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12-01扈珺
扈 珺
[摘要]英语电影欣赏课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其形式的特殊性导致其教学方法的独特性,本文通过英语电影在英语学习方法上的优势及其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认知理论和电影过程理论,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英语电影教学认知理论电影过程理论
引言
英语电影作为大学英语听力口语课的补充,被加入到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以来,由于其语言所具有的自发性、无准备性、句式多变、直观性、语感强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这门课程对于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很多学校思想上不够重视,教师惰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缺乏统一规范教材等原因,英语电影欣赏课并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它应有的效果。本文将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些对策和设想,以期对英语电影教学改革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英语电影的教学优势
英语电影因其特有的丰富生动的语言载体形式,具有其他语言学习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1、交际场景和语言材料的真实性
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通过引入和创造各种社会情景,理解和掌握语言所传达的意义,从而达到交际中运用语言的目的。语言的学习者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者不同,它需要的是一个语言环境。在教学中能利用原声电影,把学生带入到故事发生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
另外,在日常会话中,外国人的语言会随着场景的改变而改变,语音、语调、有时还会夹杂不同的背景声音,这些不能完美的包含在录制的听说材料里,所以,有些学生能听懂磁带内容,却听不懂外教的话。电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它不但提供清晰、标准的发音和生活化的语言,甚至还包括在特殊场合下的用语。使学生能够融入在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中培养语感,提高英语水平。
2、传递英语国家文化的优越性
看电影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包括英语民族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历史传统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就是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它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了英语民族的文化。从影片《乱世佳人》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独特的风土人情。而通过欣赏《憨豆先生》和《窈窕奶爸》,我则能体会到英式幽默与美式幽默表达的不同。英语电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直观感性的渠道,这是其他教学方式不能传递的。
3、电影艺术对青年人强烈的感染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本身对新鲜时尚的事物就充满了好奇,电影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感染力,刺激着学生的器官,使他们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虽然完整的听懂整部电影仍有较大的难度,但通过视觉得到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电影中目的语言的欲望。
二、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果任课教师能够认真思索、用心实践,它会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发挥相当的作用。这已是被诸多语言学专家所认可的事实。并且学生对于看电影学英语这一学习方式也普遍欢迎。笔者在所教班级大学英语本科全体二年级的学生207人做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电影欣赏课持喜欢或较喜欢的态度,进一步询问原因,认为对于听力及语言学习有一定帮助,丰富知识,轻松有趣,这是笔者意料中的。但是在这组调查中,对于电影课反映一般的学生里,成绩优异和成绩较差的占到多数,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现象。通过询问,成绩优异的学生认为电影欣赏课轻松有趣,但是对于语言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不如自己听听力磁带效果好。成绩较差学生则感到原声影片中语速太快,句子复杂,对电影的理解吃力。
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课时不够充足、放映设备不够先进等客观因素,主要是长期以来,教师没有用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思想上不够重视。上课前老师对于片源的寻找和选择随意性较强,往往是自己也没有观赏过的新片,对于内容是否健康,难度是否适合学生接受等,心里也没有把握,更谈不上好好备课了。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就是操作视听设备,没有背景知识的介绍,没有难懂句子的讲解,更不能组织学生必要的讨论:课后教师也不能布置练习题温习加深学生对影片的映像。由于自始至终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导致学生整个过程对影片的被动接受,注意力只集中在有趣刺激的画面,脑子没有对句子、语言进行积极的思索,也没有机会对影片主题进一步升华,结果只是对影片的似懂非懂,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英语电影这一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未能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英语电影教学对策分析
1、以认知理论指导教学思想
认知学习理论是在否定和汲取了行为主义理论后形成,并成为当代心理学主流学派,在我国外语教学领域,如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 roach)、意念教学法(notional approach)等教学法中运用广泛。代表人物有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那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等。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教学是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教育者确定的目标,既帮助学习者习得客观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其中,对学习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学习”是其代表,提倡发现学习,也就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知识。
在认知学习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一步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构建,同时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合作学习受到特别关注。针对教学实践,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了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1、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2、学习情景要与实际情景相符合:3、注重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和协作学习:4、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为教学提供充分的资源。
2、以电影过程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英语电影欣赏和其他电影欣赏一样。都遵循一般电影欣赏过程的总规律。根据电影过程理论,电影的欣赏包括准备、进入、共鸣性高潮、回味性留延等四个阶段。因此,英语电影教学科也应有这四个衔接阶段。
(1)准备阶段。上课前,教师应先把影片中涉及到得俚语、生词、复杂句子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熟悉。接下来,教师还应就影片中讲述故事的背景、剧中男女主角简介、
和故事的大体情节用英语作简要介绍。这样,一方面学生对下一步的电影欣赏扫清了语言障碍,同时激发了他们对距剧情的好奇心。
(2)进入阶段。这时电影欣赏的实质性审美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被电影的审美幻觉所牵引,渐渐融入到剧情和人物当中。这时,教师可暂停播放,就一些人物对话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电影设置的语言情境中。例如,。我们看看电影《阿甘正传》当中冈普的母亲与一所公立学校校长的谈话。面对一个低智能孩子,校长并不是直接地骂他“stupid”或“idiot”,而是这样委婉的对他母亲说的“Your boys…different”。这时可启发学生“Why did hesay so?Why did he put it in this way?”对话中最妙之处是他的最后一句“Is there aMr,Gump?"很含蓄地问到了冈普的家庭。而冈普太太的回答更妙“Hes onvacation。”暗示她不愿告诉别人冈普的父亲已去世,免得儿子受欺负:也回绝了校长想见她丈夫的要求。对话中的语言如此简练,却蕴含着很多东西,组织学生适当讨论,会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融入到影片中,学着去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体会,并且对于英语的委婉语、价值观(禁忌话题如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个人隐私问题及审美习惯等)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3)共鸣性高潮阶段。学生伴随情感的融入,与情节内容的发展达到共鸣。电影欣赏的共鸣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艺术条件。二是社会条件。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人际交流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这两种形式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差异。非语言行为如衣着、手势、声势、服饰、眼神、时空观念及日常生活方式等同样能起到交流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及传递交际者社会关系、地位的作用。教师可对影片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明确指出,请学生与身边事作比较,是其加深对中英文化差异的印象。
(4)回味性延留阶段。电影结束后,学生头脑中不同程度仍保留从影片中获取的审美表象,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生发、玩味:从画面色彩、光影构图、声音语言、时空结构及导演、表演、美工、服装等方面探讨其优劣。这时教师应提供学生小组讨论的话题,题目要有趣且有争议性,可以帮助学生升华主题,深入思考。借助讨论,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深化对西方社会某些现象的认识。
3、教材改革是最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电影欣赏课还没有一部正式的教材,电影市场上外来影片良莠不分,有的充斥色情暴力,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有的动作、特技太多,语言对话有限.不适合作语言学习材料:还有的对话当中粗话、脏话太多,无法作为规范的目标语言模仿。如果单靠教师自己从这些鱼目混杂的影像资料中甄选。确实很难。出版部门可以组织有关专家,专门挑选出一系列优秀影片,作为大学英语电影欣赏课的备选资料。
另外对于教师来说,真正要上好一堂电影欣赏课,备课量是相当艰巨的,如果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对于课堂教学的规范将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四、结束语
英语电影由于它特殊的表现形式,成为丰富的语言载体,特别是它对于生活化语言和西方社会文化的传递,具有其他语言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对英语语言学习者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师,应该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