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盛顿”与“朴树”及其他

2006-05-27王闰吉

现代语文 2006年3期
关键词:朴树多音字丽水

多音字的读音,我们一般可根据其在词典中的义项来确定,可有些多音字的读音按此办法却不容易确定。比如,“华盛顿”、“华生”等外国人姓氏中的“华”该如何读就让我们有点犯难。《现代汉语词典》甚或《汉语大词典》都找不到对应的义项。仔细听广播电视,似乎读“hu ”读“hu ”的情况都有。我们查找了新版《辞海》和几本普通话教材,它们将“华盛顿”的“华”标音为“hu ”,不知有何依据。对此,我们不敢苟同,以为此处读“hu ”更有道理。

第一,“华”字的两个读音,一音hu ,一音hu ,国家语委1985年12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规定统读为hu ,作姓氏时,《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华山”和“姓华”都读“hu ”,当以读hu 为规范读音。如此,“华国锋”、“华建敏”等汉人姓名中的“华”都读“hu ”应该没有异议,“华盛顿”是英语姓氏Washington的音译,也用于姓氏,没有必要换一种读法。

第二,我们知道,“华盛顿”中的“华”音是和英语 “Washington”中的“Wa”音对应,“Wa”是重音,那么,对应“华”音“hu ”,译音更为准确,为什么舍准确而求其次?其他的外国人姓氏也有这样的问题,如“查尔卡”(Zalka)、“盖塞尔”(Gessell)等,如果按译音来读,“查”读“zh ”,“盖”读“g ”应该更准确。而且,“查”用作姓氏只读“zh ”,“盖”用作姓虽然有两读,但也有一读为“g ”,为什么我们不选择这种离译音更近、也更符合该字义项的读音?有些人,包括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主持人为了求得译音准确,不惜读错别字,如把“戛纳(Cannes)电影节”的“戛(ji )”读成“嘎(g )”,多年前就有人指出过,但至今未见他们改正,可现在面对既可以译音准确,又可以读音正确的方案却不采纳,岂不怪哉!

第三,固然外国人的姓不同于中国人的姓,但中国人却喜欢以特有的简称叫人家外国人“华氏”、“华老”、“老华”、“华大爷”等,“华氏温度”、“华氏温标”、“华氏试验”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和我们中国人姓氏的用法毫无二致,若仍读“hu ”的话,无非是徒增一个姓氏而已。这对语文规范化建设是有害的。

第四,可能我们有一个习惯,对译音多音字一般选读常用音,但这个常用音也不是轻易能判断出来的。不姓“华”或者身边没有姓“华”的熟人,也不知道中国有姓“华”的人,甚至连“华山”也不知道的人会觉得“hu ”是常用音,“hu ”是不常用音,但这样的人不多,大部分人还是很熟悉“hu ”音的,就很难断定“hu ”是不常用音了。而且这终究只是习惯而已,谁也没有作出这样的规定,为什么就不可以读“hu ”呢?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译音时尽量避免使用多音字,但对于已经使用了多音字的译音,对其读音也应作出相应的规范,规范时尽量能做到既译音准确又有理据,那是再好不过的事。

如果说译音多音字存在读音选择错误还可以理解,非译音的多音字也读音选择错误就难以解释了。最近有一位人气很旺的歌星朴树,屡屡出现于电视屏幕,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把这个“朴”字读成“p ”,稍有点语音常识的人都知道,“朴”作姓时只有一种读音,那就是“pi o”,何以这些专门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节目主持人反倒弄错? 原来,“朴树”是艺名,其原名叫“濮树”,1996年10月正式成为“麦田音乐”签约歌手时,为简略笔画而定艺名“朴树”。如果“朴”读“pi o”,就与原名音不相同。而且这里还可以连名成为一种喜阳耐寒的落叶乔木的树名,具有象征意义。但这都不是错读的正当理由。

首先,艺名也是人名,一般也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没有将“朴”再简略一两笔变为“扑”或“仆”,因为汉语中似乎未见有这两姓。“朴”字既然是用作姓,就只有一种读音,即“pi o”。个人当然也包括名人,都没有改变一个字读音的权利。这与艺人“盖叫天”中的“盖”读“g i”不同,因为“盖”本来就有两个不同的姓,一是“g ”,一是“g i”。

其次,即使将“朴”读成“p ”,也与原姓“濮”(音p )读音不同。所以,与原名读音相同的理由也是自欺欺人,站不住脚的。

再次,既要笔画简单,又要与原姓“濮”(音p )读音相同,最好的选择就是“仆人”的“仆”(也音p ),可是这个“仆”字除了不能用作姓以外,和“树”连起来,很是不雅。而“朴”和“树”连起来却真有一种树叫朴树。不过,这种颇有象征意味的树并不读作“p sh ”,应该读作“p sh ”才对。凤凰卫视台曾播过一个节目,许戈辉采访朴树,二人说到朴树名字的来历时,提到了这种树,二人都错读成“pǔshù”。当然,我们这里只是说,即使要姓名富含意义,读成“pǔshù”也是不对的,并不是说读成“pòshù”就对。因为,不管姓连名表示什么意思,只要是用作姓,“朴”都得读“pi o”。明代有一位名人叫“朴素”,辞书上标音都是标“pi o”的。

如果说将“华盛顿”的“华”读作“hu ”、“朴树”的“朴”读作“pǔ”是有意为之,那么将“浙江丽水”的“丽”读作“lì”,则纯属无意。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提到“丽水”没有不读成“lìshuǐ”的,中央台的知名主持人来丽水主持节目,也是这样读。更值得一提的是,丽水的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进京培训时竟也遭受了一位参与《审音表》修订的重量级专家的“误读”。所以,以我个人之见,“丽水”的“丽”真倒应该读“lì”才是。

其一,丽水方言中“丽水”的“丽”和“美丽”的“丽”读音完全相同,完全没必要分出两个不同读音。即便是现在用普通话读“丽水”的“丽”,丽水本地人也90%以上都读“l ”,只有少数“文化人”读“l ”。即便这少数“文化人”会把“丽水”的“丽”读“l ”,但在读“丽阳街”、“丽东路”、“丽中”的“丽”时,却又大都读“l ”,他们难道不知道其中的“丽”是“丽水”的简称?可见,将“丽水”的“丽”读作“l ”,丽水本地人都颇为不解。

其二,《康熙字典》等古代字书中,“丽”作古县名时也是音“郎计切”,即为去声,所以《辞源》中指浙江县名的“丽水”条就采用“lì”音。因此,“丽水”的“丽”读作“l ”,古音也无根据。

其三,“丽水”得名于辖内的“丽阳山”,“丽阳”的意思就是“丽日”,所以该山名中的“丽”也是读“lì”的。这绝不是《汉书》中“杀幽王于丽山之下”的“丽山”(通“骊”,音“l ”),可能是近现代的辞书专家把“丽阳山”误解为陕西的“丽山”,才把本该读去声的“丽水”的“丽”标为阳平调。

此外,“丽水”的“丽”读作“l ”也更有利于该地区打“秀山丽水”旅游品牌,何乐而不为!

以上谈的都是些小问题,但也能从中折射出一些大道理。比如,我们制订了一系列语言规范标准,怎样切实地执行?怎样使语言规范更为完善?如此这般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看来,语言规范的确尚有许多具体、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要做。

(王闰吉,浙江丽水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朴树多音字丽水
丽水发现新物种
朴树“卖身”救友
丽水古堰画乡
归来仍是少年
友情
借钱还钱
瓯江丽水
趣味多音字(二十二)
你会读多音字吗?
趣味多音字(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