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区吉祥语的文化意象
2006-05-27许结玲
[摘要] 吉祥语是吉祥文化的载体,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在粤方言区,吉祥语独树一帜,成为谐音文化、意头文化、喜庆文化、数字文化、禁忌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共同载体。
[关键词] 粤方言 吉祥语 文化
一、吉祥语的含义与特点
美国已故语言学家萨丕尔很早就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吉祥语是吉祥文化的载体,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吉”“祥”二字古已有之,《说文》曰:“吉,善也”;“祥,福也”。吉祥,即美好的祝福和预兆。吉祥语是将语言作为一种神秘力量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和表现,是一种语言的“迷信”。它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美好的向往便是身体健康长寿、事业兴旺发达、家庭幸福美满等。吉祥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特别是在粤方言地区,吉祥语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因为粤地商品经济发达,经商者众,而经商必然会带来冒险性,这种冒险性促使人们做任何事都想图个吉利,都希望得到成功。因此,吉祥语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带有浓重的社会心理色彩,这当然也离不开汉民族儒家文化所倡导的 “中”“和”“仁”“礼”等这些深厚的文化根基。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吉祥语作为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汉民族的语言层面,窥见的乃是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
形态。
二、吉祥语与谐音文化的关系
语言不仅是我们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工具,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象,而这才是其本质所在。正如萨丕尔所指出的:“言语是非本能的、获得的‘文化功能。”正因如此,各个民族、各个地域都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留下自己的文化痕迹,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在粤方言区,吉祥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运用构建起独特的谐音文化、意头文化、喜庆文化、数字文化、禁忌文化等一系列与吉祥文化相关的文化意象。其中,谐音在各文化意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谐音,就是利用汉语词语的同音或近音的特点,由一个词语想到另外一个词语,是一种同音借代关系。谐音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语言手段,不但是修辞现象,而且也属于汉文化现象,因而我们把这种与汉民族文化习俗有关的谐音现象称之为谐音文化。谐音文化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粤方言区同样也存在谐音文化现象,而且本文所论及的意头文化、喜庆文化、数字文化、禁忌文化等文化意象都与谐音文化相关,是谐音文化的延伸。我们可用以下图表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谐音文化以社会功能为标准可分为正向度谐音文化和负向度谐音文化,吉祥语的语义主要指向正向度谐音文化,是使用者主观的积极追求的美好向往,他们做什么事都想图个吉利,讨个好意头,因此语言中承载着意头文化;在婚庆、过年时大家都喜欢用喜庆味儿很浓的吉祥语,其中承载着丰富的喜庆文化;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广东等地市场经济发达,有多人积极投身于商品经济的大潮,即便没有经商的人处于这种环境中也会带上浓厚的商品意识,而经商必然会带来冒险性,这种冒险性促使人们做生意都想图个吉利,都希望能赚大钱。于是粤方言中数字“8”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8”与粤方言的“发”字谐音(声母不同,但韵母与声调均同)。此外,还有数字“3”、“6”、“9”等。这些数字在粤方言中其读音与表示吉祥、美好愿望等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因而人们在选择好日子、结婚、电话号码、房号等涉及数字的时间或号码时会不自觉地挑选它们,并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文化。
在粤方言中,与正向度谐音文化相对的是负向度谐音文化即禁忌文化,而承载这一文化的语言形式是禁忌语,在禁忌语中还包括少部分由数字谐音构成的禁忌语,如粤方言区的人们忌讳使用数字“4”,因为其发音与“死”字相近(声母、韵母相同,声调相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用或尽量少用。但这些负向度谐音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使用者为了追求大吉大利即消除负面意义的一种消极回避。如果说禁忌语处于谐音文化的负向度,那么委婉语的作用便是消除这种“负面”影响,指向另一种“零向度”的意义。但委婉语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这里论及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与吉祥语相关的正向度谐音文化与负向度谐音文化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与正向度谐音文化相关的意头文化、喜庆文化、数字文化,还是与负向度谐音文化相关的禁忌文化和部分数字文化都处于同一个语域的不同层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趋吉避凶,以适应交往的需要和协调人际关系。
三、吉祥语所带来的一系列文化意象
下面将结合粤方言的语言事实分别论述一系列与吉祥文化相关的文化意象,考察
它们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是如何达到“趋吉避凶”的语用效果的。
1.意头文化
粤方言区的人们在逢年过节、探访亲朋好友等日常活动中都很讲究好意头。人们通过谐音相关联想到美好的事物或愿望,以喻意吉祥。如人们见了面喜欢说好意头的话,当别人听到好意头的话时便笑逐颜开,从而加深彼此间的感情。如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是很喜欢用有头的生菜并绑上几根葱和蒜作为“回礼”馈赠来访的亲友,喻意有头有尾、和气“生财”、聪明伶俐和顺顺利利。因粤方言的“生菜”与“生财”谐音;“葱”与“聪”谐音;“蒜”与“顺”谐音。此外“回礼”中也肯定少不了要放上一对桔子,因粤方言中“桔子”中的“桔”与“吉”同音,喻意出门大吉大利。过年的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那些小孩了,因为在粤方言区凡是未婚的青少年在串门时总会收到已婚的亲朋好友或是邻居的红包,乖巧的小孩伸手拿红包时,还不忘在主人面前送上一句广东人最爱听的“恭喜发财”,然后才是“利是逗来(拿来)”。在粤方言中人们称“红包”为“利是”,与“利市”谐音,取生意兴隆的吉祥意。过年除了见面时说些吉祥话外,还很讲究吃的东西有没有好的喻意,即有没有好意头。如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要蒸年糕、吃年糕。因为粤方言的“糕”与“高”谐音,“年糕”喻意年年高升,一年比一年过得好。大年初二,人们会把煎熟的鲮鱼用碟子盛好放进米缸里,因“鱼”与“余”同音,取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此外,过年时要是你和你的亲朋在外面的餐馆吃饭,菜单上总少不了“发财就手”、“发财好市”等菜名。其实所谓的“发财就手”就是把“发菜”和“猪手”两样东西混在一起烩,而“好市”则是取晒干的海鲜“蚝士”(粤人把晒干的牡蛎肉称为“蚝士”)的谐音,希望生意兴隆。此外,在平常的生活中,如人们探望患病的亲友最喜欢带的水果是苹果,因为“苹果”与“平过”谐音,亦即希望患病的亲友能平平安安度过难关,取早日康复之意。但“梨子” (粤人称“雪梨”)却遭到“冷遇”,人们从不会带它去探病,并非因为它不好吃,而是“梨”与分离的“离”谐音,这当然不是探望者和患病者所希望的。以上所谈的大部分例子是借实物名称与语言里表示吉祥、好意头的字眼并通过同音或谐音的修辞手段构成。
2.喜庆文化
与正向度谐音文化相关的另一种文化是喜庆文化,其实喜庆文化从本质上来讲也可算得上意头文化,但由于其存在方式不同于意头文化,我们宜把它另列并进行专门的论述。因为体现喜庆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是通过谐音或意义延伸等编码手段转换成带有吉祥意义的短语或句子,接受者在解码的过程中领悟了其中的奥妙。婚庆吉祥语把这种喜庆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前面所述,语言与文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语言承载着某种价值和文化情绪,于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语言的转化。在婚庆活动中,亲人会把红枣、花生、莲子撒在新人的婚床上,希望新人“早生子”,这种美好的愿望是因“红枣”的“枣”与“早”同音兼取“花生”、“莲子”中的后一字联想而成。这与人类要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这一传统文化观念相一致。于是与“早生子”谐音相联的红枣、花生、莲子等物便被赋予了吉祥的意义,进而被视为婚庆必备的吉祥物。此外,结婚当天,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也和亲友共同分享百合、莲子糖水,取“百年好合,连生贵子”的吉祥意;或是用花生米掺着白糖来吃,喻意甜蜜蜜或“密密生”,因“密”与“蜜”同音,“密密生”是取传统意义上的“多子多福”这一吉祥意。这在如今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固然不可取,但它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们对新人的美好祝福。由此可见,体现喜庆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带有吉祥意义的短语或句子,修辞手段是谐音或引申;而体现意头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则是词语,修辞手段主要是谐音。
3.数字文化
单纯的数字是无法形成完整的吉祥语的,数字必须借助于汉字或社会情境的结合才能表达某种吉祥意义,从表面上看,某些数字似乎生来就带有吉祥意,但实际上只是从0-9这10个数字中的某些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通过谐音手段与带有吉祥意的汉字发生关联罢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特别钟情于选用这些数字。于是人们在选择结婚日期、电话号码、房号等涉及数字的时间或号码时就特别喜欢选用2、3、6、8、9等数字,而数字“4”却很少人选用。我们来看看这些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是如何通过谐音手段与带有吉祥意的汉字发生关联的。广东人最喜欢选用的一组数字是以“168”结尾的数组,如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房号、邮箱地址等,因为“168”在粤方言中与词组“一路发”谐音,取“不停地发财”这一吉祥意。也就是说当数字与汉语中某些代表吉祥意的汉字存在谐音关系时,谐音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吉祥意义也就被转化到相应的谐音数字上来。“8”与“发财”的“发”音近,因此凡是能与“8”组合在一起并经谐音处理后又能和某个表吉祥意语象联系在一起的号码和日期就特别多人喜欢选用。如“9898”(久发久发)、“198”(要久发)等,有的还把“8”“9”“6”等数字重叠在一起,如“888”“999”“66”(六六大顺)等。同是数字,但“4”的“命运”就坎坷多了,因其在粤语中的发音与“死”非常接近,只是其调有点差异而已,因此凡是与“4”组合在一起并经谐音处理后又能和某个表示不吉利意语象联系在一起的号码人们就避免使用。如“24”(易死)、“514”(吾要死)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数字在一个地方被视为不吉利,但在另一个地方则不然,如数字“4”在粤方言区被视为不吉利,但在闽方言区的某些地区如潮汕等地则被视为是吉利的。
4.禁忌文化
这里所指的禁忌文化是指在粤方言区,某些词语的读音与现实中另外一些带有某种不吉祥意的词语具有谐音关系,容易引发人们不好的联想,因此人们忌讳使用这些词语。因这种语言现象与人们的禁忌心理及当地文化习俗有关,故在此称之为禁忌文化。上文已提及,广东经商的人很多,而经商必有冒险性,因而很怕亏本。于是凡是带有“亏本”、“没钱”意的字眼都忌讳使用,并找一个与其相对并带有某种吉祥意的词语去替代它。这样的例子在粤方言区有很多。如“猪舌”“牛舌”中的“舌”与“蚀本”(亏本)中的“蚀”谐音,因此人们找了一个与其意义相对且能表达某种吉祥意的“利”字来替代它,因为人们做生意都希望“一本万利”。于是“猪舌”“牛舌”就变成了“猪利”、“牛利”,后来“利”又被写成了“脷”。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丝瓜”被称为“胜瓜”,因“丝”也与“蚀”谐音。人们把“通书”称作“通胜”,因“书”“输”同音,因此人们找了一个与其谐音字“输”意义相反的“胜”取而代之;此外,人们还把“猪肝”称作“猪月闰”,因为“月闰”与“润”同音,广东人以“水”为财,滋润才会有财。以上几例是与“财”有关的,这与当地的社会及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还有一些例子虽然与“财”这一吉祥意扯不上关系,但也普遍反映了人们求吉利的心理。如把“猪血”“鸡血”等称为“猪红”“鸡红”;把“空屋”“空铺”称作“吉屋”“吉铺”或“旺铺”,因此我们在街上看见写有“现楼交吉”“旺铺招租”等宣传横幅也就不足为怪了。因“空”在粤方言中与“凶”同音,如果“空”与居住地或商铺联系在一起便是不吉利的,因此广东人又找了一个与其谐音字“凶”意义相反的“吉”字来取代它,以图大吉大利。此外,人们还把“黄瓜”(“黄”姓人特别忌讳,因“瓜”在粤方言中有“死”的含义)称作“青瓜”、把“苦瓜”称作“凉瓜”、把“伯母(“母”与“无”同音)”称作“伯娘”、把“伞(与“散”同音)”称作“遮”等等。在特定场合下,有些找不到表吉祥意的词语指称的东西人们就避免使用或干脆不用,如上文提到的“雪梨”这种水果就很少有人拿去探访亲友,恋人间也很少会把梨子分着吃,因为“分梨”与“分离”谐音。
四、吉祥语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以上我们讨论了粤方言区由吉祥语、吉祥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文化意象。产生这些独特的文化意象的重要语言手段或修辞手段是谐音即同音或近音关系。就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层面的;另一方面是心理层面的。前者如受粤方言区经济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实践证明吉祥语的运用有利于交往等;后者主要指人们普遍存在的求吉利心理在起作用。这种求吉利的心理基础其实就是对语言的“迷信”。吉祥语以幸福观、美学观作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它的运用能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调节自己的心情,激励人们努力工作,促进事业的成功等。因此它虽然是对语言的“迷信”,但人们还会继续使用它,甚至还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和需要创造出更多的吉祥语,从而促进吉祥语的发展,积淀更多的吉祥语文化。吉祥语与吉祥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吉祥语的发展以深厚的吉祥文化作为根基,而吉祥文化又会影响吉祥语的内容和结构,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具有同一性的,因而是相互制约的。对此陈松岑先生早有真知灼见:“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劳作中有一个巨大的飞跃:逐步根据自己的认识、需要和兴趣将现实的物理世界加以理性分类,借助语言给予定名然后不断超越和驾驭物质世界,逐步地就越来越生活在面目全新的以语言符号为表现形式的文化世界中了。”吉祥语在我们日常的交际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明显的、积极的,但我们对吉祥语的使用要掌握一个度,不能盲目迷信也不能过分推崇。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1.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7,33.
[3]薛维哲.吉祥语的性质和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4-45.
[4]崔梅.吉祥语的文化意蕴、功能和社会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109-111.
[5]赵敏.从粤方言词语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4):112-114.
[6]陈慧英.穗港地区的吉祥语[J].修辞学习.2000,(3):15.
[7]疏志强.谐音文化与言语交际[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0,(2):44-45.
[8]桂胜,田北海.由数字所构成的吉祥语的特征及其功能[J].武汉大学学报,2002,(5):636-641.
(许结玲,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