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头的地下水危机

2006-08-18王银刚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6年4期
关键词:营子机井河西

王银刚

今年的世界水日前夕,我与内蒙古乌梁苏汰河西营子的刘福存通了个电话,知道村里那几天正忙着抽水浇地。刚抽了两天,住在村中间的小学校长陈益民家那口压水井又断水了。交谈中了解到,今年浇了半个月地,村里的压水井只干了百分之七八十,说是全仗着去年秋天的雨水好。而去年春天浇地时,全村没水的井占了九成以上,并且过了很久才恢复。我知道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好几年,自从使用了那两眼机井,情况越来越严重。雨水多寡,井中立显,说明地下系统已经十分敏感,也十分脆弱了。

河西营子是一个有近60户人家的小村庄,位于克什克腾旗境内嘎拉德斯汰山的乌梁苏汰沟中下段。原先沟里山高林密,云过雨过,小气候十分宜人。那时几乎沟沟汊汊都淌水,进山不用背壶带水,到处都有甘洌的“撅茶”解渴。每年春暖,淹冰融化滋润了沟膛,泉眼一开,流水蜿蜒曲折汇成小溪,哗哗地绕过村庄,奔向嘎拉德斯汰河。这时,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便会来到溪边拆洗盖了一冬的被褥。他们将洗净的被单展覆在河边的草滩上晾晒,犹如一畦畦开满鲜花的美丽花圃,迷惑了飞过的小鸟,成了初夏的一道风景。即便暴雨过后洪水下来,第二天溪水便又清澈,偶尔仍能看到水中石块间游动的泥鳅。

当年我下乡在此时,沟膛的地下水十分充沛,也很稳定。我曾参与策划和组织过挖井、截潜工程,对地下水的情形有过直观的了解。尤其是那个截潜工程,在河西营子下几十米的地方,横向剖开了大半个沟膛,地质构造一目了然。

截潜工程,就是利用落差将潜在地下的流水截引上地面,用以浇灌和饮畜。老百姓戏称是“扳倒井”、“自流井”。为了出水口靠近地头,也为了不影响村头的水井,河西截潜的开挖深度只达七八米,没有接触到基岩,挖出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砾石、砂石和少量黏土。在30多米宽的立面,不计渗滴,明显流淌的泉眼就有20多个。从此,牲畜饮水无论冬夏全年靠这股长流水解决,冬天满沟膛的淹冰成了下游春汇地的水源。直到后来在它的上游打了两眼机井,开机抽水时才发生断流,并因此流量逐年减小。

和潜流同时发生断水的还有村里百分之八九十的压水井。真是越忙时节越添乱,原先的水井因为水位下降无人使用,更为安全考虑已被封闭,大伙只得东邻西舍找水喝。几年来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怨只怨自己的压水井打得太浅,总相信只要机井不抽便会来水。

人们还没意识到这是地下水危机发出的预警信号。

与乌梁苏汰一山之隔的克仑沐汰,沟里的溪水也已经断流。1977年,我曾经在这道沟的二地营子上面完成了截潜工程。为了这个工程,牺牲了一个队长,还有一个大连知青九死一生。可自从近几年在工程的上方打了一口深井,潜流水便全年干涸,废了。为机井配套修了梯田,筑了防渗灌渠,却因为受地形位置和农时限制,浇地也只能在百十亩左右。既耗能源,还需维护。每当开机浇地,营子里不少水井便压不出水,牛羊饮水又成了费劲事。老百姓都说得不偿失,倘若水井因此也废了,人畜用水都靠深井将会极不经济,还难料水质如何。

为了利用地面上的一点水,人们忙于疏堵;地下水看不见摸不着,却似有恃无恐。机井打出水来,便欢呼胜利,庆贺成功。打得越深、越多,便能耐越大,政绩越高。机井一开,高强度地索取,打破了源头水循环这个极重要的生态支撑条件与环境要素的平衡。危机也许就是这样由人促成的,大自然不追究责任,却不会放弃报复。

河西营子岁数大一点的人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的一场连阴雨,下了足足一个半月,山坡到处见涌泉,有的人家连灶坑都淌水。但是这里既没发生山体滑坡,也没有出现泥石流,洪水过后沟里也看不到因此倒伏的树木。

保持林相原始面貌的森林是一座随山起伏的水库,动植物资源的欣欣向荣与雨水频频互为因果,呈现一种良性循环。无需引证专家们的实验结果:一株大树每天从地下吸收25~70升水,一亩阔叶林一个夏天能蒸腾160吨水,能使空气湿度大增,从而增加大气降水的机会。

这里的人们绝对相信老祖宗认定的真理:山多高,水多高。确实,我们在很多风景区的山顶寺庙旁见过水井,辘轳上的井绳并不长。至于为什么与“水往低处流”相矛盾,人们常用雨水多、石头底不透水等等来想当然,其实稍作调查便不难发现,除了地质构造的因素,主要还在于地表植被的水土保持起了决定性作用。活的大山犹如一棵健康的大树,树多高,地下的根就会把水输送到多高。

因为人口的增长,砍柴的车已经一年比一年、一天比一天往沟里推进;打回的棒柴一年比一年、一天比一天短了,直到无柴可砍。人们开始褪树杈,于是一年比一年褪得高,褪回的树杈一天比一天细……当我还在梦中津津乐道嘎拉德斯汰是个生命乐园的时候,这里已经悄悄地不知不觉改变了。

我们这代人亲眼目睹了嘎拉德斯汰山上的清泉逐渐干涸,山杨、白桦正在逐渐甚至成片枯死,动植物物种正急剧减少,生态条件退化使环境状况进入恶性循环。在这里高强度开采地下水,无疑是雪上加霜。

大自然的回应绝不是今天上山砍了树,明天就山洪暴发,后天便泥石流吞没村庄。严重的问题是人们往往对潜移默化熟视无睹。有些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即便有一线可能,也将是十分困难、漫长的。只要想想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植树造林,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绿化荒山至今收效不大,步履依旧艰难,那么已经进入恶性循环的生态的修复会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该是不言而喻的了。

为了抗御干旱,近年来,这里也广泛使用了塑料地膜,使节水保墒促全苗成为可能,并且减小了除草松土的劳动强度,不失为增加作物收成、提高农民收入的好办法。可随之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这里的环保难题。

当我们砍树毁林,当机井反复、强烈地干扰地下水文环境,就有可能陷入无水窘境,人们不得不重觅家园,那时便无以面对择水而居创立家业祈求子孙兴旺的先祖,枉费自己一世辛劳,愧对儿孙后辈。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制定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用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话:“我们并没有从父辈那里继承地球,只是从后辈那里借用了它。”

今年的春节我曾在乌梁苏汰度过,用一个多月时间结束了初步调查。喝完了河西营子孙队长端给我的奶茶,三步一回头地告别乡亲们,心情是沉重的。这里的山水曾经养育过我,中国人的报恩美德促使我志愿为她的繁荣出力。

回程一路走来,过热水到经棚,经赤峰到大连,在酒店盥洗间我看到了“节约用水”的标贴,此刻更因其精美而让人动容。我用相机做了记录,准备寄给乌梁已当了父母官的老朋友。

昨天接到老朋友的电话,告诉我森警大队正在大规模扩编招员,这道沟又增加了4个护林员,严格禁止牲畜上山进沟。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

为解决温饱,我们曾不惜付出高昂的代价。奔小康,我们会将目光放得更远,有能力有胆魄做出抉择、学会节制,学会放弃。一种设施、一种方法,当人们尝到了甜头,自然不会轻易舍弃。告别轻车熟路,需要一种牺牲精神,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为了让孩子们在共和国的地图上依然看到我们脚下的那条蓝色曲线延绵不绝,看到母亲河恢复水流潺潺的昔日容貌,我们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致力环保,持之以恒,一定会实现青山永驻、绿水长流、造福子孙。

作为生活在生命之源,生活在淡水源头的人,应该以生命的名义,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滴水。保护山上的一草一木,争取在现有大树寿终正寝之前,恢复起接续的幼树和灌木,恢复郁闭的植被。

爱惜水资源,保护水源地,化解水危机,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营子机井河西
内蒙古喀喇沁旗安家营子金矿蚀变及其分布研究
再谈河北省滦平县马营子乡高锶天然矿泉水特征与开采量估算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张北—围场地层小区红旗营子岩群变质岩时代及接触关系探究
基于RFID技术的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设计
升级版河西之战
农用机井管理
河西行(组诗)
阳谷县机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聊城市机井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