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修改的方法
2006-08-31李亚洲
李亚洲
一篇文章,如同一块玉,不加雕琢,永远都成不了精品。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乐于修改,是文必改,文章才能质量上乘。其次要善于修改,做到有法可循,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修改之法,以供参考。
一、语感诵读法 诗圣杜甫写道:“陶冶性情成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这里的“吟”,就是朗读、朗诵。初写成的文章,看看好像没什么毛病,而经大声朗读,通过语感,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了。不是这里拗口、语气不畅,就是那里有错别字,用词不当。找到了毛病,便可以着手修改了。如此一读一改,反反复复,语言文字中的粗糙部分便会被逐渐淘汰了。海明威就曾向读者介绍说:“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
二、持续斟酌法 李渔说:“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文章刚写成,总觉无处可改,想改又无从下笔。此时可暂搁一旁,“迨易日经时之后”,则有“妍媸好丑”之分了,此时再改不迟。文章修改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受思维感情的影响,我们不可能一次就修改到位,持续斟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之,才能精益求精。作家刘绍棠,起草文章时据说总是随便找些纸张,笔不停挥,写完之后就搁在一边,过些天思想冷静之后,再进行加工修改,又过若干时间,拿来再改,几经斟酌修改,才誊写在稿纸上。
三、誊抄修正法 常言道:“读两遍,不如手抄一遍。”读自己的文章,往往容易忽视一些细节,抄就等于把自己的文章一字一字地咀嚼了一遍。誊抄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所写事物进行再认识的过程,而且抄稿时思想集中,更容易知不足——发现原稿中的漏洞,尔后自改自修。魏巍先生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他从朝鲜战场回来,感到有许多感人的东西要写,头一二稿时,选材非常丰富,也有点庞杂。后来,经过一遍又一遍誊抄删改,材料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三个典型事例。这时,主题反而更加集中,更加明朗,更加感人了。
四、比较鉴别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文章修改中,对于同一语段我们可以把不同改法反复比较,选择最佳的,以求精练传神。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有一句千古绝唱:“春风又绿江南岸”。据说,他在初稿中曾经用到过“又到”“又过”“又临”等等,最后改定为“又绿”。这个“绿”字,非常传神,形象地道出了春到江南的景象,的确没有什么字可以替换它。如果没有比较鉴别,是不会有这一佳句的。
五、倾听意见法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们大都认为“文章自己的好”,看不出毛病来,而别人处在比较超脱的位置,更容易发现文章中的毛病。所以文章写完后请别人来看看,听听别人的批评,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据宋人彭乘《墨客挥犀》记载:“白居易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古人这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六、旁批标记法 文章的修改工作,一般是在原稿上进行,因此必须尽量保持文面整洁,修改什么,怎样修改,应该在书面上有清楚的表现。有些学生在修改稿子时往往乱涂乱画,这样不仅不整洁,修改一多,也极容易造成文字混乱。作旁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了。
当然,文无定法,改也无定法,上述方法也不是孤立的。不论采用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提高文章质量,增强文章效果。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只要我们平时不断写作、不断修改,在反复修改中定能写出绝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