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专利太离谱 赔人赔钱赔时间
2006-08-02吴笑
吴 笑
有位陈姓的安徽籍男子,今年41岁。他称自己的发明构想有:行空鞋,不接触地面便可行走在空中,自动升温鞋利用自身的压力迫使鞋内发热;魔术百变鞋可以变换鞋子的功能和花色等等。该男子高中毕业,1991年进鞋厂工作,1997年开始鞋样设计。而对这些功能鞋的构思早就开始了,前后到底画了多少张,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为了这,他无心工作,只是为了生计,随便找点散工做。两年前他来到温州,也跟一家鞋厂老板谈起这些构思。可是老板都叫他先做出来,但他没资金做。后来他就想到借钱,但老婆坚决不同意。为这事,两人没少闹矛盾,甚至到了要离婚的地步。且不说这项研制能否成功,单就费用一项他也承担不了。发明的想法也就放下了。
现在,一些人之所以没有把发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潜心研究的东西跟市场脱节。再说在设计发明之前,也应该首先认定自己有没有能力实现这种结果。如果发明成果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就要适时调整。发明专利的想法有时候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轻易实施,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要看市场。企业家是商人,商人就要考率利润和投入等。如果有了一个想法,确认可以实施,下一步就要转换角色站在商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市场,必要时还要做一下调研。不行的先不要忙着申请。这里有几种情况:1,没有市场,砍。2,市场不大,缓,或是变一下方向。3,未来市场,这就要看你的经济实力了,有实力可以养。总之不管是转让还是合作都是双向行为,有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
专利信息欠考察
盲目研发赔本钱
在专利数据处理方面已工作了20多年刘先生,曾接待过不少个人发明者,他们满心欢喜地来到专利局申请专利,结果却失望而归。“多可惜啊,要是动手研究之前能查一查,就可以有的放矢了。”更让刘先生感到痛心的是国内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研发之前只是简单的在互联网上查一查,甚至任何调查都未进行,只是按照主观的设计考虑进行立项研究,结果造成大量的公共科研资源浪费。在上海,全市40多万个企业中,63%的国内企业在研发前没有专利检索,这意味着是低水平重复甚至侵权。很多个人和企业信息不通,只是低头立项开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等研究出来去申请专利时才发现,别人几年之前就申请专利了。所有的投入都成了白辛苦。
由于忽视事前的专利分析,或是因为专利分析手段落后而无法获得全面可靠的专利信息,使我国每年都存在大量的重复科研项目。据统计,我国的科研项目重复率达到40%,尤其在中药领域,关于中药新药的研发有90%都是重复研究。国家专利局复审委员会每年受理的约4000件专利无效案中,大约2000多件会被宣告无效。也就是说,专利局签发的数百万件专利中,可能有一半会被漏检的外国专利、各国期刊论文,以及其他事实和规则予以推翻。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在华专利申请量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长。跨国公司为赢得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利用在华的知识产权和专利的新“圈地运动”编制“专利网”,这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和专家的共识。面对跨国公司们日益密集的“专利网”,处于相对落后位置的中国企业可以采用自主研发新技术、购买、交叉许可等方法来寻求突破,还可以利用专利未注册、过期等途径来获得。但调查显示,不少中国企业只是盲目开发或引进,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避免失误有办法
缜密检索效率高
避免重复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事前的专利分析和专利检索。一般来说,目前各国专利局及国际专利组织通过因特网向社会提供以公开专利数据库产品为依托的低端公益性信息服务,我国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服务。免费专利信息数据库系统一般都提供未经加工的原始专利信息,检索功能相对简单,但可以满足普通社会公众的简单检索需求。
但另据统计,全世界发明成果的70%至90%仅仅出现在专利文献中,而不会出现在杂志、论文、会议报告等媒体上。同一发明成果出现在专利文献中的时间比出现在其他媒体上的时间平均早1-2年。而对于专业化的检索需求,例如,涉及特殊专业信息的主题检索、化学结构检索、基因序列检索、公司代码检索、精确的专利战略分析等,仍然需要专业化的检索系统支持。
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重视,打击侵权行为也越来越严厉。创造发明之前,一定要经过严密的市场调查,不可埋头蛮干,惹上一身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