产生任何影响,如果说它们的设计是利用造型来增加功能简直荒谬。为何当时人们对这类产品的追求如此狂热?美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科技正在飞速的发展,人们梦想征服宇宙,“流线型”具体化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幻想,与他们心中的某种形象产生了共鸣。

格式塔心理学说,规则、单调的刺激会使人易于疲劳,设计就是要不断打破平衡。在POP设计的出现是由于人们长期受理性的“包豪斯”设计风格影响,内心渴望新的形式打破寂静。POP风格的设计不论在形态、色彩还是工艺等方面都体现独特与叛逆,符合求异心理。

三、设计的文化诉求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各部分互相联系的功能,构成一个连贯的系统,而认知过程又具有不断活动的性质,因此这一系统永远处于主动积极的运转中,能对外部环境事件及其本身进行信息加工,部环境造势会对人的认知态度起决定影响。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审美观与设计思潮刚进入我国,流行“广东话”,进口产品。近几年,从内心发出的对本民族意识的呼唤形成了不言而喻的需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红高梁”、唐装等一类设计对应了人们“大俗大雅”的审美心理。

人们易受新事物感染是短期行为。时尚一代一代的变化循环由于选择是非理性、随意甚至冲动的,然而民族哲学能对人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所有历久弥新的设计都是运用文化与人们的心理诉求产生长时间的共鸣,在进行决策时影响目标受众行为。

融入了民族传统的设计不是运用某种弧线、某个图案、某种工艺而要真正符合民族设计的理念。明式家具的造型、工艺、结构是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体现出来的表象;而以简洁造型和结构设计为手段使人使用更方便、舒适,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给人一种以少胜多的诗画意境美才是其精髓!设计要撼动人心,需要精神共鸣而不是感官刺激。

四、设计的“完形律”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总试图把视野中的信息符合组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若主视野中信息符号是不规则的,令人陌生的、不完美的,那我们的机体内会产生一种‘内在需要的动力一‘完形压强而自动对信息符号‘重组,使其‘简化为完美图形。……力图把不规则、陌生、不完美的信息相同或相似的信息作为参照,相互整合,获得熟悉感,能动的自我调节倾向过程。如此工作流程失败,会产生排斥、讨厌。”对设计的喜好和厌恶倾向是由于不同群体在接受设计时使用不同的参照,这与群体的知识、认知背景有关。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对新事物的“完形能力”不同,在设计过程中避免高估目标受众的完形能力而产生对设计完形的失败经历。

另一方面,格式塔心理学家试验表明,有秩序、规则的图形易被接受易产生视觉“美感”,巴甫洛夫认为:“无论任何一个细胞如果受了经常的单调的刺激的影响,那它必定要转入抑制状态。”因此,同种设计元素长时间刺激受众就难免产生疲劳与忽视。

猜你喜欢

理性决策受众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