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加工质量与质疑

2006-05-26潘宜玲

全国新书目 2006年9期
关键词:疑点书稿责任编辑

潘宜玲

编辑加工是图书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部书稿经过选题策划、作者撰写、编辑审读后就要进入编辑加工阶段。编辑加工主要是指责任编辑对书稿从理论上、政策上、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进行把关,并保证书稿在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和规范等方面没有疏漏差错。因此,编辑加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图书的质量。

在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责任编辑很容易发现一些明显的差错,但书稿中引证的资料是否可靠,释文的注解是否科学,图表数据是否准确,分析论证是否具有逻辑性,情节发展是否合理等,则要通过一些方法才能判别。通过某些方法发现书稿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或值得商榷的问题,这些问题称为疑点,而发现疑点的过程则称为质疑。这些疑点是作者在撰写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为了提高书稿的编辑加工质量,责任编辑要尽可能查明这些疑点,而质疑则是查明这些疑点的前提。

有的编辑总以为文责自负,觉得书稿质量有问题应是作者自己的事。殊不知,责任编辑对书稿质量担负着重大责任。文责自负指的仅仅是书稿的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凡稿件中自己把握不准或觉得有疑问的地方以及一些由于作者在著述过程中的疏忽而造成的疑点,责任编辑都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核实解决,决不能抱着“文责自负”的态度不了了之。笔者从事编辑工作多年,担任过不少图书的责任编辑工作。根据经验,一般提出的疑点,大多数是有问题的,因此深感质疑对提高图书编辑加工质量的重要。下面主要谈谈质疑的方法和解决疑点的途径。

一、质疑的方法

质疑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仅介绍常见的几种。

1.逻辑法

即通过逻辑分析来认识事物的方法。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一般情况下的逻辑常指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在编辑加工时利用逻辑规律可以发现疑点。通常违反同一律和矛盾律比较容易发现,但违反排中律就要通过分析才能发现。例如,某数学书稿中有这样一个式子:

X0≤X<2n-1

y={2n-1-x-2n-1

此式初看没什么问题,但一分析就会发现,当x=O时,有y=O和y=2n-1两个值,这显然违反了排中律。经作者核实后此式右边的定义域应为:0≤x<2n-1和-2n-l

值得一提的是,编辑人员在加工书稿时若发现逻辑问题应及时与作者商量,不能擅自改动。

2.直觉法

即利用直觉思维来判别的方法,是一种非逻辑方法。它是根据事情是否合理来判别。直觉法要求责任编辑具有坚实的知识功底、高度的职业敏感和强烈的责任心。

笔者在审读一份有关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书稿时,书稿中提到:

积极开拓“南南水平合作”教育项目,借鉴发达国家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主动地开拓我国高职教育在南方国家的市场。

以笔者的知识常识,这里的“南南水平合作”中的“南”字指的是南半球发展中国家,怎么会是“南方国家”呢?在向作者提出后,作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确认“南方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

在编辑加工一本英汉手册时,发现书末的参考文献中有一文献的作者名“黄土萍”。按照中国人起名的习惯,是很少起“土”字为人名的;加上书稿为打印稿,会不会是“士”宁由于录入错误而成了“土”字呢?笔者提出疑问后,作者查阅了原书,结果真的是“士”字。一笔之误,差点给人家改了名字。

在编辑加工一本经济法方面的学习指导书时,里面有一案例,说某人承包经营共分得利润2991.28元,县税务局认为其应交各种税共199713元。应交税几乎是利润的67倍,即使不懂税法,也知税额有问题。笔者向作者提出后,作者检查发现税额少了两位小数点,实为应交各种税1997.13元。

3.数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的数学化趋势逐渐增强,书稿中的数学分量也越来越重。为避免数据出现错误,编辑人员在加工书稿时对一些数学问题要运用适当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如对公式进行代人计算,对一些数据进行验核等。

如某一书稿有这样一个案例:

华港饭店(简称甲方)与香港xxx公司(简称乙方)签订了合资经营华港饭店有限公司的合同。……注册资本为260万美元,甲方出资140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50%,乙方同样。……

注册资本为260万美元,其50%应为130万美元,而这里却为140万美元,显然有错。作者核实后,将注册资本改为280万美元。

再如下例:

从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来看,国拨经费占25.34%,地方财政拨款占15.98%。自筹经费占49.27%,其他收入占9.36%,反映出我校办学经费的来源已实现多元化。

这段话的问题是隐含性的。如果只是一般性审读,此段话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若对其数据进行合计,就会发现其百分比的总和为99.95%,而不是100%。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作者在计算各项百分比时采用“四舍五入”造成的。作者核实后,将25.34%改为25.3%,将15.98%改成16.0%,将49.27%改成49.3%,将9.36%改成9.4%。

当然,责任编辑不可能对书稿中的所有数学问题都逐一核查,但是有必要根据稿件情况进行抽查,特别是科技书稿中常有计算例题和习题答案,它们的数据很容易出错。如发现错误较多,应退稿请作者作全面修改,以免贻误读者。

二、解决疑点的途径

有的疑点根据编辑所掌握的知识可以马上被解决,有的疑点则必须通过以下途径才能解决,责任编辑千万不能想当然而随意加以修改或删除。

1.查阅工具书和参考资料

这是编辑受益最大的一种解决疑点的方法。责任编辑在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时,如发现疑点应先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来解决,不能想当然而随意加以修改或删除,以免错改、错删。

例如,笔者在编辑加工一本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稿时,发现作者多次用到“赠与”和“赠予”这两个词。这两个词经常出现在日常报刊、杂志中,到底有什么不同?究竟哪个对?在查阅了《辞海》后,终于找到了答案:“赠与”为法律用语,指所有人将财物或财产有关的权利无偿地让与他人所有,是处分权的一种形式。因此“赠予”应为“赠与”。

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虽然费一些时间,但编辑人员本身消除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并且记忆深刻。

2.请教他人

这是解决疑点快速而又方便的方法。这里的他人最好是学识渊博,在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具有权威性的学术代表人物,向他们请教相关领域的问题,会少走很多弯路。同时,编辑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不能偏听偏信,盲目崇拜权威。在请教他人之前,最好能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和资料,对相关学科有一个大致了解,这样才能不失偏颇。

3.由作者核实

有些疑点必须由作者自己解决,编辑人员千万不能越俎代庖。凡必须由作者核实的疑点均应集中起来找作者商量,不要零零星星,否则会使作者显得不耐烦,并且要注意语气和态度,以免挫伤作者的自尊心。因此,当编辑发现书稿中有明显问题而又只能由作者解决时,态度要婉转,不要直截了当地提出“你这里肯定错了”或“你这里肯定有问题”,而应婉转地提出“这里是不是有问题?”或“这样提是否恰当?”让作者觉得你是在与他商讨问题而不是在批评他。

要避免不动脑筋,不查资料,一发现疑点就问作者的做法,否则容易使作者对编辑本人的能力产生怀疑,以致对出版社缺乏信任感。

绝大多数作者对责任编辑提出的疑点都会认真处理,但有时也会遇到盲目自负的作者,以“文责自负”或“x x出版社出的书就是这样提法”为由拒绝修改。这时,若遇到原则性的问题,编辑人员决不能让步。如果作者坚持不改的话,可拒绝出版。

有的编辑人员担心若提出的疑点没有问题,会使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编辑人员只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大多数作者都会热心解答,并从心底里感激编辑认真、负责的态度,何况编辑又不是万能的“全才”。图书编辑加工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在作者的解答过程中,编辑人员学到了不懂的知识,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部高质量的图书,与编辑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图书的编辑加工质量。因此,编辑人员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在编辑加工书稿时为作者、读者着想,一丝不苟,才能发现疑点,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图书编辑加工质量,从而把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疑点书稿责任编辑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现场的疑点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2 and NOx From Flue Gas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for save fuel consumption
Rural power grid resources WebGIS technology research based on ArcIMSBAO Qing—peng
疑点
廉租房待遇合规性计算机审计探讨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