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高三备考误区 反思改进语文复习

2006-05-30晏玉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2期
关键词:备课组考点语感

学生年年高考,教师届届备考。语文复习中,我们认为,遵循学科规律,树立科学备考理念,改革语文复习方略,加上备课组精诚团结、群策群力,是保证复习质量、提高备考效率的前提和根本。

一、改单纯知识板块训练为综合动态演练

备考过程中,往往单纯、严格按照“语基”、阅读、作文一个个考点,沿点清扫,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可能把基础知识夯得牢固,但这种单调的复习方法会让学生厌倦。事实上,古诗文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我们采用综合动态化备考方式,即在不破坏板块复习完整性的基础上,宏观构建各个考点,把那种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能力、分值相对高的考点作为意脉,化整为零,隐性地贯穿备考的始终。每周抽出相对完整、固定的时间去点化,到板块复习这一考点时,便只从找准切入点,规范解题思路等方面突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诗歌鉴赏备考中,我们首先花两节课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然后按 6 大类选编近百首经典诗歌鉴赏资料,要求学生每星期熟读2首,细水长流,水滴石穿,自然形成能力。对于古诗文阅读、作文考点的备考,若采用这种“滴灌”的方式,语文复习就会出现“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盛况。

二、改追求教学的短期效应为实现备考的终极目标

不少师生备考太注重短期效应,太在乎平时的几次考试,甚至如果一两次考试不显山、不露水,就否定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其实,关键是立足高考,暂时的分数不一定是对该考点掌握与否的最后检测。正像一座大桥合拢,师生只有把一切阶段性的复习成果汇集成合力,才能够承受各种高考模拟检测。高三的检测多,如果太在乎分数,必然会分散备考精力,影响情绪,降低效率。

文言文复习中,如果学生吃透了课本,对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从课本中寻找第一手材料,把握词义和用法,逐个列出知识树,又能对经典篇目熟读成诵,那么,文言文阅读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要把立足课本、整理知识系统,看成是实现文言文备考长远目标的重要举措。

三、改资料使用上照搬照用为大胆取舍、为我所用

我们往往使用的是成本资料。大都是只看知识点编写体例,就轻率地“私订了终身”。成本资料的不足:一是前瞻性不强;二是选题不够经典。

我们没有因为成本资料的“考点、题型”而完全束缚教学思路。语基复习中,我们借鉴了语文备课组以语感为本位的复习模式,即“正面诱导——形成语感——强化语感”。如成语复习中,我们没有总是在A、B、C、D的选择判断上兜圈子,而是印发了报刊时文上一些运用了成语的句子,让学生品味、感悟其运用精妙和错误之处。限于时间和精力,限于能力和水平,在克服考点和题型“一本贯通”方面,未能作一些根本性变革。

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对现存资料照搬照用,要加工编码,以简驭繁,为我所用。资料上都有相关考点的“知识汇编”,识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语病考点复习中,我们这样指导学生将资料中辨析病句的知识方法浓缩成“主干枝叶逐层检查,介词领先查找主语,复杂定状注意顺序,并列短语小心陷阱,多重否定特别注意,连词、介词推敲关系,名词、代词防止歧义,修饰中心容易重复,逻辑关系参详事理。”

四、改一味的创新写作训练为重视基础写作

湖南高考作文阅卷组长陈果安教授指出,话题作文不利于基础写作。作文复习中,往往注重创新发展等级训练,而忽视基础写作,忽视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

写作基础训练,即话题作文审题训练、立意训练、思路训练等12个点的训练。审题训练中,我们指导学生从话题材料上把握试题隐含的信息点,从材料和话题的结合把握写作的着眼点,从命题提示中把握写作的关键点,从命题要求中把握形式的限制点。看05年上海春招试题:心是一扇无形的门,有的人紧紧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敞开,于是心灵世界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上便演绎出不同的故事。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教学中,我这样指导学生审题:材料虽然没有指定话题,但要求不能写成诗歌,实质上还是话题作文。我问学生:这则材料写了“心”的三种状态及其不同状态下出现的不同结果,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材料隐含的信息是什么?最后得到结论:命题者赞成全然敞开心扉,反对封闭心灵,半掩半虚;隐含的信息是“我们对人要敞开心扉,不能封闭,不能半虚半掩,这样才能与人心心相印,演绎出快乐的人生”。这正是写作的思考点、立意点。

注重文体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基本文体的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自选文体,不是不要文体。今年北京考题“说‘安”,规定只能写议论文,很多学生写不好议论文。北京高考作文阅卷,不合文体要求的即使再好,评分也一律不突破三类,文不成体绝不会拿高分。北京作文命题是不是以后高考写作的一种导向呢?

五、改一味的积累、积淀为训练、开拓学生思维

“风起之处,云涌;水盈之处,泉生。”语基考点、名句名篇、文言实词、写作素材都有一个丰厚的积累积淀过程。老师们有效控制了“语基”复习的积累范围,印发的经典写作素材也有一定的数量。这种以积累、积淀为核心的固本活源无疑是正确的,但没有因此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点拨。字形复习中,指导学生开动脑子,利用汉语言遣词造句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对称美和语感上的节奏美的特点,帮助学生轻松发现错别字。“对称”是指对称位置的字,它们的字义往往是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如“青山绿水”中“青”,不要三点水,才能和“绿”构成颜色上的对称,但“山清水秀”中的“清”,要三点水,“清”和“秀”才构成对称,如这个人长得很“清秀”。积累写作素材,也要求学生注入思考的因子,多角度发散挖掘写作的价值点、思想点,并要求学生思考每则素材适应的话题范围。开拓思维基础上的积累积淀中,语文能力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六、改孤军奋战、文人相轻为精诚合作、“文人相亲”

备考过程中,有的老年教师有高三教学经验,能做到“常教常新”;有的中年教师备课、做题认真仔细,思考问题比较深入;有的青年教师勤于钻研,脑瓜子灵活,见解独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尽管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时也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但工作上总是互相尊重,精诚合作,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备课组应该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研讨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如教学高中第五册《杜甫律诗五首》,通过备课组长主讲,大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不能遵照一二年级时的教法,而应该根据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对这五首诗分别拟出符合高考诗歌鉴赏要求的思考题,然后由备课组长把关,编写学案。另外,通过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切磋,别人的特长便很自然地在自己身上融会贯通。有好主张,大家都采纳;有好思路,大家都接受;有好资料,大家都享用。正所谓“众人齐心,其利断金”。

(晏玉平湖南华容二中)

猜你喜欢

备课组考点语感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备课组长的定位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推动区域备课组建设持续发展的若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