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与人格培养
2006-10-13董灵芝
人格培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人格培养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人格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理想、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都必须把人格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当今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培养既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及科学技术,又具有健全人格的高规格人才更显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语文学科在人格培养方面的优势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对学生传授知识、修心养性、发展思维、培养个性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从语文教学原则来看,语文学科是一门指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培养学生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性原则。“道”,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思想品质的教育。古人云“文以载道”、“道以文显”,是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必须有机统一,合则两全其美,分则两败俱伤。语文教材的选文始终坚持“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标准,所以,语文教学能够把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进行。
2.从语文教学目标来看,语文教学大纲,除了规定本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外,还规定了“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等,这就为人格培养提供了目标依据和具体操作的可能性。
3.从语文教学内容来看,语文学科包含的内容之丰富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也无法比拟的,除了自身的知识体系外,它还包括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学习语文,不仅可以掌握语言工具,还可以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语文教学的各个系统(读文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都包含有育人的作用和功能,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学生能够在阅读训练中领略美,在作文训练中学会做人,在听说训练中学会交际,在语文课外活动中锻炼综合能力,这不能不归功于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
4.从教学方法来看,语文教学除了强调课堂教学外,还倡导大语文教育观。美国著名教育家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正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无不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前提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步入广阔的生活空间,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发展思维、锻炼意志,从而达到人格培养的目的。
语文学科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握学科特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将人格培养的内容贯穿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培养
1.语文教学与人格培养
读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读文教学,除了可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外,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在读文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
(1)提高思想觉悟。入选教材的文章,都十分注重其思想性。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每一篇文章,使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体验作者的人生见解,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审美情趣。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进行美育的好教材,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绘省绘色的讲解、无拘无束的想象、含英咀华的品味,带领学生进入美的世界,去领略语文为我们展示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从而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塑造美好心灵。
(3)发展健康个性。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理解差异的存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不同见解,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当然,学生的理解可能会出现片面性或偏激性,甚至是错误理解,对此,教师要正确引导,适时点拨,防止偏差。
2.作文教学与人格培养
作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训练,既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听、说、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从思想认识方面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使之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情操熏陶,所以,它又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教学生作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学生做人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
(1)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部分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缺少作文素材,没有源头活水,自然难以下笔。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正确判别是非的能力。
(2)主题的提炼。有了素材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因为还需提炼主题(立意)。立意不仅决定了文章的思想性,而且关系到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而要做到立意高远、不同凡响,就要求学生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入挖掘所写的人或事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以小见大,体现时代精神;选取新颖角度,平中见奇,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可见,作文与做人、人品与文品是密不可分的,健全人格的养成离不开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点滴积累。
(3)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从墨守成规、人云亦云中解放出来,敢于异想天开,敢于质疑课本,敢于挑战权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3.语文课外活动与人格培养
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学延伸和扩展语文课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广阔空间。因为语文课外活动不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因它融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为一体,容易为青年学生所接受,例如,指导学生改编和排演课本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举办作文、朗诵、演讲比赛等,让学生体会成败的滋味,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开展文学社团活动、读书办报活动等,发展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只要开展得当,指导得法,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董灵芝黑龙江七台河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