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倡导“温良恭俭让”

2006-05-14谷长春

杂文选刊 2006年23期
关键词:晚辈公共场所温情

谷长春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讲究礼节、礼貌、礼仪,并形成人们的行为规范,如晚辈要尊敬长辈,邻里见面要打招呼,待人要有礼貌,说话要和气,见人有困难要帮助,无意间发生磨擦要相互忍让,在公共场所要检点自己的仪表和行为,不要妨碍别人等,这已融入人们的价值观,否则便是失礼、失范,被人们所耻笑。不必讳言,传统的“礼”包含有“官本位”等级观念、晚辈绝对服从长辈、歧视妇女、繁文缛节等封建性糟粕,但是,我们是不是泼洗澡水连孩子也一块泼了呢?符合于时代精神的现代礼仪又是什么呢?

时下,人们行为失礼失范是司空见惯的事。不尊重父母和长辈,待人接物不讲礼貌,不遵守公共秩序,处事态度粗暴蛮横,出言不逊口带脏字,见危不救见难不帮等等。在公交车上年轻人不为老人让座,问路的人连声“请问”“谢谢”也不说,这样的事谁没遇上过?也常常遇到“火气大”的人为不值得的小事顶撞得让你“憋气”“添堵”。在人流拥挤的场合,如果甲与乙碰撞一下,本来互道一声“对不起”“没什么”就可一笑了之,却不,一个说“你瞎呀?”,另一个说“怕挤在家呆着!”于是发生一场争吵,甚至动武……

外国人,对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国民的不文明行为,也已啧有烦言了。来中国工作、学习的外国朋友坦率地向我们提出过意见,去国外旅游或出差的中国人曾遭到不客气的指责。随地吐痰扔垃圾,在公共场所袒胸露背脱袜晾脚,不排队,吃自助餐任意浪费,说话粗鲁没有礼貌等等,有的旅游胜地专为中国人设了警示牌,有的在不准拍照的地方拍照被制止,有的在参观教堂时大声喧哗被逐出……这就不仅是某个人的“丑陋”,而是有失国格了。

“重建礼仪”已引起舆论的重视,不少媒体展开了讨论,有的学者极而言之说这是“国民形象危机”,担心怎样实现2008的“人文奥运”。我们是该重视这个问题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礼让,在公共生活、团体生活、家庭生活中充满和睦与温馨,这才称得上社会和谐,重建礼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的先贤把人际关系中的“礼”概括为“温、良、恭、俭、让”五个字,即温和,善良,谦恭,俭朴,礼让。这曾经是全社会普遍知晓普遍提倡普遍遵循的

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然而,“文革”中在“造反”的口号下把它彻底否定了,说“温良恭俭让”是小资产阶级的温情主义,是路线觉悟低、革命斗争性不强的表现,以“革命”的名义“撕下一切温柔的面纱”,人与人之间以粗暴相向显示立场坚定,处处是残酷无情的斗争,把人间的温情扫荡殆尽。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误导,给人们造成的心灵创伤,其不良后果往往是长期的。

现在,该是在全社会重新倡导“温良恭俭让”的时候了。

【原载2006年11月8日《吉林日报》】

猜你喜欢

晚辈公共场所温情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弟子规》小绘本
过年世相
防偷拍
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
广东:免费WiFi 3年内全省都有
温情的雪花
美国一城市 规定体臭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