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打造真正的语言实力
2006-10-13崔卿
崔 卿
相信很多语文老师教授文言文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学生还记得几篇,相当一部分学生抓耳挠腮:都想不起来了;做文言文训练时,老师联系课本中学过的类似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时,学生反而更茫然了:学过吗?我怎么没有印象?
很多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大致理解文章内容,这就够了。虽然很多文言文课后都要求背诵全篇或几个重点段落,但总有人认为古文太枯燥,“之乎者也”太难背,而且高考不会考已经学过的原文,对于背诵不甚重视。再加上学过就扔,不能及时加以巩固,出现上述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没有已知,何谈未知?课本中学过的例子都记不住,又何谈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文言文阅读题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比重很大,而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转化,而积累和转化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背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蜚声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中文、英文或是其他语言,我都喜欢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会贯通其他知识的方法之一。”我国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要我们读古文,大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遣词练句的奥妙。”
可见背诵并不是愚笨的教学法,相反却有助于学生认识语法规律、掌握遣词造句的诀窍。今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高中新教材就有不少规定的背诵篇目,其中文言文占了绝大部分,也体现了新教材编写者对背诵特别是文言文背诵的重视。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益处颇大。
现在很多高中都有语文早读,而这段黄金时间在高一高二时利用率并不尽如人意。学习文言文单元时,早读还背一背念一念,而学习小说或杂文等单元时,许多学生就无所事事了,所以只要把这段时间充分利用,背诵一定数量的古文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务”。那么,都需要背诵那些东西呢?我们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把范围划的过细过窄。入选高中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更无疑是精华中的精华。把这些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除了这些必背篇目外,其他一些不要求背诵的篇目也需要重视。因为这些文章同样涉及很多重要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我们不背整篇整段,但可以有选择的背或记一些典型句子。因为虽然《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如《勾践灭吴》,我让学生背过六个句子:①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②果行,国人皆劝:③贾人夏则资皮;④又郊败之;⑤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⑥洁其居,美其服。六句话中涉及到的文言现象有:四个实词(知、果、劝、资),两个虚词(之、而),两类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个固定句式(有……者)。再比如第六册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更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言现象。教师完全可以挑选出一部分典型句子要去学生背诵。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坚持一段时间后,不用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就能够挑选典型句子来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大脑中就储存了相当一部分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基础就会扎实许多,做题时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必修课本的篇目是对每一位高中生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认为,要想使文言阅读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仅凭这些还不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还适当地给学生们补充了一些背诵篇目,主要是语文读本选用的其他精彩篇章和旧教材选用新教材没有的同样脍炙人口的段落。如《召公谏厉王弭谤》(重点段落)《季氏将伐颛臾》《学记三则》《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重点段落)《论贵粟疏》(重点段落)《黄州快哉亭记》《答司马谏议书》(重点段落)《祭妹文》(重点段落)《登楼赋》《孟子短论六则》等。见多才能识广,背多才能培养出语感,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学生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另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还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文史知识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当然,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如果在背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那更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崔卿河北正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