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天府广场石雕艺术应留给未来

2006-12-01李仕科

电影评介 2006年20期
关键词:石像石雕雕塑

李仕科

[摘要]成都天府广场石雕是近现代文化艺术物体,是二十世纪遗留下来的一件大型雕塑优秀作品,应将重点保护,是传承给未来研究文化历史的依据,不断丰富中华文明史,是今人的新视野。[关键词]石雕近现代文化艺术物体留给未来

一、文化物体是证明历史的依据

文字史学记载,能说明历史。文化物体是文字史记历史的最好证明,文物就是文化艺术物体。文物是研究久远历史的重要依据。文物包含的范畴十分广泛:建筑类、雕塑类、绘画类、工艺类等:我国秦代的兵马俑,万里长城,成为世界奇观。甘肃墩煌石窟,山西云岗石窟,四川乐山大石佛等,千百年来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在当今更加引世人注目。在今天,如没有这些众多文化艺术物体的存在与展现,单凭用文字说论,可能在读者的目光里。疑似杜撰、虚构和夸大之感:如秦代始皇时期修建的阿房宫,史书上说,是非常宏伟庞大的建筑艺术群:但毁于大火,未留下历史可考的实据,回顾历史,只是空虚的遗憾,不了了之。1860年清朝时期的北京圆明园,焚毁于八国联军入侵的魔火,但豪华精美的石刻大门艺术,未能烧毁,残存遗留至今,当我们看到那些残留的建筑艺术的部分,就可联想到历史上的圆明园工程的浩大,和皇宫贵族的天堂乐园,那么残留的一点文化艺术,也能充分体现出在历史上,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可歌的创造和智慧。

总之,在华夏大地上,先辈们,创造了历史,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一件历史文物就是揭示、了解一个历史社会的横断面,即当时的社会动态,以及不同阶层的人基本情况。二是充分体现先辈们,为了推动当时社会的进步,他们也在追求自己的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满足。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层面,在演进过程中,创造发明的文化艺术物体,就是他们推动历史前进所作的具体贡献。

二、成都天府广场石雕是传承给未来社会的文化艺术物体

今天社会给将来社会传承什么?那就是保护好近现代文化艺术物体留传给我们的未来。

我们今天研究历史文物。研究百年前,千年前,万年前,乃至人类起源的文化,总之在研究过去的历史,离今天的时间越久远,考证文化物体的历史证据就越少,难度就越大。那么,再过一百年,一千年,至若干年,那时要研究现在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艺术,象不象我们现在研究已过去的历史那么难?我们应对未来负起新的历史责任,对已有的历史文物我们应义不容辞的保护好,同时还更要保护好近现代文化艺术物体,这是我们应履行的历史义务。

成都天府广场上矗立的毛泽东大理石雕塑身像,就是一座近现代文化艺术物体。石像始建于二十世纪中叶即六十年代末期,整座文化艺术物体,从地平面上的台阶、基座至石像人物的头顶。总高近30米:其中大理石全身像,高12.26米。这一石像身高是毛泽东12月26日的生日,这个数据来确定的高度。整个石像雕塑的比例、透视、结构准确。向大众挥手的整个身躯动态,面部神态,生动自然。雕塑作品整体关系美观大方。台阶、基座、石像三部分有机结合,设计合理。整座群体与周围城市建筑相呼应:关系协调,雕塑艺术作品完美,在大众的目光视域中,在广场整体环境中,具有强烈的视觉传达感受。石像准确的体现了领袖的高大形象,和伟人的风度,巨型石雕气势宏伟。十分引人注目,是蓉城都市亮丽的风景点:是天府广场上壮丽的景观。中外游客来蓉,若没观瞻到高大石像,都深感遗憾,平常与节假日,人民大众都非常喜欢到石像前留影纪念为荣耀,热闹纷繁。

21世纪的03至04年,在天府广场扩建和地铁修建的规划中,几度在成都几家报纸和市电视台等媒体展示规划图形,要将石像群体现状改变:零五年再度在市电视频道上播映、展示规划效果图,要将矮化、取消石像等方案,当我看到这个新闻中的要闻,不是振奋了我,而是震动着我,顿时使我的头脑变得十分沉重了,夜不能寐:思考着广场上的石像是近现代已形成的文化艺术物体,理应加以保护才是正道嘛,为何要轻视?天府广场上矮化、改变、取消了巨型石像,等于广场上失去了活跃与庄重的氛围,失去了分量,失去了重感,从广场环境艺术设计整体关系的角度看,失去了重要的视觉传达,失去了艺术构成的主次变化,失去了旋律、节奏、协调美的意境。

于是给成都日报等相关部门打电话无着落,最后决定自己及时登门把信分别送呈市政府、市人大,并担心行动迟了,改变了石像现状。

现在石雕还屹立在天府广场上,但石雕文化艺术品今后的命运还是前途未卜……,笔者呼吁保石像现状的目的,因它是成都市近现代史上成功而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是近现代典型的石雕文化的代表作,应将原状永久保留下去,是笔者的肺腑之言,也是人民大众的心声。

当然大理石雕塑表现的是一位政治领袖人物,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一生为国为民,当时的年代里,人民崇敬他,歌颂他,纪念他而建,这也是当时的时代的自然规律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的表现。虽他的时代已过去,成为历史,他的建国之功是永恒的,他在生之年,为国家做了两件大事,“两弹一星”,加入“世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伟人邓小平同志生前曾讲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今天社会的发展,不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大国地位。历史在前进,事物也在变化,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特色和反映,天府广场上的大型雕塑,已成为近现代历史文化艺术中的巨型作品,它的艺术魅力,从它建立以来,一直被广大人民群众,观赏、赞誉着,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不可消失的文化艺术印象。

笔者经调查了解,象这样巨型的大理石人物雕塑艺术品全国闻名,首屈一指,是目前全国遗留下来,唯一的一件最高大的雕塑作品,其它地方虽有,但见方较小。有的已被拆毁。在中华历史上众多的文化艺术,因历史的变化,都被毁掉的话,那我们就得不到象今天这样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这里特感谢前辈们的尽力保护。那么今人为何不树立前人的保护意识?当然这个原因是复杂的,特别是涉及政治性方面的艺术物体,颇有争议,石像的确表现的是一位政治人物,但石像也的确是成了一座艺术品了,它不再是单一的一个政治物体,而是一个实在的文化艺术物体了。

笔者谈的重点是对近现代文化艺术的保护问题,以上不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吗?既然是历史,就得尊重,历史不能改变,因为石像它已成为那个时代的事实。是当今重要的文化艺术物体,理应列为重点保护。我们谈保护悠久的历史文化物体,我们也更要讲保护近现代文化物体,遗传给未来,给那时的人们研究现阶段的历史留下有据的考证资料。我们保护文化物体的目的,就是研究它、学习它、发展它,使文化艺术在今天和今后的社会更有新的创造性的发展。不断

丰富中华的文化历史,而增添新的史料。

三、成都天府广场石雕的文化艺术价值

天府广场上石像在今天,仍是引领时代艺术的优秀巨作,石像的挥手动态、伸出的手臂,倾斜悬空长达四米多,它的整体重心问题,结构问题,令人关注:特别是学习、研究雕塑艺术的人士们,高度重视。笔者曾多次采访、看到人们远近观察,拍照录像,研究石像的石料特性:雕刻构造,选材用材的方法,技法的表现,高扬的手臂是否整体结构还是组合结构,是否有主要的内结构作辅助支撑?科学与艺术的巧妙用材,构成了石像整体艺术的协调性与完美性,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石像物体,而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艺术品,从石像张扬的臂,悬空处理这个难度,可充分体现雕塑家当时设计创新的匠心,刷新了巨型石刻雕塑有史以来技能技法表现的局限性:创造了石材雕刻用料、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新建树,创造出了石材艺术突破性表现的新视觉。这在当时的石材雕刻领域里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崭新的创举。雕塑家在设计选取人物活动挥手姿势最完美的瞬间、动态确定下来,充分展示出了石像人物自然风范的神态,面部表情与右手向大众挥手示意的深情,及左手向后、人物自然表现的含情,服饰衣纹微风飘动表现十分到位,着衣人物结构处理恰当而准确,展示出了石雕人物精湛艺术作品的和谐性,整个石像表现技法十分统一。从艺术观赏角度:给人们一种慈祥、爱抚、新的视觉体味,百看不厌的愉悦感受。同时给后来人们提供了雕塑石材的使用和创作表现的一个新的范例与参考:给石材创新运用与研究,拓展了新视野,增添了新资料,笔者希望这座石像成为永远的史料被保护,使一代一代的雕塑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里程。只有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才能使社会文化迈向新的繁荣。石像的艺术价值,在这个有限的间隙里说论是不够的,还是让最有说服力的石像自身的艺术语言,向大众表达吧!

四、成都天府广场石雕艺术应留给未来

历史上已成的事实今人已无法去改变它,特别是已形成代表时代的文化物体,更不应去毁掉它,毁掉它,就等于今人抹去了那段历史社会的存在,成为历史的空白,未来的人们就不了解那段历史的真实情况了,凭文字说论还是很抽象的,给将来人们的可信度就会被质疑。

我国历史上1405年的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之浩大,比今天世界历史记录的1492年意大利人、世界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船队大十几倍,而且早八十七年;我国才是当时世界的航海之最。今天我们为祖国曾有这样的辉煌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据明史记载,郑和的宝船,长四十四余丈,宽十八余丈,我们今天的专家、学者考古研究,根据那时的长度单位,换算成今天的长度单位,宝船长130多米,宽54余米,今天历史学者与船舶专家在争议,这样比例的船能在大海、远洋上顺利航行成事实吗……?这给考古宝船航海的探索者们,形成了一个迷团不可解:但史书文字有清楚的记载,不能更改。这就是只有文字史记,没有文化物体的存在与证实,形成今人考古探索的关键疑点。当然,宝船是一艘六百年前的大木船,它不能随历史的远去而保存至今。

事例再次说明,有文化物体存在,就更能证明历史的真实性,才能据理说明当时历史宝船巨大的具体事实。也再次说明文化物体证明历史的重要性。

现在历史文物有法律的保护了,但近现代文化艺术物体的保护还处在模棱两可之中,或视而不见,人们还没有清楚的认识界限,象在文革中那样“破四旧”毁坏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物体,那时以扫除封建迷信的东西被毁掉了,而我们今天的一些人则认为,天府广场上的石像是那时政治性的东西,也被视为新的封建迷信的东西来对待,并以新的城市建设为由,从而加以毁掉,这种思想的明显表露,就会导致现在又继续恶性循环,那就错上加错了。如说政治,历史上每个社会,每个时期,每个统治者都有他的政治,正因为那些不同的政治而创造了不同历史,也创造了许多文化艺术物体的存在。

天府广场上的巨型雕塑石像作品,保护是我们今人的义务,至于扩建广场,修建地下铁道,虽也是体现现代文化物体的创造,但决不能采用修西墙挖东墙的错误方案,从一个极端,偏见的认识,看待社会方向,就会给历史社会造成损失。严重的违背了历史与社会进程的发展规律,图方便眼前,却要毁灭历史根据。要展望未来,推动“保护”与“发展”兼顾、同步的原则,使社会文化、综合、谐调发展,才是高见。就说是城建、地铁的需要,减轻地面上的重力而言,为何不能加强地下的结构设施呢?在现代先进科技材料条件下的设计,是完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这也是行家们的一致共识,不能总是为毁掉地面上的文化物体找理由。要两全其美的思维和措施,才是明人之举。要保护近现代文化艺术物体,树立新世纪新的文明社会新观点。树立保护与发展同时推进的现代新理念,才是今人广阔的新视野。

猜你喜欢

石像石雕雕塑
巨型雕塑
复活节岛石像
未解之谜——复活节岛石像
写实雕塑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为武则天守陵的61尊石像为何都没脑袋
自然雕塑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