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语言艺术初探

2006-07-27沈伟强

现代语文 2006年5期
关键词:听者语言艺术中学语文

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朗读,是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合朗读的好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狠抓朗读训练,提高自身的课堂朗读教学的语言艺术水平。课堂朗读的教学语言艺术对于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

学生清晰响亮的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进而能够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技巧,锻炼学生当众发言的胆量,学生在这种朗读训练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不经意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例如教授课文《安塞腰鼓》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短片,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最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刻体会安塞腰鼓的魅力和其中洋溢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美。这样,学生的朗读就颇有情感和气势,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更深。

二、朗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样一篇文章,干巴巴的朗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听者的感受、影响是不相同的。其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婉转缠绵,或铿锵有力,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艺术之美。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课文《听潮》这篇文章着力于突出“海潮”的“伟大的乐章”之美,由恬静柔美的梦幻曲到明快悦耳的奏鸣曲,再到撼人心魄的交响曲,加之作者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反复朗读,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形成对“海潮”的完美艺术形象的体验与感受。

三、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美

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含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可以说,好的朗读可以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灵魂。例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由衷赞美了白杨树,从白杨树的外形到内在精神,再到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层层深入,逐步推向高潮。反复朗读,自然会激发学生对白杨树、对英勇的抗日军民的钦佩、热爱和赞美之情。再如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段作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为了宣泄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反复朗读,会使读者、听者的情感同时达到高潮,从而激起人们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好的文章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种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正所谓“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种意境美是需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的。朗读,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造成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必须有合乎情理的想象。朗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会产生春雨细密、悄然润物,使人喜不自禁的联想;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就会使人联想到无限美好、辽阔无边的北国雪天风光图。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文章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朗读时,可以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春”的意境之中,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文中意境增添丰富的色彩和内容。反复朗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也会不断增强。

五、朗读可以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在前面几项的基础上,朗读还要最大限度的将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朗读的最终目的。例如朗读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会知道爱国之情的源远流长;朗读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会知道朋友情谊的深厚;朗读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背影》,会知道父爱的伟大;朗读革命家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会知道母爱的深沉,等等。

总之,朗读不仅是一项语言活动,更是一门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将“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因此,加强朗读训练讲求朗读艺术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所不容忽视的,教师对在课堂上的范读和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认真对待,并努力提高自身水平。要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对学生朗读体验的“尊重”,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这种尊重和珍视,正是学生发挥个人才能、展示朗读个性的必要环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了“尊重”和“珍视”,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课文的真谛,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沈伟强,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一中)

猜你喜欢

听者语言艺术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劳工(外二首)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