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IT认证教学模式的探索

2006-09-22史玉珍

计算机教育 2006年9期
关键词:学院软件人才

史玉珍 石 黎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强调推广学历教育和认证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如何开展IT认证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认证通过率?结合学院的现状,我们努力探索一套适合软件学院发展的新思路。

一、适应信息产业及软件企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软件职业技术教育

1.软件行业的发展需求及现状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信息产业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的软件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第一资源就是人才,软件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为此,2001年信息产业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申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并批准35所本科院校试办软件学院来解决高端IT职业人才的需求问题。2003年,教育部要求各省结合本省情况开办两年制紧缺型IT软件人才培养,从而解决低端IT职业人才需求的问题。同年,河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试办示范性专科层次两年制软件职业学院》的通知。2004年3月,批准河南省8所院校成立两年制专科层次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其目的就是探索一条新的、适合IT行业需求的软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传统软件教育体制调整的速度落后于软件产业发展的速度,而软件产业发展又需要教育培训机构培养更多实用职业化的人才。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职业类、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基地,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迅速适应IT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融入团队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是分析行业需求,根据行业的需求定制自己的培养计划。而软件行业的标准大多是由国外著名厂商制定的,因此,两个通知均强调了软件学院探索的核心是“产学结合”,并强调了大力推广学历教育和认证证书的结合,积极与国际、国内著名厂商、软件园等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思路。这一思想将长期影响国内软件学院发展的定位。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摸索IT认证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主要从事计算机学科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软件学院和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计算机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一思想符合IT行业的人才需求,它是今后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主线。这一切也说明软件学院的发展和教学应改革传统的理论研究型授课方式,向重技能、重操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迈进。

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着重结合实际的需求,紧随IT技术的发展步伐,在帮助学员掌握主流开发技术的同时,强化培养学员的职业素质,通过以实际应用开发项目为背景,模拟软件企业实际运作过程的毕业设计,实现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在培养模式上要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足够时间参加软件开发工作,突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特点。学校教育要与软件行业的资格认证相结合。以职业技术需要为依据,构建新的培养计划,并使师资、教材、实训基地等建设与之相适应,使达到培养规格的毕业生既能得到毕业证书,又能得到一个或多个软件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

1. 当前存在的问题

2003年,平顶山学院从大专升格为本科院校,由于建立新校区建设投入过大,造成整个学校投入的结构性失衡。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和教学的投入严重不足。在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建设上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求,造成了我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严重超标。

(1)师资力量的匮乏

软件学院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用和实践经验,能把握和紧随IT发展的趋势。而我校软件学院的教师结构比例失调,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副高1人,讲师1人,助教6人。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和教师工作经验都不够。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而我们的教师多是从大学毕业就迈入大学讲台的年轻队伍,基本上没有软件开发的实际经验。与软件学院的师资要求相差甚远。

(2)学生程度较低,生源较广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通知》(教高〔2003〕7号)明确指出:“试办学校主要从全国高考和各省级统一组织的考试中,招收应届高中和中职毕业生。另外,还可通过由省级招生部门组织的高职班单独入学考试,招收少量有一定相关实践经验和较好理论基础的在职人员。”平顶山学院招生途径现为全国高考的文理科学生,以两年制大专学历教育为主,考生来自河南、山西、广西、山东、四川等省市。考生来源广,在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尤其较之计算机专科学生又存在文化基础差的特点,对于我们一直从事专科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师而言,如何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3)认证教材可选择性少、内容空洞

在摸索的过程中,学院领导经过慎重考察,选择了两大教育认证机构合作:北京全美教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ATA教育公司)和上海智广网络信息有限公司(AUTC中国总部)。但是在实施两套认证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这就是认证课程的教材内容空洞,只是简单的理论知识的罗列,认证课程的教材参考资料较少,缺乏可以共享的教师资源以及沟通的教学平台。特别是很多教材我们的教师也是第一次接触和学习,难免要走一些弯路。但是实施认证教学体系以及参加认证考试又必须使用这些教材,这也给了我们教师一大难题。

(4)实现“产学结合”存在难度、缺乏实训基地

学生的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应进入实践阶段,来评测是否达到教学目的。软件学院的立足点是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并强调大力推广学历教育和认证证书的结合,积极与国际、国内著名厂商、软件园等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思路。但是我们学校建立实训基地的构想,由于学校工作重心在“升本评建”工作方面,因而缺乏资金的投入不能实施。

2.解决的方案

(1)积极组织教师外出短期培训认证课程

为了使教师能迅速适应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尽快学习到新的软件技术。学习认证课程的培养方式,学院从2004年暑假就开始组织教师去兄弟院校参加认证课程师资力量的培训班,教师们均能在假期、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培训课程,并都拿到诸如“DB2通用数据库基础”、“DB2应用开发”、“软件测试技术”、“网络服务器管理与配置”、“C#”、“UML”、“XML”、“SQL Server”、“.net技术”、“Windows 2003管理与配置”等将近20门课程的师资认证书,他们完全有能力承担网络、数据库、软件开发和测试等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认证课程培训的过程中,教师也找到了自己专业方向上的定位。提高了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2)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选择“爱好”、“兴趣”教学

实施认证教学的目是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爱好的认证课,并能顺利通过认证考试,达到“高分高能”的教学目的。发掘学生的爱好、特点、兴趣也是改革传统教学的一大突破,在入学初期就实施学生选取专业方向的导师,主要分为数据库、网络、多媒体(还没有开设)等方向。学生依据导师的指导,有目的地在该方向扩展,并能深入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依据学生的爱好,还划分了各个项目小组,任命业务好、责任心强、领导能力较强的同学为项目经理,目的是通过项目经理来管理该小组同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

(3)广泛收集教学素材,整理教学资料库

认证课程的教学资料、课本都是由认证合作伙伴指定,认证课程的教材也是由非教学一线教师编著,所以,有些教材并不适合课程的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教师在课余收集大量电子书籍、制作电子课件等辅助学习资料,并借助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考试资料,为迎战认证作准备。同时为了避免教授相关、相同课程教师的重复工作,学院领导在FTP上为我们建立了教学资料库的空间,这样也可以为将来的教学积累教学资料,教师的资源可以彼此共享、交流。

(4)拓宽毕业实习渠道,教师跟踪毕业实践活动

学校的教育经费少,一时无法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中心。但是又要实现对学生培养方案的监督、评测。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学院提出了3+1的教学模式,即在校学习三个学期,第四学期进入学校选定的各个企事业、机关部门、软件公司、网络中心等实习单位实践,同时完成毕业设计。最终以毕业设计课题的成绩作为评定应用实践能力的依据。这样可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所从事的职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IT认证教学模式探索,取得显著效果

1. 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摸索认证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全体教师通力合作,承担认证教学课程的教师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告别了一切依靠课本、教授一门课程学习一门课程的被动局面,开始体会到IT技术的综合性以及时代发展的紧迫性。这些压力也变为迅速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动力。

2.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资格认证课程由合作伙伴提供,考试是在计算机上进行,没有平时的勤奋学习,是不能顺利取得认证资格证书的。特别是教师只有教学的权利,没有出卷和评卷权利,真正实现考教分离制度。这样也打消了学生投机取巧的舞弊心理。在严格的考试制度的约束下,为了通过认证考试,学生在平时就很重视认证课程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适当的压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较高的认证考试通过率

由于学生在平时课程学习中重视认证考试课程,教师也收集、准备了大量该认证课程的相关资料和试题在平时上课、上机中讲述给学生。于是认证课程就有较高的通过率。以本人教授的《DB2通用数据库基础》和《DB2系统管理教程》两本教材为例,前者通过率达100%,后者达87.6%。

4.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

认证课程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微软认证为例,有的课程的考试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考试的内容有客观题也有操作题目。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注重理论的学习,也要注重计算机学科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就将项目设计、实例操作等模式引入到教学环节,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结束语

软件学院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所有领导和教师的努力,虽然困难重重,软件学院全体教师有信心将我们的学生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IT人才。我们将坚持在认证教学模式上继续探索和前进,共同打造出软件学院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学院软件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有趣的识花软件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毛遂自荐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西行学院
为国家选人才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