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词头“老”类拟亲属称谓词用法探微
2006-05-27廖颂举
非亲属关系而以亲属称谓来相称的社会称谓习俗,叫作拟亲属称谓。这类词大多沿用了亲属称谓,有些则是在亲属称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是亲属称谓的社会化(非亲属化) 形式。以“老”作词头的一部分称谓词正是亲属称谓演化为拟亲属称谓的一种变化形式。《说文·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献我方将。”《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刘宝楠正义:“计夫子时年六十三四岁,故称老矣。”老年人由于年老而受尊敬,“老”字就有了“对人表尊”的语义色彩。
王力先生的《汉语语法史》:“开始这个‘老只表示年辈最尊的意思……宋代以后才变成词头”。
因此,在一些亲属称谓词前加上词头“老”用于社会成员之间,就可以取得亲近、亲切、表尊的语感效果。本文即就《儒林外史》中出现的一些该类称谓词,结合语境作浅显分析。
老爹
“老爹”共出现541次,据其用法可分为两类:
1.用以称祖、父、岳父及官员之父。如:
①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将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第三回,41页)
②他哥子愁着眉道:“老爹而今有些害发了,说的话‘道三不着两的。”(第十六回,175页)
③杜少卿举眼一看,只见娄焕文的孙子穿着一身孝,哭拜在地,说道:“我家老爹去世了,特来报知。”(第三十三回,347页)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世俗子为官,称其父曰老爹。”清洪亮吉《泾县志·风俗》:“祖曰老爹,祖母曰奶奶。”例①范进称其岳父“老爹”,例②匡大称其父“老爹”,例③娄焕文的孙子称其祖父“老爹”。“老爹”由词头“老”与“爹”构成,《广雅·释亲》:“爹,父也。”《广韵·麻韵》:“爹,羌人呼父也。”我们认为该类“老爹”词是沿用了“爹”的亲属称谓用法,其中“老”义虚化,只作词缀,不表实在意义。
2.对年老男子的尊称。
(1)“老爹”犹老爷。如:
①二房里一个奶妈,领着一个小厮,手里捧着端盒和一个毡包,走进来道:“二奶奶顶上大老爹,知道大老爹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第六回,67页)
②那一日有一个五河乡里卖鸭子的人,拿了一封家信来,说是余二老爹带与余大老爹的。(第四十四回,462页)
《辞源·老部·老爹》:“旧时仆役、平民对有官员身份的人的称呼。”《汉语大词典》“老爹”有“仆人对家主、衙役对长官的尊称”。元张国宾《罗李郎》楔子:“老爹,门外二位叔父来了。”明阮大铖《燕子笺·谋缉》:“听得老爹叫,慌忙就来到,老爹叫小人们有何分付?”
清洪亮吉《泾县志·风俗》:“称县令、丞薄、尉官曰老爹,而冠以大、二、三、四字。”例①奶妈称严贡生“大老爹”,例②余大老爹是一位明经先生,余二老爹是一位饱学秀才。这些被称为“老爹”的人皆为有身份者,相当于称“老爷”。
(2)“老爹”犹老伯、老大爷。如:
①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第一回,7页)
②指着内中一个穿齐整些的老翁,说道:“不论别人,只这一位荀老爹,三十晚里还送了五十斤油与你,白白给你炒菜吃,全不敬佛!”(第二回,15~16页)
此类“老爹”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作“老伯、老大爷”讲。例①王冕称间壁秦老“老爹”,例②申祥甫称那位穿着齐整些的老翁“老爹”。
“老爹”由称父亲或祖父等表示亲属称谓扩展为对一般老年男子的尊称,乃称谓语使用的泛化,体现了称谓语言交际功能的增强。从亲属称谓向拟亲属称谓的推演,使得“老”增强了它的“称呼”意味,同时消弱了它的修饰限定作用。“老爹”作拟亲属称谓使用时,突出的是其“社会性”,弱化了其“亲属”色彩。
老叔
“老叔子”只出现1次,为方言,可作父辈男子的自称。“老”字作词头,往往用于尊称别人,但也有用于自称的。“自称”和“称人”所采取的策略通常相反,因“老”能够分别满足表达“自谦”和“尊人”的需要。例:
王胡子道:“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小侄,人家将来进了学,穿戴着簇新的方巾、蓝衫,替我老叔子多磕几个头就是了。”(第三十二回,337页)
文中张俊民称王胡子为“胡子老官”,王胡子对张俊民的儿子自称“老叔子”,有自谦意味。
老哥
“老哥”共出现23次,其中1次为亲属称谓用法,22次表示对同辈男子的敬称,无长幼差别,为拟亲属称谓。如:
①牛老道:“老哥!我这小生意,日用还糊不过来,那得这一项银子做这一件事?”(第二十一回,225页)
②那人见牛玉圃,吓了一跳,说道:“原来是老弟!”牛玉圃道:“原来是老哥!”(第二十二回,239页)
例①牛老称卜老“老哥”,文中却无法辨别二者年龄差别,“老哥”正是对其客气之称。例②中牛玉圃称其拜盟兄弟王义安为“老哥”,牛玉圃与王义安之间应为“义亲”。曲彦斌《民俗语言学》:“类亲属中的‘干亲‘义亲之类虽无血缘的、亲属的关系,却是一种习俗惯制所承认的,经双方认可而视为血族亲或其它亲属关系的。”我们认为,该例中“老哥”为亲属称谓用法。
老弟
“老弟”共出现8次,其中6次做亲属称谓,表示对亲属同辈中年幼者的昵称,2次用于表示位尊年长者对卑幼者的客气称谓,为拟亲属称谓。如:
①余大先生叹道:“老弟,你这些上好的基业,可惜弃了!你一个做大老官的人,而今卖文为活,怎么弄的惯!”(第四十四回,459页)
②那赵先生回过头来,叫一声:“哎呀!原来是老弟!几时来的?”(第十七回,188页)
例①中余大先生为杜少卿表兄,称杜少卿为“老弟”有亲切之感,例②赵雪斋先生和景兰江先生为相与之人,因此赵先生称其“老弟”以表朋友之间的客气礼貌。
老嫂
“老嫂”在书中共出现2次,表示对同辈亲友之妻的敬称。例:
①季苇萧拍手道:“妙!妙!我也寻两间河房同你做邻居,把贱内也接来同老嫂作伴。”(第三十三回,345页)
②季苇萧道:“难怪前日老哥同老嫂在姚园大乐!这就是你弹琴饮酒,采兰赠芍的风流了。”(第三十四回,358页)
这两例皆为季苇萧称杜少卿之妻“老嫂”,季苇萧同杜少卿为相与好友,因而表示对其妻的敬称。
老侄
“老侄”书中只出现1次,表示对亲朋中子侄辈亲切的称呼。例:
王玉辉道:“老侄,几年不见,一向在那里?”(第四十八回,500页)
文中邓质夫称王玉辉为“老伯”,故王玉辉称邓质夫为“老侄”,以表亲切之意。
通过对以上这些以“老”字为词头的称谓词的分析,得出下面几点认识。
第一,拟亲属称谓用法的推行,增强了“老”的“称呼”意味,消弱了它的修饰限定作用。换句话说,“老”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交际功能,为了满足社会语言的称谓需要,这些特殊的称谓涵义越来越被看重,从而使此类称呼所含的“尊敬、亲近”等感情色彩,附着在“老”字上面了。
第二,随着“老”的“修饰性”功能减弱,社会交际“称谓”功能增强,其称谓对象不仅可以是“长辈”如“老爹”一词,也可用于“同辈长于己者”或“同辈小于己者”如“老哥”“老弟”等词,甚至用于“晚辈之人”如“老侄”。以“老”为词头的称谓词不仅表尊用于称呼别人,也可表谦用于自称,如“老叔子”。
第三,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相当严重,以“老”字作词头用于同辈女性间表尊或表敬的拟亲属称谓用法较少。《儒林外史》中像“老姊”“老妹”之类的拟亲属称谓词根本没有出现。倒是“老嫂”因常和“老哥”相匹配而有所使用。另外,出于“尊人卑己”原则,年长者称小于己者“老哥”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年少者却不能称长于己者为“老弟”,从而造成了“老哥”与“老弟”在使用范围和含义上的不对称。
第四,有些称谓词既可用作亲属称谓,也可用于社会成员之间作拟亲属称谓,以便取得亲近、亲切的语感效果。以结拜方式形成的“干亲”、“义亲”之类虽无血缘的、亲属的关系,但却是一种习俗惯制所承认的、经双方认可而视为血族亲或其它亲属关系的,仍作亲属称谓用法。
(廖颂举,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