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软件业软肋何在?

2006-10-24

中关村 2006年10期
关键词:软件企业发展

江 博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健全的软件产业体系。

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软件收入3900亿元。但中国软件产业5%—7%的平均利润率却令人乐不起来。那么,中国软件业的软肋在哪里呢?

核心技术缺乏

目前,正如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今年初撰文指出的:随着18号文和47号文的各种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国产软件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产业和企业的规模偏小”和“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仍是国产软件无法在短期内跨越的鸿沟。

从产业格局看,全球90%以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及网络浏览器等基础软件和大部分通用套装软件、高端软件产品被美国所垄断,绝大部分产品标准的控制权也掌握在美国手中。

以政府采购比例来看,按照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2004年省级政府采购办公软件共花费25000万元,其中用于购买国产软件的只有6120万元,仅占总经费的24%。

而在有中国的班加罗尔之称的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看来,没有自主健全的软件产业链,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这是严重制约我国软件产业拓展空间的主因。

因此,作为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业的第一关键词。

正是在软件价值得不到认可的背后,更深层次地折射出中国软件自身创新能力的欠缺。高度的同质化、缺少差异化的产品和方案无疑导致了软件价值的贬值和不被认可,因为客户需要的软件很多公司都能够提供,这个其实是和传统产业中存在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是一致的,当供大于求的时候,软件价值自然贬值了。

事实上,中国软件企业的平均利润仍只有5%—7%。这一数据还直接引发了“中国软件企业依赖退税生存”的尴尬说法。

价格战日趋激烈

2005年8月23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在《有关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商业软件知识产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软件业已出现类似家电产业的恶性价格竞争的现象。报告称:“在一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由于恶性竞争,中国软件费用被压得很低,开发商不但无利可图,甚至起码的开发和服务成本也难以为继。中标的企业被迫使用盗版或者偷工减料,不按要求开发软件和提供服务,导致出现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根据计世资讯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软件企业的利润率下降4%,2002年下降5.89%,2003年更是急剧下降57%,2004年继续下降17%,行业利润率仅为7%。相比之下,欧美日同行的平均利润水平则高达25%以上,IBM、微软等知名企业的利润水平更是超过35%。

事实上,软件企业的竞争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4个层次,分别是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品牌竞争和供应链竞争。中国的软件行业竞争大多还停留在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的水平上,特别是价格竞争。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以自己所熟悉的ERP软件为例指出,一般情况下面向中小企业的一套完整的ERP软件要20-30万元左右,但是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1—2万元就能“拿下”的ERP软件。

据介绍,在国外,企业在硬件、软件和服务上的投入一般是1:2:3的比例,在国内这个数字就变成了3:2:1,正好相反,软件的价格普遍被低估,厂商按照工时收费的方式用户并不接受,甚至有人认为软件应该“免费”,用户对软件的价值认识不高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而且,正当国内软件业在价格上大打出手的同时,跨国软件巨头在中国市场多年精耕细作,竞争优势已从产品、技术开始转向服务。或者说,国际软件巨头已基本在国内完成战略布局,开始成为国产软件商不能忽略的劲敌。

专家认为,跨国企业向中低端市场渗透也是国产软件利润率不断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甲骨文在并购仁科之后的当月推出甲骨文电子商务套件11i.10时就明确表示要拓展中小企业市场的方向。而并购前仁科和JDE在中小企业市场上的一系列产品和经验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甲骨文在中小企业市场的拓展。

又如SAP则自2002年底发布中小企业敏捷解决方案以来,在产品、渠道以及合作伙伴上不断完善,从而使SAP在中小企业市场的竞争力与日俱增。

软件业要反思出路

常常能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会议桌前,企业总是这样讲:“我们软件的市场前景巨大。”但在饭桌上,企业家经常这样抱怨:“我们其实真的很苦。”这两种声音都是真实的,并不互相矛盾,而是中国软件业的现状。

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家扶持软件产业的政策帮助不少软件企业获得发展;另一方面,扶持政策成了部分国内软件企业规避国外强大竞争对手的护身符,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环境,而这恰恰与政府扶持本国软件政策中“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两个市场”的初衷背道而驰。

从国际上看,2005财年,IBM营业收入达911亿美元,净利润为79.3亿美元;微软公司销售收入达398亿美元,净利高达122.5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超过六万人,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

而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模前100家企业软件收入达到903.7亿元,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有25家。前10家的企业软件收入为451.1亿元,占100家企业收入的比重为49.9%。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软件企业中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数量只占全行业的0.8%,而50人以下的企业竟占到全行业的65.9%,中国大多数软件企业,仍普遍处在作坊式的经营阶段,尚未形成大的规模,面对国内市场的推广尚且乏善可陈,在软件外包领域就更是频频遇阻。

所以,虽然中国软件市场发展迅速是不争的事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拼搏,软件产业已有了一定的家底,但大多企业技术储备及基金积累还很匮乏,国内软件企业始终没有脱离高风险、低回报,高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无法跟上世界软件技术发展的潮流。中国软件业的规模化还远没有形成,大都停留在“求生存”的境遇之中,还没有到“求发展”的阶段。

笔者认为,中国软件企业需要找寻新的产业拉动力。根本的出路,第一,依靠内需市场的拉动,软件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内的市场,首先满足国内信息化的需求,在中国的市场站住脚。第二,要走出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能力走出去。国内的软件企业既要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因为软件是国际性的产业,其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每一两年就有新的技术更新换代。不走国际化的道路,不可能发展,不开拓国际市场,产业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有数据表明,在未来5-10年内,中国政府IT采购将达1500-2000亿元之巨。中国的经济在未来五年仍有增长空间,国内软件市场空间会很大。即使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府采购市场依然受《政府采购协议》约束,此领域市场并未完全放开。这将是中国软件业发展极重要的一块市场。

从中国软件产业状况看,操作系统层面基本被微软等国外企业垄断,国产软件在这个领域缺乏竞争力,但随着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发展,为发展基础软件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

中国的软件供应商一定要提供能够体现客户价值的、不可替代的软件。换句话说,就是提供能为客户赚钱的软件,只有帮客户实现其核心价值的软件,才能真正得到认可,现在大多数软件企业还做不到这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就是要苦练内功,在不断寻求新道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

事实上,事情都是两面的,现在出现利润率走低的情况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而困难出现的时候恰恰也意味着转机,这给中国软件行业提了个醒:是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同时,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团队精神,而中国软件企业的合作意识不强,还未形成战略联盟的大局意识。在印度,一家软件公司接包后,如果自己开发不了,它会很快转给本国另一家公司。其目的只有一个——把客户留在印度,而中国有的软件企业接到大客户的包,即使自己做不了也偏要接。结果不但可能做得很糟,撵走了客户,还影响了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形象。

同时,在中国,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用缺乏司空见惯,其结果是造成社会的不信任状态、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软件业的发展壮大也就难以为继。

猜你喜欢

软件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禅宗软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软件对对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