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度掀起商学院热
2006-04-12路易斯·拉韦尔苏珊·拉特利奇
路易斯·拉韦尔 苏珊·拉特利奇
愈益强烈的痛楚
管理精英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愈演愈烈,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因此纷纷采取措施以弥补供需差距。中国政府准许中外联合办学后,北京的清华大学和上海的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始纷纷寻找西方合作伙伴,并共同推出了国家认可的MBA项目。自1991年以来,中国的MBA项目数量增长了9倍以上。2004年,中国近90个MBA项目从世界各国录取的学生总数超过了1.85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大约为1.2万人,这个数字是7年前的7倍以上。
然而,随着商学院在中国的不断升温,某些从未予以足够关注的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师资力量便是其一。除却最知名的MBA项目外,中国大多数商学院的教学质量令人堪忧。不仅如此,许多MBA学生此时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中国商学院的学费约为2.5万美元,而中国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300美元。
本土化思维
中国的商学院准确地把握了模仿美国教育方式与切合中国大陆就业实际这二者间的尺度问题。但是,所有这些因地制宜的做法并未扭转许多学生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的学校尚不能提供真正符合中国商业实际的教育培训。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的调查中,25%的学生认为,在提高领导技巧方面,他们的学校工作平平。“这里的文化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今年夏天毕业于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办的MBA项目的学生周世丰说,“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最优秀的商界精英是如何管理企业的。”
MBA学位=高薪?
许多人认为,对于接受过西方教育的MBA毕业生而言,迎接他们的是高薪以及诸多可供选择的工作职位,而这些待遇是那些从纯粹的中国商学院中毕业的MBA学生所难以企及的。
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的调查中,有1/4的受调查学生预计毕业后自己的工资至少将翻一番。据说中国MBA毕业生的年薪有的已经达到100万元人民币(折合约12.5万美元)。然而,仅仅是报考中国著名的商学院就是一次艰苦的磨练。由于审批方式的特殊性,学生每次通常只能报考一所院校,因此这些踌躇满志的经理们一旦被拒绝,就会耽误至少一年的时间。此外,入学淘汰率也相当高。以北大国际MBA项目为例,即将入学的2005级全日制新生的GMAT平均成绩为664分,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和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的入学成绩相同。
对于最难考取的商学院而言,跨入其校门只是完成了一半挑战。清华大学MBA一年级学生每学期通常要修8门课,学期结束时,许多课程还分别要求学生完成一篇约50页的论文。
需求激增
鉴于许多中国公司开始直面全球巨头的挑战,大批的本土企业高级经理被派谴至各校接受EMBA教育培训,同时公司还给予他们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的权力。中国的商学院是通往富裕生活的敲门砖,但是只有那些可以负担得起巨额学费和生活费的少数人才能得到这块敲门砖。中国的MBA学费平均高达2.5万美元,而EMBA项目的学费甚至超过了4.5万美元。
尽管人人都在谈论百万年薪,但是这笔投资的实际回报已经远不如从前。商学院入学人数的骤然增长,以及“海归”数量的不断扩大,这一切令MBA毕业生的紧俏程度大打折扣。即使面对的是知名商学院的毕业生,人才招聘者仍然表露出一股明显的失望情绪,他们表示,许多毕业生缺乏足够的英语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往往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如今,MBA学生的期望值已经开始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