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康”与“大同”

2006-05-14陈占兵

知识窗 2006年3期
关键词:礼记康有为小康

陈占兵

小康是我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较“大同”世家低级的一种社会。《礼记•礼运》中认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这种社会虽政教修明,但需礼来约束,不及大同世界,故称小康。一般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

大同是儒家宣扬的理想社会。《礼记•礼运》中认为,在没有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的原始公有制社会,天下为公,君位不为一家所用,老幼病残,皆有所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便是“大同”社会。这种思想对后来进步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如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康有为用资产阶级进化论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对“大同”重新解释,认为在大同世界里,财产公有,物质生活发展,政治上人权平等,人人相亲相爱,科学、文化、教育、道德都高度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

猜你喜欢

礼记康有为小康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半途而废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康有为撰
小康微博互动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
变法功臣康有为名不副实
漫画
只要充满自信,做什么工作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