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教师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2006-05-27刘亚青

现代语文 2006年3期
关键词:新语新词品位

教师传道授业,在学生的心田中撒播知识的种子和做人的良知,离不开语言——口头语言而非书面语言。对这种工具性的教学口语该怎么认识?我认为,教学口语既要规范、生动、娴熟,又要注重其人文性,要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深化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那么怎样提高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做到:

一、使用规范的职业口语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口语。它既有语音上的标准,又合乎语法规范的要求。因此,普通话是汉语最规范、最标准的有声语言。教学口语忌用方言土语,提倡使用普通话教学,提倡发音准确,行腔舒缓,轻重鲜明,和谐中听的口语,希望能提高教学口语的整体文化品位。特别是语文教师较其它学科的教师更具示范性,更应该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使教学口语类似“宣传语”(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以及音像制品等的使用语言)中“示范”和“标准”的普通话,这是体现教学口语文化品味的需要。

二、汲取书面语的精粹口语

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学口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绝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随意性口语,不能随便,不宜松散粗俗,与日常交际口语有雅俗之别——文化品位上的区别。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教学口语,整体上应渗透出一种“秀雅”之气。实际上,传授学科知识,训练专项能力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教育的过程,自然要营造良好的能对学生起到浸染感化作用的文化氛围,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这一过程的优化,一方面靠传授的学科内容本身,另一方面则主要凭借教师输出信息内容的方式,即选择的语言形式。因此,教学口语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语,既要有日常口语的通俗平易、形式活泼的优点,又十分讲究得体性、集中性、匀称性和洗练性,能自觉汲取书面语严谨、简练、精确、规范、典雅等长处。这种教学口语,常常有较为浓郁的“书卷气”。请看上海于漪教授《雨中登泰山》的导语:“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拨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月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一课,请作者作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

从上例不难看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教学口语,在适合学生理解和相应语境的前提下,应该注意选用书面色彩较为浓厚的词语,包括古典诗文佳句;适当运用一些描述句、辞格句。所谓“描述句”,是指在中心语前加修饰、限定成分的句子,以表达更为丰满的信息内容,且层次清晰,显示语言的缜密和生动的表现力。如“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在日常口语中说成“那长江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后者这种没有什么修饰、限定成分的句子不妨叫“叙述句”。比较描述句和叙述句的构句形式,其间隐含着精与粗和文与俗的不同色彩。当然,所用句式不宜冗长,所选词语不可深奥、冷僻。否则将过犹不及,有悖于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三、贴近生活的鲜活口语

当今社会,开放性、高效率是它的显著特点和实际要求。对口语来说,最为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无误的前提下,用最简洁、明快、易懂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伴随这一社会交际需求,大批新词新语应运而生。据有关专家估计,近年来国内已出版和即将问世的新词新语词典不下20种,至于报纸、杂志、影视等传媒载体披露的新词新语更是不计其数,这教学语无疑是带来了生机。我们可以适时地有取舍地将新词新语引入教学口语,使教学口语富有新鲜活力,在学生中产生语言共鸣。去年,在我校组织的公开课比赛中,有一位老师讲到陈胜起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时,板书“赢粮景从”四字。解释说:“‘赢粮景从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套用新词,就是‘自费造反。”顿时,同学们一片笑声,时过两年,那位老师套用新词解释“赢粮景从”,还深深地留在听课者的记忆中。当然,对新词新语的引用,要持慎重态度,绝不可让那些低俗变异词进入教学口语,影响口语的文化品位。

四、反应得体的机智口语

每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流程。其间有变化、有曲折,甚至会出现“冲突”和偶发事件,打乱、干扰原教学计划。对此,造诣深、修养好的教师能表现出良好的教学机智,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艺术,由此形成优良的教学氛围。

先看一例。钱梦龙教《故乡》曾有这样一个片断:

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

生:娃娃鱼。

师:你真见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

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

生:闰土见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这是个成功的机智口语的镜头:学生突然提出“跳鱼怎么会有两只脚”的问题,偏离了原教学内容的中心。钱老师理性察辨后,及时调整了原教学计划,围绕“鱼脚”问题“宕开一笔”,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格品质;又随机提出“可是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的问题,及时收拢,丰富了教学内涵。

一位老师教《赤壁之战》,叫一名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这位学生脱口而出:“作者是司马迁,宋代人……”话音未落,笑声四起,这位同学很难堪。待稍稍平息后,这位老师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怪我们同学的错吗?谁让司马迁、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俩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文学名著;谁让我们刚刚学完司马迁的文章旋即又学司马光的文章?”老师将学生的“错答”,适时“转移”,并稍稍铺陈化用,既给那位同学“解围”,使其转“窘”为安,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拓展了所提问题的文化层面。可见,机智的教学口语本身就具有高文化品位。

五、富有魅力的风趣口语

课堂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全面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学习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教师善于用风趣的言语去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讲究幽默,情趣与理趣结合,课堂气氛和谐、愉悦,就能使学生愿学、乐学。例如,有一位老师正在讲宋词,一只大彩蝶飞进教室,堂而皇之地在讲桌上空飞舞,惹得满堂惊喜欢笑。这时,老师索性停讲,同大伙一块观赏起来。一会儿,彩蝶匆匆飞离。老师说:这是“蝶恋花”。读宋词,它是个词牌名称;可今天却真是粉蝶喜恋鲜花啊,你们在座的不就是祖国的花朵?它能不飞来吗?讲得大家喜笑颜开,情趣盎然。的确,风趣、幽默能启迪智慧。

言语千古事,功夫寸心知。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说到底就是教师学识和修养的品位。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自己的财富,他就只能在这样大和这样多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培养和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会发生这种影响。”所以,提高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学识、文化和修养。

(刘亚青,河南省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新语新词品位
声音·数字·新词 等
新语
新语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学诗偶感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品位到底是什么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