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路在何方

2006-05-14万道明

知识窗 2006年12期
关键词:中医中药灯谜中华文化

万道明

2005年11月24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今年10月,又有媒体报道,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熏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其后,消息不断传来,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欲将“灯谜”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等等。一时间,外国人争先恐后地将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申请为本国的文化遗产蔚然成风。对此,国内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他们不禁追问——

2006年6月,某大学教授在自己的博客当中撰文批判了中医中药的存在。10月,此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起了“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公告”的签名活动,短短几天,签名人数已经过万。而他公布的签名名单当中竟然多为医务工作者,其中甚至有医学博士。这次签名活动引起国人的广泛争论,并引起了国家卫生部的重视。10月10日,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在谈到该签名活动时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中药的言论和做法。然而争论并未就此停止,签名活动的发起人又宣称“告别中医中药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以此为出发点,改造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为我国走向未来奠定一个强有力的新文化基础”。由此,人们认识到这场“取消中医中药”的争论其实还有它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在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下,商品意识越加浓重的中国现代人如何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是彻底摈弃,重新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新文化基础”?还是加强保护,努力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回归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已经是一个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传统节日的尴尬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消息一经证实,国人一片哗然,但人们在感叹之余,更多的还是遗憾和深思。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追根溯源,仍来源于中国。由于韩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端午祭被很好地传承下来,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与中国的端午节有了诸多不同,成为韩国十大地方庆典之一。相比之下,我国端午节的庆祝形式却流于单一,除了插菖蒲、包粽子这些形式还比较广泛存在,就连赛龙舟这一传统庆祝方式也因为河流日益污染而逐年淡出。在年轻人心中,端午节的影响已经越加淡化。

这种尴尬境遇并非端午独有,我国其他传统节日几乎都面临这种境况。素有中国传统“第一节”之称的“春节”也难逃厄运。短短几日的休假早已被漫长的车程、拥挤的人群和终日的请吃所占据,留给人们的除了疲惫和厌烦,恐怕已难有欢乐和轻松的立足之地了。

中国传统最浪漫的“七夕节”却难敌外国的“情人节”。当鲜红的玫瑰和香甜的巧克力充斥着各大商场,各行各业都借此大造商机之时,也有的商家想到了“中国的情人节”,希望也能借此红火一把的时候,却发现手里并没有“玫瑰”、“巧克力”这样的“经典物件”可供造势,于是只好再度请出这两件“洋法宝”。没有本土的特色,“中国情人节”只能是“徒有虚名”,只能是洋情人节的翻版。

相差时日不多的圣诞节和元宵节,中国人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虽然并不一定懂得“圣诞”的真正含义,但中国的年轻人却把握住了它的“狂欢”内涵。自由轻松的庆祝形式极大地迎合了现代年轻人。其实中国自古就有“闹元宵”一说,唐朝元宵赏灯的活动就已经非常盛行。元宵之时,皇宫上下都要挂起灯笼,长安城内更是张灯结彩,还要建立几十米高的灯塔、灯楼,人们围着灯塔、灯楼欢歌跳舞,猜灯谜,其盛况绝不亚于当今巴西的狂欢节。遗憾的是,赏灯狂欢的传统并没有延续至今,如今连糊灯笼的传统手艺也渐渐绝迹,偶尔有孩子手上提着个塑料小灯笼,已很难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了。

看花灯的另一种“副产品”——猜灯谜更是日渐式微。灯谜是中国特有的文字游戏,渊源始自古代隐语,它将事物或语句的真相暂时隐藏,另以一种与这事物有关的特色或背景,组成优美韵诗或通俗文字,以悬疑质难他人。六朝以后,一直到唐,文人嗜谜者多。花灯悬谜,问难于人,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曾提及元宵佳节禁城不夜为赏灯之会,会众以谜诗出写在灯,映之于烛,挂列通衢,由人猜度,当时名为“灯谜”,属于一种风雅的益智娱乐。以后,一直延至明清两代,并且流传海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广为流传。可是到了近代,灯谜的文学价值渐渐消逝,而流为通俗鄙俚的谜语。一种中华文明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正在消失。

一个老中医的哀叹

86岁的老中医程大夫世代行医,到他这代已经是第7代了。老人年轻时不仅将家传的医术学得烂熟于心,更是遍访名医,将中医的技艺融汇贯通,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名医。可就是这位声名赫赫的老人,现在却终日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老人并不是在哀叹自己的年岁已高,风云不在,更多的是在担心自己的一身技艺后继无人。他一共收了10个学生,其中有几个稍有潜资的,中途学了一半,又因中医难而弃医经商去了。前些年,老人遇到一个年轻人很具备学医的潜质,本想用心培养,使其成为自己的衣钵传人,不曾想当今西医盛行,小伙子思量再三,考上医学院改行学西医了。

程大夫的境遇在我国民间老艺人当中相当普遍。一些传统的民间技艺正在逐渐消亡。辽宁抚顺一位会跳正宗“火神”舞的艺人、法库一位会跳正宗“萨满舞”的艺人相继去世了,两门技艺从此失传;辽宁新民市80多岁的故事王谭振山曾经在国际上获得金奖,但是他的1000多个民间故事尚未整理出书;辽南孙家班皮影由于不传外系,也无法广泛流传下来……许许多多代表着中华文化精华的绝活,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中华文化不在中国吗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曾经是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对东南亚等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中医、歌舞、服饰、饮食、时令、姓氏、信仰等多个方面至今与中国极为相似。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代表着中华文化精髓的部分正在被现代中国人所割裂和遗忘。中华文化还能称之为中华文化吗?

而值得寻味的是,正当本土的中国人将自己的传统文化遗忘和摈弃的时候,曾经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却将其视为至宝,保护有加。中国的阴阳八卦,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表达中国老子的辩证思想,阴阳互补、互相转化;代表宇宙的平衡与和谐。韩国人将阴阳八卦图作为国旗,顶礼膜拜,而现代中国人大多数对它并不了解。

韩国、日本等国家,大街小巷都有很多中国的典籍,他们对孔子、王阳明、朱熹等中国古代先贤推崇的程度,中国人无法想像。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璀璨的明珠,儒家思想所构建的伦理道德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在韩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有与儒学有关的遗迹,如纪念孔子的“大成殿”、专修儒学的“明伦堂”等等。在首尔的成均馆,至今每年春秋都举行隆重的“释奠大祭”,祭奠孔子及其弟子以及韩国的儒学大师。这项祭孔活动被韩国政府注册为韩国国家级的“第85号重要的无形文化财产”。成均馆大学教授林鹤璇还花了整整3年时间,整理出17种古代祭孔舞谱,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祭孔舞蹈---文庙佾舞,使成均馆的祭孔仪式更具有一层尊圣的含义。同韩国人谈人伦,他会用“孝”来诠释;你同他谈社会,他会以“敬”去贯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能感受到韩国人对中国儒学的景仰。

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我们自身的不加珍惜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也许是到了该好好反省一番的时候了。

(短信代码:061202)

猜你喜欢

中医中药灯谜中华文化
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经验介绍
灯谜乐翻天
灯谜来啦
灯谜猜猜猜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舒缓疗护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
猜灯谜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