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词“是”与“be”之比较及翻译

2006-05-27陈齐林

现代语文 2006年3期

[摘要] 本文从分析汉语中的“是”和英语中的“be”各自的功能和用法入手,通过比较得出“是”与“be”的相同之处及差异,并总结出若干“是”和“be”相互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 是 be 系词 可逆性 系表结构

一、系词“是”的来源、功能及用法

系词“是”产生的时代和来源一直是汉语语法学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前贤就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产生了许多重要观点。王力先生认为:上古判断句中的“是”不是系词“是”,“是”作为系词是六朝以后由指示代词演变而来的,他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是第一篇汉语语法史论文,不仅具有开创意义,而且在汉语语法史研究方面有方法论上的示范作用,其中对系词“是”的来源和性质作了较深刻的探讨。郭锡良先生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系词“是”在西汉时期(或战国末期)就已经产生了,但是到六朝时期这种用系词“是”的判断句新形式才在口语中取代不用系词的旧形式,系词“是”来源于表复指的指示代词“是”,但是应该承认它演变成系词曾受到形容词“是”的影响。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而词语的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经过一两千年的发展变化,从最初的代词和形容词性质几乎完全演变成系词的性质(在古代汉语发展或遗留下来的四字格中某些“是”用作代词,如:惟利是图,惟你是问等等)。现代汉语中的“是”也有人称作“判断动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主要起到肯定和联系的作用,并可以用来表示多种关系,谓语的主要部分在“是”后边,只能用“不”否定,“是”在现代汉语中的句法转换功能比较强,但它是一个不以形态变化而以语序来实现其功能的功能词。

从功能和用法的角度可以把“是”分为以下几类:1.表示等同,“是”前后两部分具有较强的可逆性;如: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祖国的生日是10月1日。2.表示类属,“是”前后两部分不具有可逆性;如:我是做学生的(不等同于:做学生的是我)。3.表示存在,“是”前面常常是时地主语;如:湖滩上全是各种飞来过冬的候鸟。4.表示特征;如:阴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5.表示其它关系的特殊句式;如:你是你,我是我。走一步是一步。他钱是有的。是外婆来

了。好是好,就是做不到。

二、系词“be”的功能及用法

系词“be”在英语(及其它印欧语)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构形功能很强的结构词,是英语中的“基本功能词”,其功能和用法可以作以下区分:1.加上形容词、名词、介词结构等,对某人某物的身份、性质、情况等加以说明,或表示存在和行踪。如:The man is in the hall (加上介词结构表示存在)。It is because of extreme policies (加上介词词组表原因).The roads are rough and narrow (加上形容词说明主语的某些情况)。2.加上名词、形容词等,表示时间、日期、距离、天气、气温、年龄、体积、价格等。如: It is ten o clock.It is December 13th.It is not far to the nearest village.It will be foggy tomorrow.The temperature is about 27 degrees centigrade.I am sixteen.It is five pounds.3.特殊句型,It is和There be,It is用于强调作用的句型,这一句型的基本格式是It is+强调的部分+用that引出的句子的其余部分。It was pollution that killed these

fish.There is a long way still to go.

三、系词“是”与“be”的相同之处

通过上文对“是”和“be”功能用法的分析对比,可以得出他们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其主要相同之处:1.“是”和“be”都能构造成判断句形式,(在英语中被称为“系表结构”)用于表示判断或确认,如:我的英语老师是格林先生;My English teacher is Mr. Green;2.当汉语中“是”和英语中的“be”都表示等同意义时,此类表示等同的句子都具有很强的可逆性,如: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祖国的生日是10月1日;The first day of October is the Birthday of Motherland;The Birthday of Motherland is the First day of October;当然这种可逆性并不是任意性的,它要受到语境、语用等条件的限制。在英语中其主位词不一定是语义重心,而一般取句尾重心,在系补结构中表语一般是重心,因此有些此类句子虽然可逆,但反逆后就会造成语感或语用上的不同,如:China is the best market to invest(重心是“最佳投资市场”,指出中国是最佳投资市场这个特点);The best market to invest is China(重心是“中国”,指出最佳投资市场是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在汉语中表示等同的“是”字句中的“是”前后两部分可逆性也要取决于一定的语境,同样受到句法、音韵、语义和重音等条件的制约;3.“是”和“be”都具有动词性,“是”的动词性使得其成为判断句的谓语,可以用“不”否定,“是”字后面的成分被称为“判断宾语”,但“是”不是“完全动词”,它后面不能附加“着、了、过”。“be”的动词性使得其在英语中构成系表结构,在系表结构中起到联系主语和补语的作用。

四、系词“是”与“be”的差异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和表音文字的英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样作为系词的“是”和“be”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汉语“是”字在形态上具有单一性,没有形态变化,也不能充作粘附性助词,甚至某些情况可以在形式上隐含,即省略,如:池塘里净是红鲤鱼,这句话里的“是”可以省略。英语“be”有稳定、系统的形态变化,其具体形式有:am、 is、 are、 was、 were、 been ,正是因为“be”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形态变化,使得其广泛地参与句法构架,参与语态、时态和语气的形成;2.汉语“是”可以具有多种转换形式,是非常活跃的句法转换手段,“是”是一个不以形态变化而以语序来实现其转换功能的功能词。英语“be”的句法功能比较单一,一般用在系表结构中。用于构筑动词时、体形态时,只是一种功能符号,但不可或缺;3.汉语“是”能受其它词修饰,而英语“be”不能受其它词修饰,如: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When we die for the people,it is a worthy death.

五、系词“是”与“be”的翻译方法

从语义上说,英语“be”比汉语“是”要简单些,除了有“存在”这个实义外,几乎都只起联接成分的作用,它的职能就是引导主语的表述者,在这种情况下,英汉翻译中的“是”与“be”是基本对应的。英语中的“be”不能受修饰,而汉语中的“是”可以受修饰,遇着汉语带修饰成分的“是”可以采取“避开法”翻译,如:人总是要死的;All men must die。采取这种“避开法”翻译有两种形式:1.完全意译;2.把修饰语挪动位置或者换一种说法。汉语和英语习惯不同,因此在翻译含有“是”和“be”的特殊句子时,应按各自的语言习惯进行转换,如:汉语中表示确认或判断作用的“是”字句一般翻译成被动式或加上情态助动词的句式以及It be +形容词句式,而零位主语“是”字句一般转换成加形式主语“It”的句式。

参考文献:

[1] 郭锡良.关于系词“是”产生的时代和来源论争的几点认识,《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

[2]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99

[3]A.J.Thomson,A.V.Martinet.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

[4]任学良.汉英比较语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陈齐林,南昌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