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析学说与张爱玲小说

2006-07-06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4期
关键词:情欲小寒弗洛伊德

杨 曙

自远古文明发展至今,在人世间的万物之中,人最难了解的还是自己,当人类在用伦理和文明控制自己的时候,有很多丑恶的心理仍然存在于心灵深处。但在适当时候,它又会暴露出来残害人类。伊格尔顿说:“精神分析批评可做的并不仅仅是追索生殖器官的象征:它可以使我们对文学原文的实际构成有某些了解,而且还可以揭示那种构成的某些意义。”精神分析是一种动力论和动机论,西方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动力论,弗洛伊德提出了本能动力论。精神分析批评在恋母(父)情节批评、本能批评、无意识批评、压抑性批评、白日梦批评上都展示出这种动力。

一、恋母(父)情节批评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恋父情结又称“厄莱克特拉情结”,这是本能批评类型化的一个范例,它主要指人的性欲冲动在孩提时代就已经存在了,男孩会将父亲看成情敌而依恋母亲,女孩会将母亲看成情敌而依恋父亲。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所描写的就是这样:俄狄浦斯杀死了父亲拉伊俄斯,娶了生母伊俄卡斯,实现了他童年时代的愿望,“如果《俄狄浦斯王》感动一位现代观众不亚于感动当时的一位希腊观众,那么,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样:它的悲剧效果并不在于命运与人类意志的冲突,而在于表现这一冲突的题材的特性。在我们内心一定有某种能引起震动的东西,与《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那种能确信的力量,是一拍即合的。”悲剧并不在于性格与命运的抗争或冲突,而在于原始本能的或爱和死的本能的实现。

看一下《心经》中的男女主人公许峰仪和许小寒父女两人,这部小说给读者有类似《俄狄浦斯王》那样震撼的感觉。一个二十岁豆蔻年华的女儿许小寒爱上了自己不太老的父亲,并因此而对显老的母亲充满敌意的情爱三角故事。当许小寒还很小的时候,她就不断地排挤着母亲对父亲的感情,霸占对许峰仪这个家中唯一的男子(这个男子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爱,她爱着自己的父亲,这种既不是父女亲情又不是男女性爱的爱不知不觉地逐渐在父女之间产生了违背常情的感情,她失去了对别的男子的兴趣,以至于对最杰出的同学都看不上,她只崇拜自己的父亲,二十多岁的人却以小女儿的身份与父亲亲昵,言行举止已超过父女之情。小寒对峰仪说:“我是一生一世不打算离开你的。有一天我老了,人家都要说:她为什么不结婚?她根本没有过结婚的机会!没有人爱过她!谁都这样想——也许连你也会这样想。我不能不防到这一天,所以我要你记得这一切。”因为恋父,她仇视、歧视母亲,母亲偶然穿件美丽点的衣裳或是对父亲稍微表现出一点感情,她就嘲笑母亲,在她的比照之下,母亲丧失了在父亲心中的地位,终于使父母感情破裂。情形越来越危险,但许峰仪内心深处有了一种罪恶感,超我力量发生了反抗作用,他打算把小寒送到她三舅母那儿去住些时日,并且找到了女儿的替代品凌卿——一个和许小寒长得很像的许小寒的同学,许小寒气急败坏,想粉碎父亲的新生活,她气愤地质问峰仪:“我有什么不好?我犯了什么法?我不该爱我父亲,可是我是纯洁的。”为了达到目的,她动员了她的情敌——她的母亲一起来对抗这一切的错爱,母亲其实早就内心觉察到小寒和峰仪之间的暧昧关系,但是因为正常人的思维习惯而不敢面对这一事实,她总是用正常人的思维习惯来安慰和说服自己,小寒把两臂反剪在背后,颤声道:“你别得意!别以为你帮着他们来欺负我,你就报了仇——”许太太听了这话,脸也变了,刷地打了她一个嘴巴子,骂道:“你胡说些什么?你犯了失心疯了?你这是对你母亲说话么?”母亲其实把一贯知道却当作不知道的事实在这场冲突之后被“逼着相信”了,她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这部作品带着十分浓厚的“弗洛伊德色彩”,张爱玲借这个“恋父情节”的故事表达了与生俱来的情欲冲突。这种迷乱是来自于人性深层男女不同的性爱追求。许小寒对许峰仪的崇拜,许峰仪对许小寒的青春向往虽然是与伦理、道德相悖,但是他们之间是纯精神的,有着极其浪漫的诗意。这种“厄莱克特拉情结”给了读者以触目惊心的震撼力,正像观众看《俄狄浦斯王》一样,当发现俄狄浦斯杀死了父亲拉伊俄斯,娶了生母伊俄卡斯,实现了他童年时代的愿望时候,每位观众的内心起了很大的振动。

二、本能批评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一种源自体内而表现在精神上的内在刺激,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他曾经指出:精神分析研究表明,人性的本质是由基本的本能构成,这些本能在所有的人身上是相同的,它们旨在满足某些原始需要,他按生物学的方法将本能分成“自卫本能”和“性本能”,而他强调的就是性本能,“性本能”是“无意识”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最终基因,他在评论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时说:“如果那小蛮子(拉摩)自行其是,如果他始终愚昧不化,同时集三十岁认子的狂暴情欲和襁褓孩儿的无理性于一身,他就会掐死他老子,和他娘上床睡觉。”他认为拉摩是伊德(id)即本能冲动的象征,狄德罗则是自我的体现者。他接受了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次霍茨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并将之引进他的心理分析,提出“心理能”的概念,将这种在心理过程所起的作用的性欲能量称为“力比多”(Libidu)。“力比多”给人的本能和欲望提供能量,是人的全部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这种对“性”的突出强调和独特解释,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看一下《红玫瑰与白玫瑰》这篇小说,这是一篇深入剖析男性性心理的小说,它是写男性性爱的困惑的,佟振保这个人物被塑造得非常丰满,振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及其合乎社会规范的人,因而他很循规蹈矩,遵守社会的各种“秩序”,包括在性爱方面的追求,振保做到了,他成为“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他能够自我克制,按照“秩序”生活。他在异国留学,在拥抱混血的女孩玫瑰之后,他压抑了自己本能的情欲,还是硬着心肠把她送回了家,他因此而获得了“柳下惠”的好名声,但由于他内心涌动着最强烈的肉欲,一看到性感的王骄蕊,内心充满了躁动,在他还不能摘下伪善的面具的时候,他只能以性幻想来满足自己的情欲冲动,娇蕊的一个极其细微的动作,对于振保来说却充满性的诱惑。佟振保和王娇蕊第一次见面,王娇蕊正在洗头发:“把右手从头发里抽出来,待要与客人握手,看看手上有肥皂,不便伸过来,单只笑着点了个头,把手指在浴巾上揩了揩。溅了点沫子到振保手背上。”他不肯擦掉王娇蕊洗头时溅到他手上的肥皂沫,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肤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使他觉得“像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他开着水龙头“微温的水里就像有一根热的芯子,龙头里挂下一股子水一扭一扭流下来,一寸寸都是活的。”振保也不知想到哪里去了。看着浴室里强烈的灯光的照耀,满地滚的乱头发,心里烦恼着。“他喜欢的是热的女人,放浪一点的,娶不得的女人。这里的一个已经做了太太而且是朋友的太太,至少没有危险了,然而……看她的头发!——到处都是她,牵牵绊绊的。”继而他“又在浴室里捡起王娇蕊掉落的头发并在下意识的支配下装进裤袋里”,他的“手停留在口袋里只觉浑身燥热”,后来他“又把那团头发取了出来,轻轻抛入痰盂。”此处的几笔心理刻画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到处弥漫的情欲,振保本身承担了很重要的社会角色,他正途出身,留学回国后在一家工厂做工程师,步步高升,他侍奉母亲,提拔兄弟,待友热情,办公认真,可谓仁义礼智孝俱全,“他整个地是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他想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但是内心的情欲却总是要蓬勃而出,戴不戴面具既非社会的高压强迫,也非他心甘情愿,而是他有意要戴的,但外表的洋装是无论如何都抵挡不住内心的情欲的,灵肉世界的冲突被作品完全展示了出来。本能的需要使他在不伤大雅的范围内,想偷尝禁果,在意念之中,更敢做冥冥的非分之想。

三、无意识批评与压抑性批评

“无意识”一词是英国神学家柯德俄斯(Ralph Cudworth)在1678年出版的《宇宙之真推理系统》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出的,随后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卢梭、歌德、黑格尔及谢林等人的著作中,也曾洞察到它的存在,叔本华、尼采的论述和其后所说的“无意识”则更为接近。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创建了作为精神分析说核心的“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讨论“无意识”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是发表在1912年的《关于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在该文中他把人类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最下层为“无意识”,它是心理结构的深层领域,是人的生命活力被诸多外部压力遏制住而不能实现的部分,是心理系统最原始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动力,是人们受到压抑而没有被意识到的充满本能和欲望的心理活动;中间层为“前意识”,也就是经验系统,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并能从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最上层为“意识”,也就是理性的认识部分,是自我能够感知和察觉的心理活动,清醒地承受着外界事物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刺激。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者之间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混合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之中,但是相对于潜在意识而言,“意识”仅仅是“无意识”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无意识”才是人的心理更为原始、广泛的领域。他的《精神分析引论》一书开宗明义地写到:“精神分析的第一个另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灵魂,他说:“在我所写的文字中,我只想说明创造性作家的心理冲突中的最深层,”把人物“心理中的无意识的东西演绎成了意识的东西”在《哈姆雷特》一剧中,他认为根本不能把哈姆雷特看做是一个没有任何行动的人,可以在两个场合看到他的行动:第一次是一怒之下,用剑刺穿了挂毯后面的窃听者;另一次是他怀着文艺复兴时期王子的冷酷,在预谋甚至合作诡计的情况下,让两个设计谋臣去送死。哈姆雷特是个歇斯底里患者和性冷淡者,他迟迟不去完成先父的嘱咐,是因为他童年时代就有恋母情节,他叔叔的行为让他明白了这一点,“这样,在他心里驱使他复仇的敌意,就被自我谴责和良心的顾虑所代替了,它们告诉他,他实在并不比他要惩罚的罪犯好多少”。“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灵魂,是精神分析学不可动摇的基石,无论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家如何修正和背弃弗洛伊德,但都没有弃离“无意识”概念。精神病患者常常把一些经验特别是情绪经验压抑在无意识之中,产生精神变态和分裂,精神病医生引导患者从无意识中唤起(或开发)那早已被压抑的经验和情绪经验,使之恢复正常。

在《金锁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篇小说集中表现了金钱对人的奴役,女主人公曹七巧算不得千金小姐,原是开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父母早亡了,她也要上店铺去做小本生意,因而粗朴活泼、不忌生冷。她本应是一强悍的体力劳动者的妻子,虽会遇到不少磨难,但也有门当户对、知天乐命的心安理得。不幸的是,她误入了高宅大院,贪财的哥嫂把她嫁给了姜公馆里生着痨病的二少爷。她为钱而舍情,在丈夫身上从来没有得到过性欲的满足,对残废的丈夫有着本能的厌恶。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怎样生下了一儿一女,她在家里因为门第低、出语粗被别人看不起,身心煎熬至变态。性的变态是曹七巧最深层的心理,是她无意识的部分,为了金钱,她必须压抑自然的情欲,花花公子姜季泽的挑逗使她的情欲好多次差点儿暴光出来,“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当小叔子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接着诉说了隐藏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如果此时七巧接受姜季泽的挑逗的话,那么小说的结局肯定要改写了,但情欲偏偏被黄金的枷锁给锁住,使七巧处在金钱与情欲的冲突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压抑住情欲的冲动。压抑的结果是使她对“性”产生了变态的敏感,无论何事她总往性方面联想,话题也总往性方面引,无忌讳地满口村话,以此宣泄意识中本能的冲动,分家后,有了金钱支配权的七巧把钱作为报复不公平命运的利器,唬跑了情人姜季泽,毒杀了两个媳妇,离间了女儿的爱,一级一级走向没有光的黑暗。

小说中正面刻画人物的性心理和变态心理,她压抑住自己的性本能,而这本来是人类需要实现的本能,是心理系统中最原始的最根本的动力,把性本能压抑在无意识中最终导致了她的性变态。分家后,为了得到性的宣泄与平衡。她深夜扣住儿子长白,盘问儿子和媳妇的隐私,目的还不仅仅在于挖苦和嘲讽儿媳,性变态心理使她对儿子有乱伦的意念,表现出狂热而肉感的爱。“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她,她不怕他想她的钱,——钱横竖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人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不住了,——他娶了亲。”媳妇一进门,七巧见到媳妇的长相,就产生了莫名的恨,媳妇要夺走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了,长白不能被媳妇全然占有了。她说:“但愿白哥儿这条命别送在她手里。”因此她想方设法残酷地折磨死儿媳妇芝寿,她的乱伦意念要她占有自己的儿子。人类和动物告别了数十万年,但是在性心理的自然性方面,和动物的区别并非如此遥远,仅仅靠了社会的法律、伦理、道德的力量,人们战胜了邪恶。但是如果正常的合理的情欲不能通过正常的合理途径宣泄,在一定条件下它就要通过不合理的渠道宣泄。用深夜扣住儿子探测隐私和折磨儿媳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情欲,真是让人感到又可悲又可恨。长安有好不容易有了嫁出去的希望而产生了微笑,七巧看见,便心里又气,挑剔起童世舫的不是,“我就是这么一个女儿,可不能糊里糊涂断送了她的终生。”她在女儿要嫁出的时候,甚至在童世舫面前散布谎言,说她的女儿是一个鸦片鬼,断送女儿的婚事。

四、白日梦批评

对于梦,自古以来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柏拉图认为梦是一种感情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认为梦是一种持续睡眠状态中的思想;尼采在他的《黎明》中说:“梦是白天失却的快乐与美感的补偿”,弗洛伊德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写出了他在人文科学方面的成名作《梦的解析》(也被译为《释梦》)此书提出,梦是一个充满含义的心理行为,它的动力始终是一种渴望满足的愿望:“梦,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乍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作是一种清醒状态的精神活动的延续。”“梦”的理论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建立在“无意识”和“性本能”学说的基础之上,与理解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来说,梦的发生包括以下一些要素:首先,梦的发生有一个心理内驱力,即愿望的达成。其次,梦的发生运用了独特的形式和手段,即改装。最后,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的来源大致分为三类:一般性来源;孩提时期的经验;肉体上的刺激。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压抑的结果,其真正的来源是“无意识”的冲动,但对于“无意识”的欲望的展现途径,既不能直接观察,也无法进行内省,这就只有借助自由联想来解释。弗洛伊德通过大量梦的分析,提出了“梦的改装”理论,认为梦采用了原始的表现方式来表达人的思想。梦的运作有四个基本过程:第一,“凝缩作用”(con-densation),即以简缩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隐意;第二,“移置作用”(displacement),即以隐意元素取代或置换另一隐意元素;第三,“特殊表现力”(representability),即将思想变成现象,用幻觉的形式表达某种心理意识和观念;第四,“二度校正”(secondary elabo-ration),即梦的润饰作用,通过对梦的产品进行重新排列,使其原有的构成秩序变得交错杂乱,以此表现其伪装的隐匿思想。梦通过这四种手段对自身进行改装,实现其愿望的达成。文学充满梦幻,梦的批评不仅可以展示作者的梦幻与创作的关系,显示作品的梦幻世界,而且可以显示其中隐喻的、象征的、意象的、引申的意义和无意识结构;文学显示出来的不是实在,而是幻境和梦幻,梦幻比幻境更居于深层,批评通过幻境而展示梦境,能够更加突出文学的特殊性及其含义;梦是一种语言,是需要译解的象征性原文;它晦暗不明,充满隐喻和转喻,文学把它变成意象,批评展示出这种语言,解读出象征性原文中的密码和梦的意象的意义。

在《茉莉香片》中,香港的繁华美丽之下隐藏着悲哀和苍凉。出身小商人家的书生言子夜在为冯家小姐们补习功课时与大小姐冯碧落两心有意,情爱绵绵,言家托人说亲,冯家因瞧不起言家的商贾气而一口回绝,后来各自有了无爱的家,言子夜成了港大的教授,冯碧玉嫁给了聂介臣忧郁而死。张爱玲本来可以叙述这样的一个故事,但是她并不落俗,她继续写着他们下一代的悲剧,聂介臣的儿子聂传庆成了言子夜的学生,并且和言子夜的女儿言丹珠成了同学,一直抑郁寡欢的聂传庆看到言丹珠幸福的家庭而产生了嫉妒,后来得知教授言子夜是他母亲生前的情人后,不是整天地伏在卧室角落里那只大藤箱上做白日梦,就是在言教授的课上做白日梦:母亲有可能与言子夜结合,他有可能是言子夜的儿子,他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做个完美的人。在白日梦的过程中,他的自卑心理充分地被表现了出来,在白日梦当中他幻想本来想得到的爱。他觉得自己本应该是言家的一部分,本该有言丹珠一样的幸福。或许是言丹珠顶替了他的生命,善良的言丹珠像傻瓜一样照顾着聂传庆,但是在聂传庆看来,这一切都是为了显示他的渺小和无能,他的心理已经在发生强烈的变化,他偏执乖张、自伤自怜,最终导致了他的乱想症,他痛恨言丹珠,“告诉你,我要你死!有了你,就没有我。有了我,就没有你。”他常常作出盲目无理的举动,以至于后来暴打丹珠,差一点把丹珠打死。他倍感“那无名的磨人的忧郁,他现在明白了——那就是爱——二十多年前的,绝望的爱。二十多年后,刀子生绣了,然而还是刀。在她母亲心里的一把刀,在她心里搅动了。” 作家通过对聂传庆因为缺少爱而引起的白日梦到心理剧变过程的的叙写,揭示了两代人都吃了封建伦理的苦。

(杨 曙,扬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情欲小寒弗洛伊德
“弑他”与“自戕”
小寒大寒又一年
梅花先趁小寒开
小寒时处二三九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以《情欲不羁路》为例分析公路电影
掌握情欲催化剂
《梦的解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