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后天》的生态学社会主义思考

2006-12-01毛海莹

电影评介 2006年20期
关键词:温室效应自然界社会化

毛海莹

[摘要]本文从美国影片《后天》对灾难的震撼描写中进行反思,对全球温室效应将给人们带来的毁灭性灾害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生态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对造成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条件进行批判,进而大胆提出以生态社会主义取代现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关键词]《后天》生态学社会主义生态危机

在美国影片《后天》中,描绘了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异变,地球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纪的故事。由于全球温室效应所致,气象学家预测地球将进入另一个冰河时期,起初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两极冰盖融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跟着起了全然相反的转变。最初是气候变暖,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北半球气候的极端寒冷。

近些年,像《后天》这类的灾难片有很多,情节也颇有雷同。不管是《天地大冲撞》,还是《侏罗纪公园》,或是《哥斯拉》,最终的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由几个人形成的一个小组,运用人类所能够掌握的高科技力量,最后战胜了危险、拯救了全人类。在这样的套路当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的迷信和人类的自大。而《后天》一片,多少有了一些改变。在影片中,当大自然发生改变的时候,人们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是忍耐和躲避,等候大自然自己恢复原有的面貌。从这个角度说,人类只是一个脆弱的依赖地球万物而生的物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符合自然界与人的真实关系,更符合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是从自然界与人的关系、联系上来说明自然界的。他指出:“自然界,就其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是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然而,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中,《后天》对人类的能力仍持乐观态度,因此在影片中,通过少数科学家和先进科学技术,人们还是可以了解气候变化的起因和走向,知道“灾难”大约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通过这部影片应该可以看到我们所面对的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生态危机,这不是个人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问题。生态社会主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思潮,其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反映。生态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探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对生态危机的性质、根源,克服生态危机的手段、策略以及未来前景等问题上,着重把握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寻求生态社会主义实现的方案和途径,以建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其对人类生态状况的忧患意识,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是生态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逻辑起点。他们将生态成本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将它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世界体系之中,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都曾想到的共同问题,从世界体系论和整个人类现代化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发展观,其价值观在启发心智,唤起人类的绿色意识上具有激励、教育的功用,也的确给单纯以增长为趋向的工业主义以强烈的冲击。

我们应该注意到,影片《后天》是以美国纽约为背景拍摄的,而美国正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生态危机的阐述仅仅凸显了自然界的人化问题,却没有强调人类历史的自然化方式以及自然界的自我转型问题。而生态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主要从资本的自我扩张和自然界的自身有限性之间的总体性的矛盾加以说明。一方面,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自我扩张系统,其目的是无限增长。利润既是资本进行扩张的手段,同时又是扩张的目的。每一个资本主义的机构和每一个资本主义的文化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和资本积累。另一方面,自然界却是无法进行自我扩张的。森林资源的急速减少是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而现在森林资源已经处在其临界点的状态了。自然界对人类来说,远非吝啬,它给人类生产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但,同时自然界本身的发展的节奏和周期却是根本不同于资本运作的节奏和周期的。[2]

“只要人类存在着,自然界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之间始终处在一种相互决定的关系中”[3],这意味着人类只有处理好与自然界的关系。可持续之路才能走得更长更远。生态社会主义者普遍设想,在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将形成一种全新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统治自然而这里的统治意味着人类按照理性的方式合理地、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这与现在的资本功利价值导向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榨取自然是完全不同。

影片《后天》尽管没有直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功利价值导向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运动。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面临严重危机这一事实出发,反思生态危机的根源,探寻摆脱危机的出路。影片《后天》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却联系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理论,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与全球生态危机的联系。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内在矛盾。批判当代资本主义,认为人类生态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矛盾和危机的结果,因此,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地球”的口号。

生态社会主义学者认为国家对生产条件的调节和控制是必要的,因为生产条件是资本实现自身的前提条件。国家毫无例外地、直接或间接地对这些生产条件的生产和配置进行控制与调节,以保证总体资本对利润的追求。传统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主要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分析,因之而产生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产生。但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除了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更凸显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之间,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再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要克服这种矛盾,就需要一种更为社会化的生产关系,更为社会化的生产力形式以及更为社会化的生产条件。而更为社会化的生产关系、更为社会化的生产力形式以及更为社会化的生产条件总和在一起,便内涵着一种转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更为社会化”决定着共同导致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条件以及这些生产条件再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以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过度采掘,自然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的出现,不像影片《后天》中人类无所作为,坐等自然界自己解决,而是希望依靠社会主义来解决生态问题,社会主义通过限制利润和市场的逻辑有希望通过反省和自我超越,建立一个摆脱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新模式。

基于上述两点,以生态社会主义取代现有的资本主义,成为了生态社会主义者的普遍呼声。作为一种在西方世界凸起的“绿色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从理论上展示了生态危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反自然本性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只有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根本避免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绿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某种共同的价值趋向,对人们具有启迪意义,既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拓了新的空间。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科学家们不止一遍地提醒着破坏环境的人们,所以《后天》的灾难假设也并非空穴来风。《后天》这部影片的导演罗兰德·埃米里克希望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能够看到镜头虚拟下的现实。他呼吁:“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大问题,全世界的国家应该一起合作起来,拯救我们惟一的地球。”但愿在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影片中的景象永远只在银幕中出现。

猜你喜欢

温室效应自然界社会化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自然界的一秒钟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神奇的樽海鞘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浅议城市进化程度与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