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瑰宝师家沟

2006-08-04刘合心

中关村 2006年4期
关键词:晋商大院民俗

刘合心

师家沟,是一处可与名扬三晋的王家、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晋商民俗建筑群。它位于汾西县城东南五公里处,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正如该村《要氏族谱》所记载:“观其村之向阳,山明水秀,景致幽雅,龙虎二脉累累相连,目观心思以为久居之地面。”游览师家沟,翻阅相关的资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师家沟以师族为首居而名,以师家大院闻世,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期,逐步扩建而成,占地面积十多公顷,分主体和附属建筑两个部分。师家大院共有大小三十一家院落,建筑群以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二楼四合院、三楼四合院为主体,分别设有正房、客厅、偏房、过厅、书房、绣楼、赏月房、门房以及工仆马厩等用房。院落门前以巷道相连,狭长巷道采用传统的月洞门分隔空间,院与院之间又巧妙相通,或走暗道,或出偏门,或上楼门与其它院落相互联系,真可谓是“走进一家院便串全村门”。主体建筑一周有一条用长方条石铺成的人行道长达一千五百余米,故又有“下雨半月不湿鞋”之说。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放眼望去,整个建筑群与山势自然衔接,交融一体,层楼叠院,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气势宏伟的景观洋溢着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可以说是一部山地建筑的经典,是耕读文明的窑居典范。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空间处理、地形利用、窑洞民居、建筑装饰、雕刻书法等风格正是许多晋商豪宅大院所无与伦比的。它的营建思路也值得今人借鉴,曾被国际古建筑学术界认定为: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

师家沟的形成及师家大院的闻名与师氏家族的兴衰密不可分。庞大的师氏家族系历经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其家族繁衍与发展经历了从兴到衰的过程。从始祖师文炳定居师家沟开始,经近百年的艰苦创业到第三代师法泽才逐渐发展壮大。当时正值乾隆盛世,封建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师代家族耕读传家,农商合一,兼营钱庄、当铺。师法泽五个儿子,皆以读书求仕获取了监生、贡生、增生等功名,虽未做过大官,但大多以治学、农商、典当见长。师法泽本人也由于治家有方,德高望重,在当时四邻八乡享有一定的声望与社会地位,被举为乡饮耆宾。道光、咸丰年前,师代家族第五、六代逐步开始发迹,走上了儒贾结合之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师氏家族渐渐认识到儒有高名、贾有厚利,儒贾相合,政商畅通的道理,因十年中获取功名者就有二十一人,取得官位者十四人之多,极大地提高了师氏家族社会地位。特别是第五代师鸣凤在道光十五年捐得县丞后,二十九年升补湖南省湘乡县知县。期间,与曾国荃兄弟私交甚密,曾国荃在任山西巡抚时曾赠师鸣凤“大夫第”匾额一块。咸丰二年又因军功钦加同知衔,遂跻身于官场,成为师氏家族官场上显赫人物之一,为其家族铺就了仕途之道。从此,师氏家族了弟从乡学逐步跨入国子监,他们较之前辈学识更渊博,视野更开阔,观念更新潮,耕读之家发展到官商兼顾,官越做越大,店越开越多,宦海商场,同步发展壮大。药铺、当铺、盐店、官盐店、钱庄等遍布五省十八县,把经商的触角延伸至全国各地,积聚的资产逐渐雄厚,成为晋南望族大户。师氏家族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官商兼顾,而且形成了一个农商典当、煤矿及小型企业全面发展的家族经济体系。从他们后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契约材料来看,购买土地的范围不仅在本村、邻村、本县,而且发展到了蒲县、霍州、灵石等周边县,煤炭开采发展到霍州,村内建有油坊、醋房、染房、酒房、造纸房等多处小型加工企业,不仅做到了自给自足,而且方便了周边州、县。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当铺,放高利贷,滚动发展,资金不断积聚壮大,逐步跻身于晋商行列,并占有一席之地。师家一度门庭若市,仕官达贵、文人学士纷至沓来,成为山西中南地区的名门。原省委书记李立功参观师家沟后,留下了“晋商文化又一村”的感叹。

师氏家族在发迹的同进,也与其他晋商一样,用赚来的钱广置田产、扩充家业、起房盖屋,竞显阔绰。他们不惜血本,历经二百余年,建起了占地广阔的豪宅大院,以显富贵。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封建观念和乡风民俗的束缚,建筑布局上具有典型的封建等级观念,装饰艺术饱浸丰富的乡风民俗。建筑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既能满足主人对外接触交住的要求,又能满足一定的隐匿性、私秘性的要求,既体现了尊卑分等、贵贱分野、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男女归位的宗法礼教,又充分显示了建筑的时代性、社会社、民族性,同时也呈现出它传统基础上的变异性、平衡性、保守性三种势态。

师家大院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建筑雕刻艺术,可以说是清代乡风民俗的集中体现。其木雕、石雕、砖雕,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柱础石、匾额、帘架、门罩等各个方面,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仅以“寿”字为,变化多样的窗棂图案多达一百零八种,

据说一是表示师家的一百零八种生意,一是表示山西的一百零八个县。其雕刻之细腻,工艺之精美,匠心独运,栩栩如生。木刻门额一百五十余处,砖雕牌匾七十四处,“东山气”、“北海风”、“南山寿”、“瑞气凝”、“敦本堂”、“清白家风”等题额,刚劲有力,处处洋溢着封建社会耕读世家的文化品位,基本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其造型儒雅大方,庄重严谨,古色古香,层次分明,简洁有力,画面充盈,紧凑饱满。这些装饰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民间艺人、文人士大夫、画家的参与及美学理论指导下,创造出饱浸着乡风民俗、新鲜活波、丰富多彩的,并为世人喜闻乐见的民居装饰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在组成部分。

师家沟随着师氏家族的发展兴衰过程,逐步走到了由兴盛到衰败的历程,师家沟的历史辉煌已随着封建王朝的垮台而远去,师氏家族也由过去的望族大户、富商巨贾、逐渐变为传统的农耕世家。然而,师氏家族为我们留下的师家大院古建筑群却是一颗颗镶嵌在姑射山下的艺术明珠,挥不去,抹不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师家大院是窑洞文化之典范,晋商文化之一枝,民俗文化之瑰宝。

漫步在一座座庭院当中,不时抚摸着形态各异石雕木刻,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身边的一砖一石、周围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印证着这里历史的兴盛、经济的发达、晋商文化的繁荣。当然,游人们在感叹师家大院建筑之宏伟、民俗文化之浓郁的同时,心里都留有深深的遗憾,遗憾的是由于这里的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使得如此好得旅游资源至今未能开发与利用。我们衷心地企盼,随着汾西县委、县政府对师家大院的修复保护及旅游开发,师家沟这颗民俗瑰宝艺术明珠,定会重放异彩,享誉三晋,走向世界。

(作者系山西临汾市委书记)

猜你喜欢

晋商大院民俗
冬季民俗节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民俗中的“牛”
“幸福大院”可以有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