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质量地演奏筝曲
2006-07-24雷欢
雷 欢
筝是一门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有着二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以其雅致的造型,优美的音色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好者。近几年来,古筝的发展尤其迅速,从国内到国外,学古筝的人数显著上升,因此,怎样高质量地弹奏好古筝曲值得人们去深思。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正确的演奏姿势
弹奏古筝时,首先要注意坐凳的高度要因人而异。一般以演奏者的腰部高度与第一根弦基本平行,这样的高度能使演奏者保持一个轻松自如的坐姿。如果琴凳过高,容易造成驼背;琴凳过低,容易造成高抬肘。无论琴凳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手部的肌肉僵硬、紧张。
演奏者的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于右脚,两脚成外八字形。两肩自然放松,手臂下垂,手呈半握拳状。坐于琴凳约三分之二处,不宜坐满琴凳,以免影响肢体的活动。身体可根据旋律的起伏配之以自然的动作,通过神情表达乐曲的内容,使神情与弹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二、科学的弹奏方法
任何一门乐器在弹奏时都会要求注意“放松”,但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性,因而这里所指的“放松”其实是“相对放松”的概念。一紧一松,松弛有序。太紧张固然是不行,手会僵硬得无法弹奏,但绝对的放松也是不对的,指尖会发不出声音,更谈不上强弱对比和音乐的表现力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学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对于“相对放松” 这个尺度掌握不好,要么手很紧,但太有力度(音色自然不好听);要么手放松了,手指却发不出声音。其实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点要落于指尖,准备弹音时手是放松的,在触弦的一刹那手处于紧张状态,紧接着马上回到放松的状态,这样一来一回,既使手保持了放松的状态,又能使指尖发出的力饱满而结实。
三、高超的技能训练
“技能”是指从机械性能的角度来训练手,就是尽可能地使手能弹出最高的速度、最大的力度。简单的说,也就是拥有弹奏各种高难度乐曲的能力。进行速度训练,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从慢开始,逐渐加速,一步一个脚印,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每天进行各种指法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基本功不好,基本的指法做不好,表现力就更谈不上了,那样就是内心再有音乐感也不能表现出来。当然,进行“技能”的训练也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它要求演奏者要能持之以恒,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练习时思想必须要集中,头脑一定要清醒,精力一定要充沛。思想集中是学习音乐成功的支柱,思想集中练习一个小时,比思想涣散、身体疲倦练习四个小时要好得多,在疲惫时的练习,手指就好像在琴弦上混日子,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四、完善的技巧训练
技巧不同于技能,它和智力有关而不是体力方面的问题,它是脑力方面的学习而不是体力方面的学习。技巧指的是节奏、节拍、力度、强弱、快慢等。只有对这些项目能有敏锐的理解,并能很好地运用到乐曲中去,才称得上有高度的技巧。没有掌握真正的技巧而只有技能的话,那就象机器人在弹奏,有些机器的构造能按照人的设计表现出来。譬如自动钢琴,它能按照设计它的人的要求弹奏出所有的音,达到速度和力度的要求。演奏者在弹奏乐曲时一定要用头脑去思考,去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节奏特点、速度控制、音色的好坏、强弱的对比等等,只有把这些要求都在乐曲中体现出来,乐曲才称得上是有灵魂的,音乐才能打动人心,扣人心弦。
五、完美的音乐表现力
如果掌握了极高超的技能和技巧,但演奏者没有内在的感情,那表现出来的音乐就会缺乏艺术力量。怎样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启发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长期以来人们对音乐表演和教学存在一种认识误区,总认为音乐表演指的就是单纯的技巧展现,音乐教学就是训练学生的技能,从而导致了音乐表演与音乐教学的盲目技术化。美国《音乐杂志》曾发表过一篇题为“专业音乐家的训练”的文章,文章写道:“所有的音乐家,不管是什么专业,如果他们的技能是建筑在坚实的文化基础之上的,一般说来,将会在他们自己的领域中有更好的把握,并且能够更好地去理解音乐”。可见,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音乐表现力的高低。演奏者应该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博览群书,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可以结合技能训练,结合音乐作品,让学生从了解作曲家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了解创作背景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社会等等若干方面的知识。
总之,要想高质量地弹奏一首筝曲,首先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技能和技巧,同时要多方位获取知识,并能观察体验身边的一切人和事,力求获得理解情感的能力,这样弹奏出来的乐曲既能打动自己,更能感动别人,引起大家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