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助力
2006-08-18马长虹
马长虹
前段时间,图书市场上有两本书卖得特别火,那就是人民出版社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问答》。这两本书是人民出版社为配合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而开发的选题,极具权威性。
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这一重要信息经3月5日《人民日报》和有关网络等媒体公布之初,并没有引起普通大众的特别注意,因为当时正处于两会期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媒体上满眼都是对两会期间重大事件、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报道。
然而,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选题。其原因有四:一、虽然胡锦涛同志这个讲话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报告,但是他提出的“八荣八耻”却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二、“八荣八耻”本身自成体系,涉及到社会风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本现成的时政书的框架,完全能够通过图书的形式展开论述;三、“八荣八耻”的提法本身颇具新意,与两会期间动辄万言的大报告相比,让入耳目一新,且其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党和国家开展全国性的普及宣传;四、自中国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腐败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作风、道德底线下滑等等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党和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问题。
鉴于以上几点,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认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很有可能成为党和国家在两会后宣传的重点之一,应当迅速组织编写有关的图书。这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问答》两本书的选题就形成了,并夜以继日地完成了编写及出版工作。八天以后,即3月12日,教育部党组向各地教育部门和直属高校发出通知,要求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举国为之震动,人们这才开始意识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号召的重要意义,但大多数人依然只认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仅仅是针对大、中、小学生提出的要求,而没有意识到它是对全社会的一种普遍的道德要求。在这一点上,人民出版社编辑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敏感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事后来看,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对党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当时在策划这两个选题时,还是经过了艰苦的思想斗争和集体讨论的。矛盾的焦点在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否能成为党和国家下一阶段宣传的重点,如果是,市场销售没有问题,如果否,怎么办?经过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提法和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环境的综合评估,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认为,即使此选题不被列入党和国家的宣传重点,其本身的价值也会带来不错的市场销售量。于是,实际的图书运作紧张地开始了,时间是紧张的,心情也是紧张的,直到3月12日教育部发了通知,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才松了一口气:成功了!但这个成功只是第一步,因为这两个选题策划的着力点是放在对“广大干部群众”,而不仅仅是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上。只有教育部的号召力度是不够的。
3月1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这一讲话的精神,要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中央组织部随后发出通知,要求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提高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战略任务的高度;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也相应地就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接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领导机构也相继行动起来,各类大众传媒则开始进行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报道。全社会都认识到了此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各出版社、民营书商开始纷纷跟风策划类似的选题,而此时人民出版社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问答》两书早巳上市,并迅速冲上了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