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痛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6例
2006-04-19李华亭田春霞
李华亭 田春霞
神经性尿频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症状,虽无器质性病变,但给患儿带来诸多痛苦。我们应用消炎痛治疗该病效果良好,现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2003年1~2005年1月小儿神经性尿频患者56例,其中男52例,女4例,1~2岁9例(16%);2~3岁42例(75%);4~5岁5例(9%)。发病季节以秋冬季为多,有反复发作史者15例(27%)。主要症状:尿频,多发生在天气变化、患儿精神紧张及白日下蹲玩耍时,每隔1~3分钟排尿1次,每日排尿次数多达20~30次,每次尿量不多,总尿量正常,夜尿次数不多,无遗尿,无多饮史,无尿痛或排尿时哭闹。注意力分散时排尿次数明显减少,生长发育正常。查体:无异常发现,其中外生殖器检查,男性患儿无包茎,女性无会阴部皮肤红肿糜烂。多次尿常规检查均正常,48例艾迪氏计数正常,10例尿培养阴性。
方法与结果确诊患儿给予消炎痛0.5~1mg /(kg·次),每日3次口服,用药3天。尿频消失为治愈。结果:随访52例,4例失访,52例均治愈。
讨论
膀胱排尿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有3对传出神经与排尿活动有关:盆神经(副交感神经)、腹下神经(交感神经)、阴部神经(躯体神经)。盆神经传出神经兴奋时,分泌递质乙酰胆碱,可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使膀胱排尿。腹下神经传出冲动时分泌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则使膀胱逼尿肌松弛,膀胱内括约肌收缩,抑制尿的排放。阴部神经直接受意识和反射控制,排尿是一种反射动作。此过程的初级中枢在腰骶部脊髓。在人体中这一初级中枢受到脑干、下丘脑以及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
小儿大脑皮层的发育尚未完善,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往往不能控制。当患儿精神紧张或天气突然变化时,盆神经传出神经兴奋,分泌递质乙酰胆碱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使膀胱内少量尿液排出,出现尿频的症状。前列腺素对腹下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抑制作用,应用消炎痛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腹下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量增加,则使膀胱逼尿肌松弛,膀胱内括约肌收缩,抑制尿的排放,维持盆神经与腹下神经调节平衡。起到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作用。通过我们多年临床观察,进一步证明消炎痛治疗神经性尿频,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