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太原城下的日日夜夜

2006-03-23王明在

文史月刊 2006年3期
关键词:碉堡我军太原

王明在

备战太原战役

1948年7月,晋中战役结束,我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十五纵队四十四旅一三O团三营九连(后改为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五师五五三团三营九连)驻榆次县龙田村休整,为进攻太原作战斗准备。

东山,是太原的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阎锡山用了近十年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东山上修建了3000多个钢筋水泥碉堡,在北起牛驼寨,南至山头,长达8公里的防御线上,修建了牛驼寨、淖马、小窑头、山头四大要塞。要塞各由3—15个大小山头和村落,几十个钢筋水泥碉堡和野外工事,构成了坚固的集团防御阵地。这四大要塞,距城垣2—15公里,低于东山主峰200米,高于太原城区300米,可直瞰城垣,是阎军在太原外围的主要支撑点,也是我军进攻太原的最大障碍。

针对敌人的钢筋水泥碉堡防御工事,我军休整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用炸药攻打碉堡阵地。每天上午,我们九连就到村外挖野战工事,演练用炸药爆破鹿砦、铁丝网、外壕、峭壁、碉堡等各种战术。上级要求每个干部战士不仅要学会使用炸药包,而且要学会制作炸药包。为此,战士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把面粉口袋做成大型炸药包,重约二三十公斤,用于爆破战壕、峭壁和碉堡;用小布口袋(约20×30厘米)和卸了铁壳的手榴弹做成小型炸药包,专攻敌人火力点;用长型干粮袋做成炸药包,专用于爆破铁丝网。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炸药包,在攻打东山钢筋水泥碉堡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太原战役提前打响

晋中战役结束后,阎军残部全部龟缩到太原。我军原计划于1948年10月18日开始太原战役,但在10月2日,龟缩于太原的敌人派出七个整编师和两个预备师出太原向小店地区反扑抢粮。3日,敌军四十四、四十五师和亲训师一部进占了太原城南我军防线小店、南畔、巩家堡一线;第四十、四十九、七十三师和十总队等部同时进入小店以东铁路线上的狄村、南北王铭和西温庄地区。为诱敌深入,我军守小店部队主动后撤。4日,我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抓住敌人脱离碉堡工事掩护的有利战机,命令第八、十三、十五纵队和西北野战军一兵团第七纵队(后改为第七军)立即投入战斗。以八纵由南向小店之敌攻击;十三纵附晋中三分区部队向南畔、南黑窑、西温庄之敌攻击,并以一部插入小店以北,控制城西村,断敌退路,同时以炮火控制武宿机场;七纵一个旅附晋中二分区部队,由小马村强渡汾河,插入小店以北,切断小店至太原之公路,断敌退路,打敌增援,主力相继东渡,向东北扩张战果;十五纵主力向狄村方向进击,歼敌四十九师,以一个旅控制铁路线之辛营,切断敌七十三、四十师和十总队的退路,策应我十三纵队歼敌四十四、四十五师等部;七纵十二旅和陕甘宁两个警备旅,则要攻占太原东北前后李家山,以野炮控制北飞机场,而后占领风格梁、窑头、西沟煤窑等。4日晚,各部乘夜秘密开进。

我部接到命令后,马上停止野外训练,填埋工事,平整耕地,撤回驻地进行作战准备。5日拂晓,太原城南外围战打响。当夜,我十五纵队向太原南郊的狄村、武宿、辛营、流村和鸣李之敌发起攻击,一三O团进战什贴镇一带。经一夜激战,我军全歼突击至小店、南畔的敌军两个师。太原战役提前打响。

我军乘虚夺取东山

10月6日,乘敌分兵小店、东山空虚之际,十五纵队奉命向东山老坟一带进攻。我连战士各扛一块老百姓的门板(重约二三十斤)跑步向老坟前进,门板又厚又重,压得人喘不上气来。7日,我团占领老坟,继而攻克东贾洼高地和山头以东阵地。从15日开始,我军夺取东山的战斗全面展开,以主力自南北插入,直指四大要塞,将守备东山主峰之敌与太原,拦腰切断。每当进入夜晚,东山上的枪声、炮声、手榴弹和炸药包的爆炸声便不绝于耳。经过20余天奋战,我军迅速逼近四大要塞,战斗进入最激烈的阶段,敌我双方都集中主力投入了战斗。我十八兵团八纵、十三纵、十五纵和西北一兵团七纵,共投入27个半团的兵力,于10月26日晚,同时向牛驼寨、淖马、小窑头、山头发起攻击。敌军除守卫西、北、南三面的少数部队外,其他各师也都加入了防守反扑战斗。四大要塞争夺战就此展开。

根据太原前线指挥部的的命令,我七纵队再攻牛驼寨(21日第一次攻占),八纵队攻击小窑头,十五纵队攻击淖马,十三纵队攻击山头。淖马要塞主阵地,碉堡林立,周围有五层峭壁,每层高4—5米,峭壁上下和两侧都有低碉、暗碉、地雷、鹿砦、铁丝网等防御工事。从主阵地两边到淖马村,敌人利用南北山梁环抱险要,构筑了6个碉堡,各碉堡相距500—1000米。淖马村西头是一条南北向的深沟,沟西边是敌炮碉阵地和八、九号碉堡,这些碉堡和阵地构成了淖马坚固的防御体系。守备敌军有阎军精锐八总队、保安六团、四十师及蒋军嫡系部队三十师二十七旅八十一团。27日清晨,我十五纵队四十三旅攻占主阵地后,四十四、四十五旅从右侧乘胜夺取主阵地以西的六个碉堡群。我团负责攻打一、二、三、六号碉,我三营九连负责攻打六号碉。该碉在淖马主阵地与淖马村之间,阵地上有外壕、鹿砦、铁丝网、峭壁和地雷区防御工事,并与其他碉用交通壕贯通。11月1日晚,我九连向六号碉堡发起攻击,突击队、爆破组、投弹组沿预先侦察好的突击路线,利用地形掩护,向六号碉迅速接近。但很快就被敌人发现。敌人的机枪、步枪、重型手榴弹、照明弹、燃烧弹一起向我们开火,阵地上顿时火光四射,爆炸声震耳欲聋。与此同时,我军的轻重机枪也开始猛烈射击,压制敌人火力。我连爆破组在机枪掩护下,连续实施爆破,突击队、投弹组迅速跨越外壕,穿过鹿砦、铁丝网,借一人多高的峭壁掩护,向阵地上猛投手榴弹。我们三排二三十人,负责往前沿阵地运送手榴弹。手榴弹用柳条筐装着,每筐装40枚,约五六十斤,每人每次要扛一筐,跑步翻沟越坎,把手榴弹送到投弹组战友们的手中,以保证战斗需要。我用尽全身力气,背着十几颗手榴弹,跑到突击队前沿,跟战友们一起,把手榴弹不停地往阵地上扔去。因是夜间作战,阵地上的情况看不太清楚,估计地雷已被引爆。刚刚调来的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我们立即向敌人阵地上冲去。守碉敌人一部分向后逃窜,一部分被我们堵在碉堡内束手就擒。至此,六号碉阵地完全被我军占领。战斗中,我连司号员和几个战士负伤。老战士戏言,九连就是没有司号员的命,来一个伤一个。连长蔡光耀命令我们赶快整修工事,准备迎击敌人反扑。大家不顾战斗疲劳,马上疏挖战壕,把埋在土里的敌人尸体挖出来,垒在战壕胸墙上,加高防御工事。天亮后,兄弟连接替防务,九连顺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至11月12日,东山四大要塞全部被我军攻占。这场恶战,是太原战役最紧张最激烈的战斗,各要点阵地,我军一次又一次攻占,敌人一次又一次进行反扑。阵地上焦土三尺,尸体成堆,敌军损耗一万余人,我军伤亡8500人。

东山被占领后,太原城完全暴露在我军控制之下。夜间,从东山远眺,城内闪烁着点点灯光,阎军的铁甲车还在沿环城铁路昼夜不停地巡逻着。此时,我太原前线指挥部接军委命令:为配合发起平津战役,牵制傅作义,防其弃京、津、唐(山)、张(家口)向南或向西逃窜,暂缓解放太原。故从1948年11月16日开始,我军逐渐转入防守休整阶段。

夜探淖马村

从10月26日开始,我十五纵队经数日激战,在连续攻占了淖马村头的主阵地和1—6号碉之后,与敌淖马炮碉阵地和八、九号碉隔村对峙。为了摸清淖马村内的情况,我连决定派人到村内进行侦察。某日夜,副连长葛全福带领我(时任通讯员)和一名班长执行了这次侦察任务。淖马村两边的山脊上铺着一层白雪,为了适应地貌,我们三人进行了伪装,翻戴棉帽,翻穿大衣(里子是白色的),外系皮带,腰插短枪,在夜幕掩护下,悄悄地爬出前沿战壕,小心翼翼地向淖马村摸去。到了村边,我们停下来仔细观察村里的动静,未发现敌情,我们便迅速进村。在一孔窑洞外,透过破烂的窗纸,借着微弱的灯光,只见一位老大娘依偎在炕头,没有其他人出现。我们没有进屋惊动老人,又摸到村子两边查看,仍未发现敌人。搞清村内敌人已全部撤退后,我们迅速返回阵地。

难忘的战地艰辛

冬季,坚守前沿阵地的各连、营、团之间,全部以战壕连通,战壕上面用门板、圆木、土覆盖着,以掩蔽我军阵地和部队行动。战壕两边挖有隐蔽洞,每个洞内能容纳三至五人,这是在前沿阵地担负战斗任务的战士们休息的场所。隐蔽洞阴湿、寒冷,严重地侵袭着战士们的躯体。半夜冻得睡不着,大家就把炸药包里的黄色炸药(TNT)少少地倒在地上一点,用火柴点着,借着一点黄色的火苗,烤火取暖(少量炸药点着不会爆炸)。吃饭也很难保证,炊事班往前沿阵地送饭,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有时炊事班无法通过,战士们只好吃一点随身携带的干粮(炒面);有时菜桶被打翻,炊事班只能送来一点小米饭。为了能吃到一点菜味,我和几个战友冒着被敌人狙击手射击的危险,爬出战壕,匍匐着在地里爬来爬去,寻找农民遗弃的小白萝卜头。找到一个即如获至宝,赶紧用手指头从冻硬的地里将其抠出来,带回隐蔽洞。大家吃着小米饭,就着小白萝卜头,感到格外的香甜。在前沿阵地担负战斗任务的部队,一般20—30天轮换一次。在这艰辛的战地生活环境里,战士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房子里好好地睡上一觉。

小战友之死

在坚守前沿阵地期间,我连三个排轮流守卫在阵地上。某日,一个排由前沿阵地换下来休息,战友们在战壕里用关怀的眼神欢迎他们的归来,却发现他们个个低头不语,似乎在有意回避战友们的目光。等到最后一名战士走过后,才发现有一名小战士没有回来,大家本能地感到出了事。后来才知道,这名小战士(失名)在前沿阵地遭到敌狙击手的袭击,子弹击中头部,当即死亡。当时,他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战士,不幸为解放太原过早地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战友们都为失去这位可爱的小战友而悲痛!

穿越封锁线

从我们九连指挥所到前沿阵地,要通过一条三四百米长、横卧在半山腰的小路,这段弯曲小路,面向太原,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白天通过非常危险。一日,连长蔡光耀要我到前沿阵地传达命令,时值上午,我背上“三八”式小马枪,以最快的速度朝前沿阵地奔跑。敌人很快便发现了我的身影,机枪、大炮猛烈地向我射击。炮弹在我前后左右不停地爆炸着,机枪子弹“嗖”、“嗖”地打在路上。在这山坡小道上,我既无隐蔽的地方,更不能停下脚步,只有加快脚步,从子弹、炮弹中穿过。结果,我很幸运地安全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

党组织撩开了神密的面纱

1949年之前,党组织在连队是保密的。虽然每个班都有共产党员,但很少看到他们有什么活动。有时,只见一些老战士相互拽拽衣角,或碰碰胳膊,开始时,我看到这些动作好生奇怪,后来才知道,这是召集党员开会的信号。时间久了,也就成了公开的秘密。约在1949年2月,随着全国部队番号的统一,党组织也就正式公开了。

特殊任务

某日,我团进行夜间演习,部队悄无声息地拉出阵地,九连连长蔡光耀带领战士们迅速越过主阵地,向上级指定地点前进。突然,他发现队列里少了一个排(未通知),遂命令我火速返回阵地,把这个排带上来。我按照连长的命令,独自顺原路返回。当我通过主阵地时,脚上、腿旁不时碰到敌人的尸体,有躺着的,有爬着的,还有坐着的。我军攻占淖马主阵地后,阎军连续反扑11次,死伤1500余人,官兵横尸遍野。深夜,在这死人遍地的荒野中行走,不觉头皮发紧,毛骨悚然。我本能地抓紧小马枪,加快速度,一阵狂奔,到了目的地,带上这个排,火速追赶部队。待我们到了部队原来待过的地方时,部队早已无影无踪了。凭着经验,我带着这个排继续向前追赶。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只见兄弟部队穿插而过,就是不见自己的部队。在焦急发愁之际,我突然想起了“路标”,于是,便弯下腰在几个路口仔细寻找。在一个路口道旁的草丛中,我终于发现了我们一三O团的密码“路标”,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我赶紧带着这个排,按路标箭头所指方向,很快赶上了部队,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让人难以想象的特殊任务。

哑弹吃人

1948年冬,我团调至二线备战。为了给部队补充炸药包,解决炸药供应不足的问题,有的连队派战士到阵地上捡回阎军未爆炸的炮弹,而后拆下引信,掏出炸药,做成炸药包。这个办法很快传到各连。一日,我们九连也派了一名班长带两个战士外出寻找。不久,满身泥土、面无神色的班长回到连部,说不出一句话来。后来我们才得知,他们三人出去后找到一颗“哑弹”,班长安排好两个战士进行拆卸,自己转身又到别的地方继续寻找。没等他走多远,忽听背后一声剧烈爆炸,他急回头,见两个战士拆炮弹处炸起一团浓烟,忙跑回去查看,眼前的景象简直让他不敢相信,两个战士竟被炸得连一根头发都没有留下。连长蔡光耀听了汇报后,沉默了许久,我们大家也都怀着沉重的心情,默默地为这两位战友的惨烈牺牲而哀悼!

兵团召集突击部队代表汇报会

1949年3月上旬,为检查总攻太原的战前政治工作,十八兵团政治部召集几个担负突击任务的团、营、连、排、班的干部进行汇报。到会的有团政委、营教导员、连指导员、突击排、班长等20人。汇报的中心内容,是战前的政治动员与执行政策纪律的教育和准备工作。我团由担负登城突击队任务的九连指导员王民茂参加会议。我有幸随指导员来到兵团政治部驻地。白天,领导参加会议,汇报工作,我们几个通讯员、警卫员在招待所整理内务,打饭;晚上,领导回来和我们挤在一个炕上休息。当时的领导干部都很年轻,大约在20几岁,警卫员、通讯员还都是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大家精力充沛,革命热情高,政治气氛浓,钻在被子里还在学唱革命歌曲。两天后,我们返回各自部队,投入到总攻太原的准备工作中。

攻城前的早餐

1949年4月24日凌晨,我连作为团的登城突击连,主要的战斗任务是把红旗插上太原钟鼓楼。约一点左右,炊事班送来了白面馒头和猪肉炖粉条。这真是一年也难得遇上的一顿美餐。饭菜就放在阵地上,但吃饭的人却廖廖无几。此时此刻,大家心里都明白,战争毕竟是无情的、残酷的,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开始战斗,自己能不能活着看到鼓楼上的红旗,谁也难以预料。这顿早餐,对一些人来说,是大战前的早餐,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也许将成为他们终生的最后一餐。

胜利的午宴

攻占伪太原绥靖公署,是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西北野战军一兵团第七军和晋中部队的一场立功大比赛。太原前线指挥部命令十八兵团附第七军由城东主攻,十九兵团由城南、二十兵团由城北进攻。城东分左右两个集团,左集团由六十一、六十二军自大东门以南攻击。六十二军命令一八五师五五三团为军的突击团,五五三团则决定由三营为第一梯队,我所在的九连为团的尖刀连,一、二营为第二梯队。登城后,三营向柳巷发展,占领钟鼓楼;一营沿城墙向南发展,控制城墙,消灭城东南角之敌;二营直插伪绥靖公署,歼灭太原守备司令部。开始攻城后,我们九连于7时40分自东城墙南段突破口登城,而后跳下城墙,进入巷战,经过上马街、桥头街、柳巷、楼儿底、唱经楼,在长约五里路的战线上,共用了一小时20分钟,于8点50分占领绥靖公署门前的钟鼓楼(这里是太原城最高军事制高点)。把红旗插上鼓楼后,我连进至绥靖公署对面帽儿巷北口;一营用了不到一小时,就消灭了守卫东城墙南段的敌王牌军八十三师,活捉师长马海龙;二营入城后,紧随九连插入敌人腹地,立即向绥靖公署前进,二营四连在帽儿巷北口与三营九连会合后,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十支突击队到达之前,于9点15分首先攻入伪绥靖公署,消灭了太原守备司令部,活捉战犯孙楚、王靖国,生俘阎军十兵团副司令温怀光、绥署副参谋长孟子哲、参事徐培峰、太原军管区副司令张凤翔、太原北城区总指挥、三十三军军长韩步洲、四十三军副军长兼迫击炮师师长贾毓芝、六十一军副军长娄福生等高级军官43人,师级以下官兵700余人,毙伤敌人430余人;缴获各种口径大炮107门,轻重机枪163挺,冲锋枪、步枪1354支,短枪66支,还有大量军用物资。五五三团攻占伪太原绥靖公署,象征着阎锡山在山西统治的彻底覆灭。在这次战斗中,五五三团以付出165人的伤亡代价,完成了党交给的战斗任务。

全城战斗结束后,我连战士聚集在鼓楼东侧的一个小院里休息。中午,炊事班的战友们挑着油条和鸡蛋汤,给我们送来了午餐。看到这些美食,大家战斗的紧张和疲劳一下子就抛到了脑后,一口气吃了个肚圆。遗憾的是,这顿庆贺胜利的午餐,我连有半数的战友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分享了。

就在我们的英雄们还未来得及评功之时,十八兵团又归建西北野战军,在周士第司令员率领下(对外仍称徐向前兵团),于5月26日踏上了解放大西北的征途。随军记者郑东在《回顾五五三团攻占太原绥靖公署的光辉战绩》一文中,记下了我团英雄们的战功。

九连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山西大地

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五师五五三团三营九连,是一个具有猛打猛冲战斗作风,善于打硬仗的百人连队,曾被授予“猛虎连”的光荣称号。他们担任过临汾攻坚战、晋中小常围歼战、太原东山淖马要塞争夺战等多次突击任务,伤亡巨大。战至太原城下,参加过临汾战役的还剩18人,参加过小常战役的还剩我们26人,参加过淖马战斗的还有54人(以上数字为十八兵团《子弟兵》报报道)。解放太原城时,我们九连作为六十二军主攻团——五五三团的尖刀连,直接投入战斗83人,经过登城、巷战,战至鼓楼下,全连还剩40余人。这个英雄的连队,为解放山西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山西大地,身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感骄傲和自豪。抚今追昔,在太原解放纪念日到来之际,幸存的我更加思念逝去的战友,也有责任为他们记下浓重的一笔。故为此文。

猜你喜欢

碉堡我军太原
阿尔巴尼亚:人口几百万,碉堡十几万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那些不可移动的碉堡
老碉堡,该如何走进未来?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一段往事
太原的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