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折扣店 看似繁荣暗藏危机
2006-05-14白恨水
白恨水
这两年,服装折扣店开始悄悄涉足我们的生活,他们不事张扬地开了一家又一家,以低至一折的价钱吸引着腰包不太鼓、眼光不太低的消费者。然而,折扣店并未迎来一片叫好,怎么回事?
变了“味”的折扣店
折扣店是地道的洋玩意,最早出现在美国。当时,服装厂把库存、下架服装,放在零售店销售,图便宜的消费者争先恐后。
北京林小姐曾在英国留学,说起服装折扣店,她赞不绝口:简直就是个购物的天堂!店的规模很大,东西非常便宜,有的比原价的一折还低。虽然价低,但东西都是好东西。购物环境像超市,衣服被摆在木色的隔板上,或是吊在铁架子上,人们推着购物车,在其中选购衣物。TKMAX是伦敦很有名的折扣店,许多城市都有连锁店。如果买后觉得不合适,可以到任何一家连锁店退货。
主角为国产货。到折扣店,当然是冲着名牌去的。在金沙江路上的一家折扣店中,商家宣传的如VERSACE、GUCCI、D&G等几个大品牌全都挤在商场中央一个十步见方的小铺面里,唱主角的多是些产自江、浙、沪、粤地区的国产货。
商标大打擦边球。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大大的“LV”,可仔细一看才发现此“LV”的全名是“LaVico”。此外,加拿大鳄鱼、梦特娇娇、耐克王、华伦圣喜奴……全都是这套路。这些产品多是一些小厂生产。商标和包装极力模仿名牌。可里面的东西,就不怎么样了。
名牌折度低。在很多折扣店中,如花花公子、皮尔卡丹、金利来等品牌的柜台前生意都较冷清。在虹桥的一家折扣店中,PRADA女皮鞋标价1300多元,可一位“购物精”却说,在香港,900多元就能买到。很多折扣店中,如芬迪包袋、GUCCI手表、VERSACE的T恤,价格都比香港高。
规模小。在一家面积3000平方米的某品牌服装折扣店逛了一圈,大约用了1小时。一说起美国拉斯维加斯附近的折扣中心,吴小姐说她常常一逛就是一天。每个折扣中心都汇聚了二三百个品牌。折扣店配套设施齐全,除了买衣服,顾客在那儿还可用餐、看电影。这些配套设施,大大地延长了顾客的滞留时间。
更像批发市场。有些服装折扣店过于拥挤。进入商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凌乱:柜台之间距离太近;服装摆放得层层叠叠;品种杂乱。
服务差。顾客找到燕莎奥特莱斯退货,理由是她穿着在这里买的一件名牌礼服赴宴,被一位“懂行”的人指出“你这件礼服的确是好牌子,但已经是两三年前的款式了”。奥特莱斯的负责人认为,产品没有问题,就不应该退。奥特莱斯面对的不是时尚的消费者,你既然得了折扣,就应该知道这不是最新的款式。
问题多多投资更需理性
市场不成熟。在上海,品牌折扣店大部分都在市中心商业区。谈到选址,老板一脸的无奈:“不‘送店上门,根本没人来。每个月,光租金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在福州,折扣店选址倒是回避了黄金地段,可活得也挺艰难。人流量少,造成恶性循环:商品种类少;知名品牌少,甚至没有;店面小,不超过1000平方米。和小商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不仅仅是在这些城市,其他地区折扣店的生存条件都不太好。
消费者失去信心。赚钱老想用歪点子。开始卖真货,然后慢慢掺假,真的假的一起卖。上了一次当后,很少有人再光顾折扣店。折扣店经营者中的几条臭鱼,把一锅汤都搞腥了。
供应问题。“这买卖,没个干了!”李宏心灰意冷,把折扣店兑了出去。他介绍,折扣店一般有三个进货通道:首先是尾货,做贴牌生产的厂家在接订单时,总会多产一部分,这部分就叫尾货;其次是服装厂或供应商的库存;再者就是断码服装。
做国内的牌子,只要你能够拿好货,赚钱没问题。问题就在这里。起初,折扣店少,厂家和供应商都拿他们当宝儿似的。现在,情况正好相反。为了能拿到货,光送礼拉关系,就是一大笔开支。闹心的事不止这一件,一般折扣店得到的仅是供应商的授权,而不是厂家的授权。厂家一挑毛病,折扣店的官司就来了。不少折扣店都在打官司过程中被打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