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2006-10-13

现代语文 2006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标作文

向 明

反思一: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实施现状怎么样?

旧有的写作训练模式或其体系至今未曾得到大的突破,技巧理论派仍大行其道。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让人感到满意,给人的感觉要么还是走老路,继续授之以鱼,要么就是提一些大而无当、似是而非的概念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文体教学作文训练模式之下,多年延用的“开头点题”、“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紧扣中心”等等一系列大而无当的概念仍大行其道,究竟这些概念对于学生的写作有什么作用,恐怕很少有老师深思过。其结果是,学了多少年写作,学生只有模糊的写作印象,一到临场就发现,老师平时讲的这些概念全用不上,只好搜肠刮肚,凑够六七百字完事。就好比我们学游泳,教师在多数情况下教的都只是游泳的术语,而一旦等我们下水,才发现连腿都不会蹬,只会在水里瞎扑腾,没有被淹死已是万幸的了。实际教学中还有体裁训练、突出能力的训练、观察能力训练、语言思维训练、分“格”训练 、实用写作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等,不能说这些训练一无是处,但我认为这种按部就班、机械的训练并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对作文敬而远之!

2.“指导→写作→批改→讲评”的“先收后放”作文教学模式顽固存在,并仍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不符合教学规律,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先收后放”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过程代替了学生作文的思维过程,熄灭了学生灵感的火花,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保证,并因此失却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使学生写的作文从某种意义上变成老师讲的作文。②不符合写作规律,学生丧失作文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先收后放”作文教学中,老师的指导无形之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或者评判本次作文的标准,使学生觉得教师的指导就是写作规律,照章行文,造成了学生只会顺着老师的思路去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思维过程受到严重干扰,没有做到独立作文,其内涵也大打折扣。③不符合心理规律,削弱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先收后放”作文教学中,教师为降低学生写作难度,为学生提供过多现成内容或提纲,大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写作乐趣,破坏了学生的写作冲动。也就使学生误以为,写作的目的只是为了分数或供教师阅读和评改的材料,而不是自己向他人传递意念和感受,因而使写作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活动。

3.表现在考场上,那就是学生的作文因受多年的机械训练,作文几乎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参加过中考、高考的作文改卷的老师都有个共识:有个性、有特色、有亮点的作文固然不少,但更多的却是一批程式化的作文。写记叙文就是新“五子登科”——让位子、捡票子、推车子、挨棍子、死老子;写议论文就是老三篇的“三段论”——开头点题,中间事例论证、道理论证,结尾深化主题;写散文就是一散到底,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胡扯一通,不知所云。那种能让阅卷老师从昏昏欲睡中眼前一亮的作文却是少之又少!那种结构大开大阖、内容新颖别致、格调高尚奋发、境界俨然大家、人文底蕴深厚的作文实在是少之又少!充斥阅卷老师眼帘的是置于鲜活的生活之外无病的呻吟,用华丽的词藻掩盖内容的空虚,更何况还有许多辞不达意、别字连篇的惨不忍睹的低幼化作文呢。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中学生已经成为老师写作技巧训练下熟练的庖丁了,成了老师机械有序化训练下的熟练工人了!

反思二: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探索现状怎么样?

新课标从2001年9月在全国选出深圳南山区等一些地区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已有四年了,从2003年全国大面推广学习实践新课程标准以来,也有两年了,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新概念的探讨已经是如火如荼,而对于语文教学中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的探讨仍是不温不火,但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促使我们现在这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的原因:1997年开始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是是非非,那“误尽天下苍生”的晴天呐喊。或许我们真的是太健忘了!

先看看我们使用的教材(人教实验版),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们教材的作文教学这一版块全部冠以“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为突出重点,顺序有所不同)的字样,概念是够大了,但到底是综合性学习,还是写作,还是口语交际?语焉不详,据我了解,由于其可操作性差,大部分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并没有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仍是我行我素,一切照旧。

再看看各地的推出的新课程教学案例,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课文案例和综合性学习的案例!关于作文教学的案例寥寥无几,我也听过许多的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几乎也无一例外是课文的教学!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作文教学这一重要的话题?是畏难?是逃避?我不得而知。

再看看我国目前各种语文期刊报纸杂志,按理说它们应该是最敏锐的,最及时让我们广大教师了解新课标信息的渠道,但多数还是让人失望:长篇累牍的教学理论、课文案例、学法指导、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带来的铺天盖地的练习和模拟试题……关于作文教学大部分也是技巧方面的指导,本质上还是老的一套,没有跟上新课标的要求。

可喜的是,还是有许多许多同仁为作文教学献计献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比如《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在新课标颁布实施后不久就组织过专门的讨论:胡荼先生的《作文之道》、李白坚教授的《从教孩子学走路到教孩子写作文》、洪胜生先生的《树立教学新理念 把握作文方向盘》……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的方向 ;《语文学习》杂志上陈明华先生的《“人”“文”合璧:作文教学的要义》、潘涌先生的《论作文教学理念的创新》许燕老师编译的《作文课,请给我一个真实的理由》……给我们目前的病态作文教学开出了良方。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在实践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如李白坚教授倡导的“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和“题型写作教学法”、刘德斌老师的“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法”……都可让我们借鉴参考。

反思三: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作文教学?

2001年7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制定了新的作文教学目标。新课标“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关于写作”部分里写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目标,从发展的观念看 ,是在具体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去着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想写作。

学生平时作文,绞尽脑汁,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然而等作文发下来,他们看到的无非是“选材老套”、“思路狭窄”、“语句不流畅”、“语言平淡”、“书写潦草”等一些令人扫兴的套话,让学生看完就丢,根本不想多看一眼,这又怎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人是有情感动物,钟情于某个事物,就会有强烈的内驱力,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实践,去探索。我觉得作为老师,如果能从学生作文中竭力去找优点: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个段落、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对学生的作文多加以肯定和鼓励,就能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如在课堂上朗读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把学生的习作张贴在教室的公布栏,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作文向报纸杂志进行推荐发表,这无形中起到了一个示范榜样的作用,使其它同学学习之,仿效之,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有写作的冲动和激情。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辩论、改编课本剧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通过这些方法增强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迈出了写作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要让学生有话写。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的人和事,对生活充满激情,而命题与题材方面的限制,可能会产生对学生创造力的扼杀。我们应该发现一点,因为这种写作其实是戴着镣铐跳舞!其实新课标已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树好了路标,新课标“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关于写作”部分里写道:“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开始推出是好评如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提出了质疑,不过我个人认为,考试的弊端暂且不论,话题作文用在平时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还是很好的,因为它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能让学生有话写,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我们许多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过多的用了命题作文,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只好用假话、大话、套话来敷衍老师。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是真善的事物,都有着闪光的美点。我们要让学生充满感情的去发现它,表现它,用他们自己的思考去写他们想写的感触,去写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去写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点滴认识。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为什么要给学生定下许多的条条框框,折断他们想象的翅膀呢?

最后,要让学生写得好。

古人写作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理论技巧,但我们可以看到《孟子》的汪洋雄辩、《庄子》的深邃哲理、《离骚》的哀怨惆怅……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呢?①新课标主张作文教学从生活出发,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这样才能有话写,才能写得好,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无论什么情形下,作文都必须坚持一条原则:我手写我心,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一切又都要回归到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不仅仅需要观察,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时触动内心深处的共鸣,精彩的文章就在于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独特的视角,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写出个性,这才是我们的学生作文需要的!②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使课内课外互相促进。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的句段,从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现代的精品美文、网络的信手涂鸦中汲取营养,这比讲一万个作文技巧方法要管用!现在对文章的评价无非是内容、语言、结构、思想等,除了语言、结构我们老师可作适当指导外,其它方面我们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探索,不要怕学生学不好,看看那些文章写得好的天才少年的作品,如郁秀的《花季·雨季》、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幻城》……就知道他们的作品并不是老师指导来的!

写下以上的文字,并不是对目前的作文教学唱挽歌,只是真诚的希望我们能直面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真诚地期待着作文教学的春天洒满每个需要阳光的角落!

(向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标作文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