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误会了等
2006-05-14龚友等
龚 友等
我误会了
龚友
两个年轻人抬着担架,担架上躺一老人,人群马上让道,以为老人要去医院,却见担架进了当地派出所,原来老人要到派出所照像办理新身份证。我误会了。
警车呼啸而过,肯定又发生什么重大案件了,却见后面紧跟几辆豪华轿车,原来有领导来视察。我误会了。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有洒水车,赶紧跑开。洒水车停了下来,却不浇水。回头看见司机正微笑地目送旁边的交警翻过马路隔离带。我误会了。
马路两旁的法国梧桐被砍,要拓宽马路了。几日后经过此地却见马路两旁站着一些不知是什么树的光杆杆,原来是在搞绿化啊。我误会了。
街头热闹非凡,走近一看满地水果蔬菜,以为是摊主为抢生意打起来了,却见几顶大盖帽正与摊主拉拉扯扯,原来是城管队员在执法。我误会了。
一日搭朋友的顺风车回办事地,朋友开着他们局的车路经一收费站时探出脑袋朝他们笑了笑便直接开过去了。我问“你们是交年费吧”,“不,我跟他们很熟”。原来不是所有的车辆都要交费。我误会了。
居委会贴出通知,为丰富小区居民的娱乐生活近期将修建居民活动室,施工期间请广大居民配合。这是好事,我等老百姓当然支持了。不久在一个使用了四五年的自行车棚原址上出现了一个麻将室。我误会了。
经过一路口见人围观,好奇心使然凑上前细打听,原来一轿车将一送水民工撞倒反要民工赔偿。一好心人用手机叫来了警察,警察到了壮着胆子说了几句公道话,脸上留下了司机的掌印,一旁警察默不作声。原来老鼠不一定怕猫。我误会了。
一日出差坐车捡到一手机,司机提出平分,我没同意坚持要找到失主。最后司机的大吵大嚷引来围观者无数。在司机的激情演说下所有围观者认定我一外地人想独吞手机。众目睽睽下翻查手机记录,打电话联系终于找到了失主。最后在我的期盼下失主出现了,理所当然地拿回了手机,义无反顾地扭头走了。好戏结束了,围观者散了,剩下我一个人站在原地若有所思其实大脑一片空白,这次我被别人误会了。
点评少了个“楔子”,多了个“蛇足”
盛大林
身为交警,却“带头”违反交通规则;名为绿化,却用光秃秃的树桩“代替”了大树……作者用排比的形式,列举了生活中种种不合常理、不该发生的故事。有气势,有味道。这说明作者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这是写好杂文的基础。不过,全文都只是现象的罗列。没有高潮。这种金圣叹《不亦快哉》式妁写法,更适合于小品文。从整体结构上说,似乎也少了点什么。如果在文前加一段文字,即为全文来——个提纲挈领的“楔子”,也为后文的种种“误会”提供一个参照,那么不仅可以在结构上更完整,同时也能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再就是最后一段与前文格格不入。首先是体例上,前面都是“我误会了”,这一段却是“我被误会了”。其次是意旨上,前面都是针砭时弊的,是“假误会”;最后一段却像是调侃,是“真误会”。这种从形式到内容的突然转换,不仅让人感到别扭,而且也冲淡了主题。因此,这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当然,如果以几句归纳或感悟的话取而代之,也未尝不可。另外,在素材的选取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那个麻将室,如果涉嫌赌博,那么作者应该点明;如果居民打麻将纯属娱乐,那么这个“活动室”就无可非议。给人的感觉,作者可能对麻将存有偏见,认为只要玩麻将就是不健康的。再者,文字上也有不少可以挑剔的地方,比如“好奇心便然”的用法不当,“脸上留下了司机的掌印”交代不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