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顿为何不是中国人

2006-04-27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6年4期
关键词:刀刃创新型委员

“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浮躁虚假已不是个别现象。”

“现在还有许多不利于创新的地方

3月4日,政协大会小组讨论第一天,无论是在科技组还是党派联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们纷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言献策,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一忧:钱能不能花在刀刃上

“和20年前比,科技投入有很大增加,但许多钱没有花在刀刃上。”

4日下午,农工党和九三学社联组会上,率先发言的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委员对科技投入的效率表示担忧。新年伊始,伴随国家科技大会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动员令。

“我一直工作在最基层的实验室。”王志珍说,“对科技人员来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投入都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经过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004年达到1.23%。根据《纲要》,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2.5%,总量将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

“研究所和大学现在看起来像样多了,日子也好过多了。”王志珍委员话锋一转说,“但是在高兴的同时,我们必须牢记,这些钱都是人民的血汗钱,是纳税人的钱。”目前,一些科技项目动辄投入几百万、数千万,但究竟有多少产出,实现了多少效益?有人对中国科技投入的效率产生了质疑。“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王志珍委员恳切地表示,“即使是今后较长时间,我们国家也不会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浪费不起啊。这方面,国家应该建立相应机制。”

二忧:浮躁虚假之风何时休

“要你上,就能上,项目再差也能上;要你下,就得下,项目再好也要下。”

4日的小组讨论中,对于科研立项过程中的这种怪现象,来自重庆大学的黄尚廉委员表示担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除当前科技界比较普遍存在的浮躁虚假之风是重要条件之一。”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我国有不少杰出科学家,没有半点浮躁虚假,相反都是实事求是。”黄尚廉委员说,“然而十分遗憾的是,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在部分研究人员尤其是新一代的研究人员中有些淡化。”

项目立项、研究试验、论文撰写、课题验收、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科技评奖、人才遴选……黄尚廉委员坦诚直言,“浮躁虚假已不是个别现象,科技活动的全过程都有表现。”一些科研人员为了立项而“跑部钱进”;一些科研人员脱离第一线,成了通过各种关系拿项目的科技“老板”……黄尚廉委员指出,这些浮躁虚假现象,和当前国家的科技评价制度不无关系。

“我曾受聘为国家发明奖评审专家。”对各种评奖,黄尚廉委员也持“保留意见”,“由于一个评审组所涉及的专业面太宽,我敢说没有哪一位专家对每一项发明都能够作出正确评价。但现在有一些鉴定专业户,这些人对鉴定是有求必应,而且必然签字画押。”

“一些地方更是离奇,一个评审组包括了各行各业专家和领导,外行评内行,令人啼笑皆非。”应当规范政府部门的各种评价工作;凡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立项,应聘请德高望重、相对超脱的国内外同行专家参与;重大项目一旦立项,财政部直接将研究经费分阶段拨给项目承担单位……一条条建议,一条条措施,黄尚廉委员为根治科技浮躁开出了“药方”。

三忧: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能否跟得上

“牛顿为什么不是中国人?”刚刚坐定,汪晶先委员语出惊人,“有点好笑?这看似可笑,其实很严肃,因为它涉及的是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的大问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让这位院士兴奋不已,“但是我担心,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能否跟得上?”“现在还有许多不利于创新的地方,像论资排辈、迷信权威等。”汪品先委员说,“我是院士,当前对院士的尊重和优待,一方面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但是对院士的过高定位和过分炒作,却又是盲目崇拜权威的旧病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复发。”

对目前过分倚重物质刺激来发展科技,汪品先委员也表示忧虑;“韩国黄禹锡事件告诉我们,‘重赏之下不一定有‘勇夫。真心投身科学,首先要有兴趣。引导要从孩童时代开始,要广泛而不是象征性地开发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不能从小就扼杀孩子们创造的火花。要像落实科技重大专项一样,用大力气来‘培育创新的文化土壤。”

汪品先委员建议,应针对科技创新中的文化障碍展开广泛讨论,尤其要揭示我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出现的深层次问题;要从政策层面,改革那些片面追求功利、盲目崇拜权威和崇尚形式主义的做法;促进科学与文化的结合。“2020年,活跃在创新前线的青年科学家就是今天的中小学生,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改革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学生,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刀刃创新型委员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成熟的代价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黄昏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看望委员、代表
写小诗
阅读理解Ⅱ
代表、委员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