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腹症治主少阳 中气虚实须参详

2006-04-19石志超乔淑茹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7期
关键词:苦寒小柴胡少阳

石志超 乔淑茹

患者,女,21岁,学生。因腹痛28小时伴恶心、呕吐、发热于2005年11月16日入我院外科。入院时症见:上腹持续疼痛伴腰背部放散痛,恶心,呕吐,纳差,寒战,T38.2℃;血压90/60mmHg,心率96次/分,律齐,双肺无异常;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及上腹正中处压痛阳性,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音存在。血象:WBC12.9×10/L,N0.9,血淀粉酶658U/L。B超示:胰腺增大,胰腺炎。上腹SCT平扫:胰腺炎,腹水。入院诊断:重症胰腺炎。西医予抗感染(头孢哌酮钠合替硝唑)、补液、胃肠减压等对症治疗;中医给予理气攻下、清热解毒法。药用:茵陈30g,栀子10g,龙胆草10g,柴胡10g,黄芩10g,元胡10g,枳壳10g,木香6g,白芍15g,大黄(后下)30g,芒硝(冲)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入院第二天高热持续不降,体温最高达39.5℃,腹痛,腹胀,渐见黄疸,大便不通,肠音极弱。化验血象:WBC20.4×10/L,N0.9,血淀粉酶1099U/L。SCT示:胰腺广泛明显增大,胰周及肝周均有积液征,肠积气及扩张征。诊断重症胰腺炎合并肠麻痹征。予一级护理,心电、血压监测,西医更换抗生素舒普深加强抗感染,并加用地塞米松10mg/日抗炎退热治疗;中医继用前方,并予该汤剂加芒硝5g、生大黄粉10g保留灌肠,每日1次。又予生大黄粉5g、芒硝5g间断冲服通便。

经上述治疗7天,病人仍高热不退,恶心、呕吐日益加重,重度腹胀,精神萎靡,且伴发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外阴、阴唇覆盖白色膜状物,经妇科确诊)。病情危重,遂请院内大会诊。多数专家认为病人为严重感染,应当加强抗感染治疗,提议抗生素更换泰能。而石教授认为该患为典型重症胰腺炎病例,目前合并二重感染,抗生素已用多日,可降档,建议加用斯皮仁诺抗真菌治疗。但本科医生考虑斯皮仁诺有肝损害不良反应,不敢应用。石教授提议,为医疗安全起见,暂维持目前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中药治疗当有转机。分析病情,入院初始当为少阳阳明合病,宜给予小柴胡汤合承气类可获良效。而目前四诊所见:发热,胁腹痛,呕恶,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腹胀,腑气不通,肠音消失,倦怠乏力,精神萎靡,外阴白膜,舌淡,苔白腻,脉细数。辨属少阳太阴合病,当投小柴胡汤合理中汤化裁:柴胡10g,黄芩6g,半夏10g,党参20g,白术30g,炒白芍15g,枳实10g,炙甘草10g,藿香10g,黄精15g,蜈蚣3条,生百合15g,姜枣引。水煎频饮。服药5小时,病人恶心、呕吐缓解,腹胀腹痛减轻,身热渐退,体温37.5℃。次日体温正常,食欲大振,进流食,腹胀腹痛缓解,正常排气排便,肠音正常。改为二级护理,撤胃肠减压管,抗生素改为半合成青霉素,继服上方5天,病愈出院。

学 生老师能否就这个病例谈谈您对急腹症的辨证治疗思路。

老 师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腹腔器官急性疾病的总称,临床特点以痛、胀、吐、闭、炎为主,历代医家治疗本病多从少阳阳明合病立论,多以大柴胡汤、大承气汤为主治疗。而我们认为临证应审因论治,随证治之,辨证辨病相结合。以此辨治观点总结出一整套治疗思路,临床屡效。

其一,一切急腹症临床上均可见有少阳证: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故均宜用小柴胡汤作基础方治之。

其二,所有急腹症均合并有消化系统症状(即脾胃大小肠病):如呕吐,腹痛,腹胀,下利或便秘等,历代医家多从阳明腑实证立论,以承气类治之。而我们认为对此一定要遵循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原则。一般来说,急腹症初起,体质尚实者多见少阳阳明合病,宜用小柴胡汤合承气汤类和解攻下;但遇年老体弱或素有慢性脾胃病或过用苦寒攻泄之品致虚者,多见太阴虚寒病证,当从少阳太阴合病论治,此时可用小柴胡汤合理中丸、补中益气汤之类治疗以补虚扶正。即有是证则用是药。

其三,在不影响上述整体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再根据各急腹症的不同特点,适当灵活辨病加药。如阑尾炎加公英、双花、桃仁、丹皮等清热解毒化瘀之品;胆蛔症加川椒、细辛、乌梅、黄连等酸辛苦降之品(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胆囊炎加公英、茵陈等清热解毒利胆之品;胆石症加郁金、鸡内金、金钱草等利胆排石之品;肾石症加海金砂、石韦、琥珀、鸡内金等通淋排石消坚之品;肾盂肾炎加扁蓄、瞿麦、车前子等通淋利湿之品。

学生 观本案表现为腑气不通、腹胀、便闭、高热,似为阳明腑实证,但应用攻下法不效,而老师采用补法治疗却获如此卓效,其理为何?

老师这正是中医学所谓的反治法,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法则的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故实质上仍是宗于“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之旨。反治法中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我所采用的治法正是“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本例病人高热1周,热伤津液;呕吐频频,气阴大伤;食不得入,气血生化乏源;加之过用大苦大寒攻伐之剂戕伤脾胃中气,数者相合,致本元大伤,气阴亏损,胃肠失养,机能减退,而出现腹胀、腑气不通、便闭、肠音消失、倦乏、呕恶不食、舌淡、脉细数,实乃病后气阴两伤、脾胃虚弱之象。故以健脾益气法治之,使脾气健运,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则腹胀自消,大便自通。此时若仍予通里攻下之法,则必犯虚虚之戒。临床上引起腑气不通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当补,实者当消,治疗大法截然不同,临证时要审因论治,知守善变,不可一味攻下通腑。

学生闻老师所论,知治病首当分清虚实。那么,对本案例合并的肠梗阻、腑气不通怎样判断虚实呢?是否有明确的指征,请老师指教。

老师就西医方面来说,肠梗阻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亦即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听诊时肠蠕动音亢进,呈高调的金属音或“气过水声”;而麻痹性肠梗阻为肠管平滑肌收缩无力,听诊时肠音减弱甚至消失。从中医而论:本病基本病机为气机不通,而气机不通的病因有虚实两端:一是气虚,气的推动作用减退因而气机不通;二是有实邪阻滞及气机本身的病变。中医理论认为气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正气对脏腑器官起着推动、温煦和激发其运动的作用。若正气虚衰,推动、温煦、激活作用减弱,则使脏腑器官生理活动减弱。由此可见,麻痹性肠梗阻正是由于气虚而致肠管平滑肌收缩无力,肠蠕动减弱,故听诊肠音减弱或消失。故临床上遇到肠梗阻、腑气不通病例时,可综合以下三方面判断虚实:①通过中医主症、舌脉判断虚实;②结合病史判断,病程略长,有过用苦寒攻下剂不效者多为虚;③结合西医检体,若听诊肠蠕动音亢进者当辨为实,听诊肠音减弱甚至消失者当辨为虚。这是把西医的诊断手段作为中医辨证的依据,是真正意义的中西医结合。腑气不通之证,肠鸣音亢进者多可通泄,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者多宜温补。

学生老师会诊本案时曾云:该患病初为少阳、阴明合病,当予小柴胡合承气类治之,但经七八日,已转入太阴,为何仍以小柴胡汤治之而效,请明示。

老师会诊时见病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恶、默默不欲饮食……等一系列邪羁少阳,枢机不利之证,正是小柴胡汤之主症。张仲景《伤寒论》中说:“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又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即无论病证迁延何日,是否曾误治,但邪气羁留少阳,柴胡证“仍在”或“不罢”者,皆应以小柴胡汤治之,即有是证则用是方。

学生现在我明白了本案的基本辨证用药思路,但对方中加用藿香、黄精、蜈蚣3味药,是何用意,请老师指教。

老师本案从中医四诊所见,有恶心、呕吐不食、外阴白膜、倦怠乏力、苔腻等脾胃虚弱,湿浊内阻之征象,西医检查显示合并严重的真菌感染。应用藿香取其醒脾健胃,化湿浊,和中止呕之功效,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藿香水煎液有抗真菌的作用。而黄精既补脾阴又补脾气,病人高热、呕吐日久,耗气伤阴,加之过用苦寒攻下之品(包括大量抗生素),使气阴大伤,故选黄精补脾益气固护气阴。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精水煎剂亦有抗真菌和抗细菌的作用。蜈蚣既能解毒散结,又有抗真菌及抗耐药菌株的作用。故选此三味药在中医方面可扶正祛邪,在西医方面均有抗真菌的作用,能起到明显的协同作用。

学生 患者初入院时为少阳阳明证,正胜邪实,给予攻下清泻法似无异议,但临床却未能取效,反使病情恶化,是何原因?

老师疾病的过程即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而治疗疾病即为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但要做到邪去而不伤正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其一,治疗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针对本案而论,发病初期为阴明腑实证,予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理气之法无可置疑。但攻下之品(大黄、芒硝)作用峻猛,苦寒攻泄最易耗气伤阴,损伤脾胃,宜奏效即止,不可过服,而原方用量过大,用药时间长,使病人正气大伤;同时方中清热之品苦寒伐胃,性燥伤阴,行气药辛温香燥,耗伤气阴,加之西医予大量抗生素(等同于中药清热解毒类),终致病人气阴耗竭,脾伤胃败,中焦不运,正不敌邪而病进。此违背了《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用药原则。其二,治病过程中务必 “先安未受邪之地”,刻刻以固护正气为念。本案病初所用药方若能酌情加用补气健脾护胃之品,注意补虚扶正,则可扶正以达邪,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三,本案病虽七、八日,但历经苦寒攻伐,已现大虚大损、中气不运之象,似实而实虚,乃至虚有盛候之假象,不进补剂,却仍以攻下为法,实犯虚虚之弊,自然病进不退。正所谓“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猜你喜欢

苦寒小柴胡少阳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观菊赏鹦有怀
咏棕树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常少阳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