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英”应作何解

2006-05-27史春花

现代语文 2006年3期
关键词:大词典落英义项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文中有一句“落英缤纷”,其中“落英”人教版教材注释为“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有些名家的选本也与此持相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样的注释值得商榷。

“落”的确兼有“脱落”和“开始”的含义。如: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魏风·氓》)

《汉语大词典》(第9卷)对“落”的解释为“脱落”。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汉字形义分析字典》(北大版)对该句中“落”的解释为“树木花叶凋落”。

(3)“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诗·周颂·访落》)

毛传:“访,谋。落,始。”郑玄笺:“成王始即政,自以承圣父之业,惧不能尊其道德,故于庙中与群臣谋我始即政之事。”(摘自《汉语大词典》第9卷)

(4)“伐道咸布,物无不落。落物取配,维有永究。”(《逸周书·文酌》)

孔晁注:“落,始也。”(摘自《汉语大词典》第9卷)

例(1)(2)中的“落”解释为“脱落”“凋落”,例(3)(4) 中的“落”解释为“开始”“初始”,像这样一个字有两个意义相反的解释的现象,钱钟书把它称为“一字多义之同时合用”,古人称之为“反训”。

那么是不是说,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落英”就既可以解释为“落花”,又可以解释为“初开的花”呢?笔者认为,不然。

首先,反训的两个义项有时必须选择一种解释。如钱钟书在《管锥编》这样论述:“《论语·微子》:‘隐居放言,可释为极言尽词,亦可释为舍置不言,然二义在此句不能同时合训,必须拈一弃一。”也就是说,意义相反的两个义项有时不能同时合训,那么,“落英”的两个义项“落花”“初开的花”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其中一种解释。

其次,从课文内容来看,应解释为“初开的花”。原因是:第一,本文是反映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的,因此,他不可能设想出一幅落花满地的衰败景象;第二,“落英缤纷”的前一句是 “芳草鲜美”,既然是“芳草”正“鲜美”之时,怎会是满地“落花”呢?第三,游国恩纂义引孙奕曰:“宫室始成而祭曰落成,故菊英始生亦曰落英。”即游国恩老先生也将“落英”解释为“菊英始生”,即“初开的花”,笔者赞成这种说法。

因此,笔者认为,“落英”解释为“初开之花”更为合适,这不仅与文中描写的景物烘托出来的气氛一致,而且也符合作者当时的社会理想。

(史春花,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大词典落英义项
重逢
黑熊沟
雨中落樱
华宝山庄赏月橘
陆谷孙请人“找茬”
“英语大师”陆谷孙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
“绿卡”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