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嵌入性特征初探

2006-12-01王美虹

电影评介 2006年2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影视声乐

王美虹

[摘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影视表演专业及其所在高校可以视为一种网络组织,声乐教学“嵌入”这一网络组织之中,并与该网络组织的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互动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嵌入依赖关系,声乐教学可通过自身教学的创新以摆脱嵌入性依赖。[关键词]影视表演声乐教学,嵌入性嵌入性依赖

近几年,随着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表演专业教育也迅速兴盛,除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大学已有的表演专业之外,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重点大学以及一些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也相继创办了表演专业。表演专业的迅速兴起,对我国表演专业课程建设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表演专业,尤其是综合性大学中表演专业的表演、形体、台词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建设相对较丰富,但是作为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声乐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声乐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专业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主修课、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虽然同是声乐课,由于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的目的、任务以及课时、学生的基本条件等情况,使得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与专业的声乐教学相比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一些区别于音乐专业的教学特点。本文将运用社会学中“嵌入”的概念来分析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特征,及其在这种嵌入性网络中如何求得均衡的发展。

一、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嵌入性

嵌入性是新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认为,嵌入性的概念最早形成于卡尔·波兰尼的思想之中。新经济社会学者格兰诺维特将嵌入性分为两类,即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关系性嵌入是指单个行动者的行动是嵌入于他与他人互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之中的,与此同时,行动者及其所在的网络是嵌入于由其构成的社会结构之中的,并受到来自于社会结构的文化、价值因素的影响和决定。当行动单位不仅仅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和效用的最大化,还要受到外部关系影响时,形成结构性嵌入。特定事物嵌入组织结构之中,也就与这一组织结构的其他个体单位构成特定的网络组织,这种网络组织也就成为联系跨个体单位的一种关系。网络的存在意味着行动单位并不是孤立与封闭的个体,而是行动在它们的互动之中。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总是各种角色及相应规范的扮演者与实践者,他的行动总是在他们的关系网络之中展开。网络使个体获得满足的同时,也不断地向行动者施加影响,提供各种可能的行动选择方案。个体也正是在网络的教化之下,凭借已有经验与知识积累,进行自主性的判断与决策。

声乐教学与影视表演专业本来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单位,但声乐教学一旦与影视表演专业课程发生联系,也就形成了一种嵌入关系,声乐教学嵌入于影视表演专业之中,与影视表演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形成一种独特的网络组织。

1、声乐教学与影视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影视专业的声乐教学与影视专业的表演、形体、台词等主干课程构成紧密的联系。例如在声乐教学与台词课教学之间,台词课强调学生的吐词准确,通过语言来体现人物形象,而舞台上的语言是要经过加工、创造的艺术语言,要通过与同台的对象交流而感染观众。这就要求能在较大的表演空间产生一定的效果,在音量的强弱,音量的变化,共鸣腔的调节上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声乐训练对台词课的教学起十分得要的作用。歌唱是一门语言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纯正的咬字吐字在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课中,学生在做歌唱基本训练时,常常为了打开各个腔体、找声音高位置、或追求某一种声音等,而忽视规范的字头、字腹、字尾的汉语发音规律,使学习走入误区,而把声音唱的虚、漂、无光泽,或者只追求宽、大、通、松的声音,把声音唱得很散、很空、不集中、苍老。台词课往往则对学生的咬字吐词有很好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训练与掌握“字声结合”,并运用到实际的歌曲演唱中。

2、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与声乐专业声乐教学的关系。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与声乐专业声乐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对象等各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的侧重方面。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表演技能的声乐专门人才,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必然将声乐作为主干课程,这也就决定了声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在内容、形式方面侧重声乐技能。影视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一定声乐修养和演唱能力的专业表演人才,因而声乐只能作为影视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这也就决定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其他课程而服务。

3、声乐教学与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结构之间的关系。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歌唱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嗓音都在各自条件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开发、训练和提高,同时通过声乐课的学习和训练,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挖掘、提高、锻炼、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质。声乐教学效果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表演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音乐素质结构的高低。如果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总体演唱水平低,唱法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声乐教学的效果。

4、声乐教学与高校的具体环境之间的系。以理工学科为主的高校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由于学校具体的微观制度环境、文化结构、教学模式、教育习惯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对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所带的影响也是极不相同的。

二、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嵌入性依赖

声乐教学在影视表演专业中的嵌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因受到与这一网络组织中其他结构之间的相互互动所形成制度所锁定,从而使声乐教学的效果得到抑制,从而形成一种嵌入性依赖。

(一)所在高校(包括影视院校)文化的依赖。不同的高校在制度规范、管理模式、教育习惯等方面都不得存在很大的差异。声乐教学一旦嵌入特定的高校并形成某种特征和内涵,其教学内容与模式在演进与发展中便具有不断保持、强化这些体验、内涵,从而具有很难被其他潜在、甚至更优的结构性特征所替代的特征。理工科高校的声乐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形式的选择方面不得不符合理工科的教学评价体系,而事实上理工科的教学评价体系与影视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

(二)受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依赖。在影视表演专业中,声乐课教学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而设立。声乐课设立的目的就是使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提高声乐演唱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素养水平,以扩展学生的表演角色,提升表演能力。因此,声乐课在影视表演专业中处于从属地位,迫使其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为影视表演的形体、台词、表演课程而服务。在这种嵌入性关系中,声乐课教学在内容安排方面往往会顾此失彼,重视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从属性,却忽视了声乐教学的独立性。

(三)学生素质结构的依赖。目前,我国影视院校的盲目扩招,专业入学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素质较低且不平衡。在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新进入表演专业学习的学生在嗓音条件、歌唱基础、音乐感、歌唱能力、音乐审美及对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差异之大有时令人难以想象。有的学生曾受过声乐方面的较好的训练,并且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和表现力;有的学生为了应对入学考试,只接受过简单的声乐基本训练有的学生嗓音条件较好,但只能用本嗓唱,音域较窄,能够完成的歌曲非常有限;有的学生有一定的嗓音条件,但识谱能力极差,几乎没有独立学唱歌曲的能力,曾至存在嗓音条件、音准、音乐感都较差的学生那些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有唱通俗的,有唱民族的,有唱美声的,给声乐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从而产生声乐教学对学生素质状况的依赖。

解决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嵌入性依赖,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中与声乐教学相关的其他网络个体单位形成统一的互动。例如,影视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需要所在高校的文化与微观决策的完善,所在高校应在微观制度与政策方面对声乐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和扶持,包括对声乐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差异性的制度保证学院在招生考试制度及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注意考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和声乐演唱的潜质影视艺术学院对专业设置要进行合理的配置,减少表演、台词、形体等专业课程对声乐教学的过度影响等等。声乐教学在影视表演专业作为一种专业基础课,是为表演专业其他专业课程而服务的,因而往往处于从属性的地位,这种从属性地位往往构成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嵌入性依赖的主要因素。声乐教学要能走出这种嵌入性依赖,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与表演、形体、台词等表演专业主干课程的关系。表演专业强调一种情感的渲染和张扬,因此,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要能获取良好的效果,必须强调声、台、形、表的情感原则,将优势进行重新配置,走一条整体性教学的路径选择。这种整体性教学的路径不是原来意义的原子式的各种课程教学的简单的组合,而是通过声乐教学的主动创新,来摆脱声乐教学对网络组织成员的依赖,并塑造有利于其他课程教学的因素。例如在教学方式上突出个体式教学,以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重视集体课教学,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声乐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在抓好学生的基本功之余,强调音乐剧表演的训练引入情境教学,以舞台形式为依托,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生学演、唱、说的有机结合。

三、结束语

创新一种适应于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是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由于声乐教学是“嵌入”于影视表演专业,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要么是囿于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使声乐教学与表演专业相脱节,只是简单地“嵌入”影视表演专业之中,与整个影视表演的网络结构没有形成一种互动;要么是依赖于表、形、台等影视表演专业课程,简单地服务于这些课程教学,而丧失自己的独立性,脱离于声乐教学的规范和原则。因“嵌入性”所形成的互动,以及因“嵌入性”而形成的依赖是目前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实践当中要求声乐教师通过教学创新,一方面加强声乐教学与其他影视表演专业课程的互动,一方面应努力提高教学标准,不要仅满足于为语言艺术服务,不只停留在为话剧(影视)演员增加一种技能的层面上,而应着眼于培养一批既是好演员也是好歌手的双栖人才,或一专多能(演、说、唱、舞)者,以适应各类舞台艺术相互渗透、融合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影视声乐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