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核心技术市场横刀立马

2006-08-04

中关村 2006年4期
关键词:中关村日本

咏 慷

方沛宇,男, 38岁,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1990年获日本政府文部省奖学金赴日留学,先后在琉球大学和东京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大学助教,大型企业的系统工程师等职。2000年4月于东京设立DYNA株式会社,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3年回国,与数名留日学子和日本专家共同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数字家电解决方案的研制开发及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企业——。

他曾经是右派的儿子。

他曾经是北京大学的高才生。

他曾经在日本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在那里让人羡慕地生活了十年,却坚持不入日本国籍。

虽然知道很难,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创业。

他和自己的团队正在开发中国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还在动手研究开发可以让人们在家中的任何地方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听音乐、欣赏电视节目的无线智能显示器。

他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却也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在坎坷中走向北大

2004年盛夏的一天,来到我办公室的这个瘦高个儿,名叫方沛宇。

他操着一口带有东北语音的普通话。由于我军旅生涯的第一年是在东北度过的,因而每每听到这样的语音,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比如想问问对方是“哪疙瘩银(人)”等等。这天一问,方沛宇的籍贯果然是辽宁省沈阳市属下的新民县。此地距离我从军伊始的地方相距不远。

然而,方沛宇由于父母工作地点的关系,却是1966年出生在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

在我印象中,方沛宇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由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人生旅途都是比较顺畅的。但他却不然。又是由于其父母的关系,方沛宇的童年比同龄人曾经多了几分坎坷。

他的父亲名叫方嘉琳,是辽宁师范大学数学系拓扑学专业颇有造诣的教授。然而1957年那个风云突变的夏天,方教授却被打进了“右派”的“深渊”。由于那时方沛宇还没有出世,他父亲戴着沉重的政治“帽子”凄楚度日的情景暂无须细说。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的那年,方教授和众多“右派”一样被“回锅”,已在襁褓中的方沛宇不管有没有记忆,也不得不跟着吃尽苦头。

1969年,随着“清队整党”、“斗批改”的日益深入,许多被冲击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都被“一窝端”地到农村“插队”,戴着沉重帽子的方教授自然在劫难逃。于是,年仅3岁的方沛宇也不得不跟随父亲和曾为东北大学机关干部的母亲任自媛一道,来到吉林省扶余县“落户”,过了好几年与广大贫下中农同甘共苦的农村生活。

回想起这段特殊的经历,方沛宇感叹:“出身”不好,使自己从小就体味到要“夹着尾巴做人”,也懂得了与那些“根正苗红”的小伙伴们相比,自己没有更多其它的“资本”,只有靠个人努力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才能有立身之地……这种认识,对一个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财富。

1972年,随着“9·13”林彪乘坐的那架“三叉戟”在蒙古温都尔汗轰响爆炸,许多干部和知识分子开始盼到了“解放”的希望。在农村“插队”数年的父亲被分配到四平师范学院任教,小方沛宇也跟来到四平市,并在这座曾因辽沈战役中的一场攻坚战而著名的小城中度过了11年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算幸运的人生经历,往往更能激发一个人不甘沉沦的奋斗决心。方沛宇从小学习十分用功,成绩自然也是同龄少年中的佼佼者。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好学精神,从跨进小学校门到高中毕业,他曾经几次跳级,因而一般人需用12年读完的整个中小学,他只用了9年。

1983年,方沛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温暖春风,结束了高中的学业。

该报考“志愿”了,把哪个大学填在第一?

生活在东北小城的青年学子方沛宇,有着十分宏伟的志向:“要报,就一定要报全国第一流的名校!”

有志者事竟成。这一年,方沛宇果然如愿考入了对广大莘莘学子极有诱惑力的北京大学力学系。

从此,湖光塔影的美丽燕园,留下了这个东北青年孜孜不倦勤奋求学的身影。宿舍——教室——饭厅,几乎成了方沛宇一日生活的“三点一线”。

那几年,他或许还未能设计出自己今后将要绘制的人生蓝图,但他今后必须的种种知识基础,却都无疑是这段时间所打下的。

1987年,方沛宇手捧着丁石孙校长签发的毕业证书,离开了燕园。他忘不了升他养他的那片东北大地,因而回到了父母所在的东北海滨城市大连,被分配到大连轻工业学院担任助教。

求学东瀛,心系故土

年轻人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充满喜气的。1988年12月25日,是刚刚在中国大陆引起人们好奇与兴趣的“圣诞节”。方沛宇怀揣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同自己初中、高中时代青梅竹马的同班同学杨海英喜结连理。

人逢喜事儿精神爽。也就是在这操办自己人生大事的前后,方沛宇又接到了大连工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然而,出人意外的是,他没有立即去就读。

原来,对自己的未来,方沛宇还有着更高的追求。

果然,苍天不负有心人。就在其后不久,方沛宇申请到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日本国文部省的国会奖学金。

1990年,方沛宇只身来到位于日本冲绳的琉球大学物理系流体力学专业留学。

冲绳的气候四季如春,是个仿佛夏威夷那样的旅游胜地。他见到整个城市横卧在蜿蜒数十里的清静海岸上,洒满和煦的阳光。站在海岸边上俯视海水,水清见底,庄严而宁静,像丝绸一样柔和的海面反射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仿佛在那里微笑的样子。而远处的几个小岛则好似水面上漂浮的几片树叶,周围飞翔着一群群欢叫的海鸟。

就在这美丽而僻静的海滨城市,方沛宇闭门苦学,经过两年寂寞的时光,获得了硕士学位。

1993年,他来到日本首都东京。

比起海岛小城冲绳,这里自然是一种汇聚了世界大都市各方面特点的繁华景象。立体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节次鳞比的一重重高楼挺直地插向灰色的天空……

方沛宇找了一份搞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工作。因生活状况初步安定了下来,方沛宇不满足于仅同妻子打打电话或鸿雁传书,便将已经阔别数载的杨海英也接来到日本。

在渐渐熟练的工作实践中,方沛宇又日益感觉到自己学识的不足。他深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于是,又克服年龄渐大、家事缠身等各种困难,在1996年4月考进东京大学建筑学专业,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在这个阶段,方沛宇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学业与创业结合在一起。他在紧张繁重的求学之余,自己动手设计计算机软件,并在长春设立了面向日本的软件开发基地。

又是凭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好学精神,方沛宇在业务上很快就上了手。2000年,他在日本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其中一部分资金是他自己前一段靠打工收入的积蓄,另一部分资金则是属于日本一家公司的投资。

2001年,方沛宇如愿拿到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已经在日本生活了10年之久。

按照日本的法律,在那里居住5年以上的外国人就可申请日本国籍。一般来说,他们对没有什么专业的人员入籍控制较严,而对有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人才则特别青睐。方沛宇无疑属于后者。

其实,在这之前,方沛宇常常感到中国人在日本创业,有许多事情相当难做,因而也曾经动过申请“入籍”的念头。他还曾与妻儿商议过:“如果说这是因在这里谋生而迫不得已,那么就‘入我一个,你们都还保留中国国籍……”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由于方沛宇从小所受的民族传统教育,使他那种血浓于水的深厚民族情结,阻碍他始终也没有迈出这一步。

方沛宇的两个儿子都是出生在东京。然而他和妻子杨海英却从孩子呀呀学语时起,就一直教他们学、说中国话,使他们从小就确立鲜明的中国意识。方沛宇自己,也始终没有加入日本国籍。

中国,才是事业腾飞之地

祖国的政府与人民,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海外游子。2002年,北京市中关村管理委员会领导,曾经专门来到东京,召集方沛宇等30多名留学生座谈。

管委会领导在座谈会上极富感召力地说:“近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积极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服务体系和创业孵化体系。它已经成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创业的首选之地,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示范作用。中关村国际孵化器成立于2000年12月,其宗旨是在政府引导下,实现以市场运作方式,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综合的服务。衷心祝福广大海外学子,到我们中关村这片热土上大展鸿图,实现创业理想,成就一番事业……”

有关领导的关心与期望,使久居海外的方沛宇深受鼓舞。他握着来自祖国的亲人的手,当场表态:我决定近期内就将举家离日,返回祖国。

在那次座谈会前后,方沛宇是唯一动身回国创业的。他内心十分清楚:只有自己的祖国中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要想干一番事业,只有在中国才有最大的发展余地。

当时,也曾有不少日本的朋友极力挽留方沛宇,向他历数在日本发展的种种好处。什么“中国经济要想赶上日本,不知还要多少年”啊,“人往高处走”啊,“一步不慎,满盘皆输”啊,等等。

然而,方沛宇内心十分清楚:发达国家的条件再好,也是人家的。作为炎黄子孙,自己理当用所学和所长为自己的祖国与民族尽力。

2003年,方沛宇与在东京结识的日本数字家电专家今村博宣共同投资,在北京注册成立了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入住中关村科技园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

漂泊海外十余载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向数字家电的核心技术进发

到了中关村,方沛宇眼前豁然开朗。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曾经多次到过这个地方,然而那时候,中关村还是海淀镇上一条毫不起眼的街巷。而现在,此地处处耸立起高高的楼群,一家家能领世界潮流的高科技企业令人目不暇接,以至原先他曾经走过多遍的那条名叫“白颐路”的马路,如今也改名叫“中关村大街”了。

方沛宇创办的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数字家电解决方案的研发及计算机系统集成,起点较高。它凝聚了一批国内外电子及计算机行业优秀的研发人员,拥有一支团结进取、奋发向上、实力强劲的设计开发队伍。它不仅在国内是高层次的,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

当然,创业的道路,同任何事物发展的道路一样,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方沛宇在国外生活、学习、工作了十几年,对国内企业经营的情况不很了解。因而他乍一来到中关村,感到许多事情都不“摸门”。

这时候,他在日本就结识的中关村管委会负责留学人员的同志出现在面前,开始手把手地指引他适应环境。政府和有关领导的支持,使方沛宇创业伊始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

后来,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在管理上还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公司的员工流动率比较高;有些合作伙伴趁他们对国内情况不是很熟,对一种他们开发的产品中起核心作用的必需部件开出“天价”;2003年春天的“非典”疫情,使他们或从日本返不回来,或在中国飞不出去,公司员工不得不全体放假……

这些或可抗拒或不可抗拒的问题,都通过方沛宇和同事们在政府有关方面的支持协助,一一得到了解决。如今,这个在中关村十分年轻的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并与国际上颇为知名的富士通等大公司成为合作伙伴,基本上立住了脚跟。它通过自主研发和整合国际上一流的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家电核心解决方案和整机系统,在网络音响、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录象机、家庭信息服务器、智能显示器等诸多产品中,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核心产品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从2003年开始,方沛宇和同事们便动手搞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目前正在申请国家科技部的创新基金,并得到了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的有力推荐。

他们还在动手研究开发无线智能显示器。这种集中了无绳电视机、无绳计算机功能的新产品,一旦投产上市,将会使用户可以在家中的任何地方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听音乐、欣赏电视节目,得到许多工作、生活的方便。

至于他们研究开发网络音响。可以不再通过计算机,自带浏览器和上网功能,对应互联网和各种局域网;备有版权管理的防复制功能;支持包括当今流行的所有格式在内的多种数字音乐,能享受到高保真的音响效果。为此,他们曾经找过一些研究单位的“高手”合作。但一般的企业往往都做不了,只有“联想”等名牌的大企业才能与之比肩。

他们针对中国市场专门开发、生产的带有收费系统的数字电视机顶盒,能将数字信号转为模拟信号,使数字家电的水平大大向前跨进一步。

如今,北京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的许多产品和创意,都在北京的科技博览会、深圳的高新技术交易会、重庆的高新技术交易会、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受到许多客户的欢迎。菲利浦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代表,都曾颇感兴趣地在他们的展位前驻足。不少厂家当场表示要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目前北京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有职工20人,其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

方沛宇在北京的中关村园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杨海英现在是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两个儿子也都进了开发区的学校。他们满怀信心地准备在祖国的心脏大干一场,作出一番无愧于自己人生的事业。

猜你喜欢

中关村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黄金时代》日本版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硅谷与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的比较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