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006-04-27徐玉梅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6年4期
关键词:实验报告蜡烛化学

徐玉梅

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怎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是自己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而获得呢?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自觉主动的学习?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当引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很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便成为害怕发言,怕说得不好影响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形象。不少学生说:“本来有些想法,但不全面,不完整,可一站起来,心理就着急,脑子里一下子什么也没有了。”少数学生说:“真怕点到我头上。”上述心里是焦虑程度过强的表现,它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解决办法是: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心理上的足够准备;调整课堂教学,点拨学生思维,助其成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成功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自尊,但教师又要注意不能包办代替,要在点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转变观念,充分信任学生,实现“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乏自信,变得恭顺。这自然也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材“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学生对这两种气体再熟悉不过了,但并不清楚其中某些成分的含量,更不知道怎样去测定和验证。这时,我给出探究目标:你认为这两种气体相同吗?他们中哪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第一,请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简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报告;第二,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用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并在实验报告中填写每一步实验出现的现象;第三,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该活动有别于以往的学生实验。一使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见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又不知道实验结果,这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热情。二是实验报告不用现成的,让学生自己设计,这是学生脱离被动,更加主动、认真的思考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操作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用机械地看一步报告操作一步,可提高探究实验的质量。一开始学生就很兴奋,交头接耳,相互交换看法。20分钟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较好的设计示例,及时给予表扬,设计不足的同学及时改进。课堂活泼而又秩序,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的、创造性的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如在新教材《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老师发给学生每人一支蜡烛及相关的仪器和药品后,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面对蜡烛进行提问。顿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每个同学都有问题提出。还没等问题题完,好多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要实验、观察别人说的而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现象。在学生求知欲望非常强烈的时候,老师宣布:“同学们开始实验,并把在实验、讨论、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记录下来。”

黑板上的问题有的在实验中得到答案,有的在讨论中得到答案,有的在老师的提示后得到答案。例如:为了证明蜡烛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老师提示学生,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将冷而干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水。当学生看到水后,老师继续提示学生,若将烧杯较长时间罩在火焰上方,又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当学生看到黑烟后,老师追问为什么会有黑烟。黑烟可能会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同时思考(在餐厅烧火锅吃饭时,往往产生很多烟,此时服务员就会帮你点燃几支蜡烛)蜡烛会有什么作用?等等许多问题,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和热烈的讨论中得到解决。

总之,化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艺术,调控学生课堂心理,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又富于探究的氛围,使学生乐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实验报告蜡烛化学
实验报告
神奇蜡烛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任务型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实验报告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网络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