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金日成的亲密战友——魏拯民
2006-03-23张来恩
张来恩
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字伯张。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游击战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也是原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同志的老领导和亲密战友。金日成同志曾回忆说:“他的外貌,很像个大学教授,是个文人型、思索型的人。若不是闹革命,他很可能是为科学研究、著书立说奉献一生的人。魏拯民,作为一个人,是位出色的优秀人物,作为革命家,也是出类拔萃的优秀革命家。他的一生,是永远为人民所纪念的崇高而壮丽的一生。”
一
1909年2月3日,魏拯民出生在山西省屯留县王村一个农民家庭里。1925年高小毕业后,魏拯民考入太原省立一中。当时正值大革命高潮时期,许多进步书刊传入学校,魏拯民受其影响,不久即参加了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1926年,魏拯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投入到中国革命斗争的洪流中。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者,山西军阀阎锡山也向共产党挥起了大刀。魏拯民回到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夏,魏拯民考入北平私立宏达学院,靠亲友资助读书。虽然生活清苦,但他一边勤奋学习,一边忘我地为党工作,在同学中传播革命思想。后因经济困难,被迫缀学。1930年11月,他受党指派,考入军阀石友三所办的安阳军事学校,一面刻苦学习军事技术,一面在同学中宣传革命真理,发展了4名党员。1931年4月,魏拯民因母亲病重离开了军校。回家乡不久,他又去北平与组织接上了关系。
“九·一八”事变后,党选派许多优秀党员和干部到东北地区从事抗日工作,魏拯民便是其中之一。
二
1932年春,魏拯民来到哈尔滨,以商人和工人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曾先后担任道外区委书记和哈尔滨市委书记。
1934年冬,为了加强对东满抗日斗争的领导,满洲省委派魏拯民到东满地区工作。当时东满是朝鲜族的集居地,党的基础好,又受朝鲜革命者的影响,抗日斗争轰轰烈烈,是党在东北最早建立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之一。由于地处边疆和山区,抗日义勇军、救国军也都云集于此。也正因为这样,东满就成了日军的重点“讨伐”地区。日军在讨伐的同时,还利用朝奸、政客和叛徒,组织民生团、协助会等反动团体和特务组织,制造事端,挑拨民族团结,企图从内部瓦解抗日阵线。由于东满党组织受左倾错误影响较重,没有识破敌人的阴谋诡计,错误地在党和革命队伍内部进行了反“民生团”斗争,冤杀和错处了不少朝鲜族党员、干部和战士,致使各级党组织瘫痪,群众对党的信任发生了动摇,严重地影响了抗日斗争的发展。魏拯民到达东满后,面对这种严重局面,于1935年2月末3月初召开了东满党团特委联席扩大会议,魏拯民当选为特委书记。会议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全面检查了肃反扩大化和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研究制定了今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通过了《东满党团特委第一次联席扩大会议决议案》和《反民生团斗争决议》,从而纠正了在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的民族政策和国际主义政策方面的错误,扭转了局势,稳定了局面。
1935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担任政委,金日成任三团政委。5月底,魏拯民据上级指示,作为东北抗日游击队的唯一党代表前往莫斯科,于7月份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详细汇报了东满党的建设和抗日斗争情况,并将自己在国内写好的《马康报告》共8件约6万字的材料交给了组织。在这里,他有幸同陈潭秋、陈云等同志会晤,畅叙友情、互勉斗志。这是魏拯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三
1936年初,魏拯民自苏联回国,于2月5日在宁安县镜泊湖附近五军密营会见了周保中等二、五军和东满、吉东党的负责同志,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盛况和关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精神,以及中共代表团的指示。3月,又在安图县迷魂阵密营召开了东满党和部队领导干部联席会议,王德泰、李学忠、金日成等特委和军师团级干部出席了会议。会上,魏拯民传达了中共代表团关于撤销满洲省委、按游击区组建南满、东满、吉东和松江四个省委以及关于“民生团”等问题的指示。会议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扩编为3个师。魏拯民任抗联第二军政委兼党委书记,王德泰任军长,金日成任第三师师长。
魏拯民还亲自释放了因涉嫌“民生团”在抚松县马鞍山被监禁审查的100多人,将他们重新编入抗联部队,并和金日成一起亲自烧毁了“民生团”的全部材料。至此,在东满开展的三年之久的“反民生团”斗争终于停止了。这次纠“左”,保护了一大批朝鲜族党员和朝鲜革命者,并将他们重新编入抗日联军,重新拿起武器投入抗日斗争。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曾念念不忘地说:“魏拯民是中国的革命家,是支持朝鲜的革命家,为朝鲜革命煞费苦心的人。”“是在朝鲜革命经受最严峻考验的时候,真诚地支持了我们的好战友,所以我常常怀念他。”20世纪50年代,金日成同志对中国访朝团官员说:“魏拯民同志对朝鲜革命是有功的,大家应该很好地纪念他。”1984年10月26日,金日成同志还曾通过朝鲜驻华使馆派人前往山西省长治钢铁厂子弟学校看望了魏拯民的儿子关民珠同志,并转达了金日成同志对老领导、老战友的一片敬慕、缅怀之情。
1936年6月,魏拯民率部长途跋涉,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到达南满金川县河里根据地,与杨靖宇率领的第一军胜利会师。这是两人于1932年底在哈尔滨分手后,在南满抗日战场上的第一次见面。战友重逢,分外高兴。魏拯民和杨靖宇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魏拯民怀着深厚的战斗情谊,把从莫斯科带回来的一本《共产党宣言》送给杨靖宇,杨也高兴地把一支心爱的小手枪送给魏拯民。1936年7月,在东、南满特委及抗联第一、二军党的主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上,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指示精神和具体情况,决定将抗联一、二军合编为抗联第一路军,下辖抗联第一军、第二军。杨靖宇任第一路军总司令,魏拯民任总政治部主任。杨靖宇同时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魏拯民同时兼任第二军政委、王德泰任第二军军长。东、南满党的组织合并为中共东南满省委(亦称南满省委),魏拯民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杨靖宇、王德泰、金日成等16人为省委委员,统一指挥和领导一、二军的抗日斗争和东、南满地区党的工作。抗联一、二军两大主力合编后,声威大震,使东南满的抗日游击战争得到空前的发展。1936年10月末,魏拯民率队到达长白山县,与金日成领导的抗联二军六师主力会师。金日成知道魏拯民患有严重的胃病,特意让后勤部为他专修了密营,并多次派人送去药品和食品,魏拯民对金日成也是关心备至,得知金日成同志脚冻伤时,也多次探望。为了让金日成同志吃上冷面,魏拯民亲自把罐头盒子扎出眼,压出了粗细不等的冷面。1937年2月10日,魏拯民和金日成在长白密营度过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春节。
四
1936年11月,二军军长王德泰在粉碎敌人冬季大讨伐的战斗中壮烈牺牲,领导东南满省委和指挥二军的重担完全落在了魏拯民肩上。他克服重重困难,率领二军主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魏拯民亲自起草了抗联一路军《为“七七”事变告东北人民抗日救国书》,指出:“我民族要想生存,亦只有武装自卫,别无它策。”1938年5月,在集安老岭密营,魏拯民与杨靖宇会合,召开了东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军政干部联席会议。会议根据国内外和南满斗争形势,制定了坚持长期游击战争,保存实力,粉碎敌人全面进攻,紧密配合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并决定了干部配备等问题。魏拯民除了继续担任南满省委书记外,又兼任了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8月,魏拯民和杨靖宇等军政领导根据形势的变化,又将抗联第一路军改编为三个方面军和一个警卫旅,杨靖宇任总司令,魏拯民任副总司令兼政委,金日成同志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1939年冬,南满省委和抗联一路军在桦甸县红石砬子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鉴于敌人调集大批兵力“讨伐”抗联部队的情况,为保存实力,避免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决定将一路军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第一方面军由曹亚范指挥,第二方面军由金日成率领,第三方面军由魏拯民、陈翰章率领,警卫旅和一方面军一部由杨靖宇率领。抗联进入了极其艰苦的困难阶段。
五
1939年11月11日,魏拯民给杨靖宇写信,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近期敌方的军事部署、武器装备情况,并与杨靖宇约定联络时间。12月17、18日,魏拯民连续给杨靖宇写信,介绍各方面军的活动情况。月末,魏拯民再次给杨靖宇写信,介绍情况并提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来二人“计划在来年正月会面”,但在1940年2月,却突然传来了杨靖宇壮烈牺牲的噩耗。魏拯民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他抚摸着杨靖宇送给自己的小手枪,一次次抹去滴在枪上的泪水,他为失去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而万分悲痛。在密营召开的追悼会上,魏拯民怀着沉痛的心情讲道:“杨总司令的牺牲,是我们党和军队的重大损失,特别是我们长白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人民和我们第一路军无可弥补的损失。他是被日本帝国主义强盗杀害的,这一血海深仇,我们一定要让敌人用血来偿还!为杨总司令报仇!坚决把鬼子赶出中国去!”
3月15日,魏拯民在桦甸县头道溜河,主持召开了东南满省委扩大会议,鉴于地方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地方工作薄弱的状况,决定将部队缩编为一、四、七三个支队。魏拯民继续担任东南满省委书记、一路军副总指挥兼政委。从此,魏拯民担起了领导东南满省委和一路军的全部重任。他率领抗日健儿在“向日寇讨还血债为杨司令报仇”的口号声中,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屈不挠,英勇顽强,始终坚持在长白山麓、鸭绿江畔,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表现了中华民族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精神。同时,为了打破被敌人隔绝的局面,魏拯民还积极设法派人与党中央、八路军取得联系。1940年4月,他代表东南满省委和抗联一路军给党中央写了报告,殷切得到党中央的指示。
在长期斗争的艰苦环境中,魏拯民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胃病,1940年秋末,由于病情恶化,他被送到桦甸夹皮沟东北约50华里的牡丹岭西麓二道河子上掌密营休养。这期间,夹皮沟的抗日群众陈德寿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给魏拯民和抗联战士送粮食、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后来,进山的道路被日军全部封锁,陈德寿也遭到敌人的监禁,密营里断了粮,只好以野菜树皮充饥,加上没有医药,魏拯民的病情更加恶化。1941年3月8日,魏拯民不幸与世长辞,时年仅32岁。魏拯民病逝前,艰难地把一包党的文件交给守护在身旁的同志,吃力地嘱咐道:“千万把这包文件交给党中央!”然后,他又把杨靖宇送给他的小手枪拿出来,对守护他的同志说:“这支手枪,请较交给金日成,请他多杀几个日本鬼子。”他用最后的气力鼓励大家:“你们都很年轻,革命就靠你们哪!”“……不要难过,革命是艰苦的,要打倒敌人,就要流血牺牲。可是,我们的血不会白流,我们的革命红旗,会插遍全中国!……”同志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把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的遗体掩埋在牡丹岭下的密营前。
魏拯民牺牲后,凶残的日军在叛徒的指引下,找到了魏拯民的尸体,他们将其头颅割下,并焚烧了他的尸体,将头颅带回县城。当时,日军长岛工作班头目长岛玉次郎为了请功,说成是自己的部队打死魏拯民的。1941年3月11日,《南满日报》刊载醒目消息:“三月八日午后四时许,在吉林省桦甸县夹皮沟北方之山中……讨伐队勇敢袭击一小时半……魏匪首以下八名均被击毙。”当日,魏拯民的头颅被悬挂在县城一棵高大的树干上,用以告民警世。4名日本宪兵持枪而立,戒备森严。过往的群众注目着魏拯民同志的头颅,无不泪水暗流。
六
巍巍长白埋忠骨,浩浩松江颂英魂。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魏拯民烈士。为了寻找烈士的忠骨,曾牵动多少人日夜操心,曾先后出动数批踏查人员奔波山林。经过多年的寻觅,1961年10月18日,魏拯民烈士的遗骨终于在跟随魏拯民5年之久的通讯员、时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副州长的吕英俊同志为首的魏拯民遗骨踏查队的艰难搜索下,在烈士逝世不远的遗址旁找到了没有头颅、零散的遗骨。并于10月23日重新安葬。
1993年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吉林省委在风景秀丽的吉林北山公园建成魏拯民烈士纪念馆。原中央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了馆名。原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题了词。魏拯民烈士纪念馆还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省内外的各界人士到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还有外国友人到馆内瞻仰。在吉林省民政厅和中共吉林市委的关怀下,2000年9月3日,魏拯民烈士的遗骨从桦甸夹皮沟牡丹岭二道河子移至重新修建的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同时在陵园还塑有魏拯民烈士的半身汉白玉雕像。自此,魏拯民烈士的墓、馆浑然一体。魏拯民,这位文武双全的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和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将永垂青史,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