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气魄”
2006-03-20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06年2期
李锋(辑)
说起蔡元培先生,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是蔡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方针。他认为大学应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应广集人才,容纳各种学术和思想流派,让其互相争鸣,自由发展。这是一种极为开放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仅造就了蔡元培那“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而且更养成了他为求人才而谦恭向下的品质。
在当时蔡元培先生所聘请的教授当中,梁漱溟最年轻,只有24岁,而且还是一个报考北大的落榜生。那么蔡先生为何要聘请他呢?原来蔡元培是因为看了梁漱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究元决疑论》,才决意请他来北京大学教哲学的。
而蔡元培先生聘请陈独秀更在当时成为一段佳话。那是1916年年底,陈独秀正在主办《新青年》杂志,蔡先生特别看好《新青年》,更看好它的主编陈独秀。于是蔡元培差不多每天都来看望陈独秀,有时候由于来得很早,陈独秀还没起床,他就招呼茶房先不要叫醒陈先生,自己则拿一个小凳子坐在房门口等候。当时,陈独秀从来没有在大学教过书,又没有什么“学位”头衔,但蔡元培先生却力邀他出任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为什么呢?蔡先生言,就是因为“翻阅了《新青年》,便决意聘他。”而陈起初回绝说:“不干,因为正在办杂志……”蔡元培先生于是说:“那没关系,把杂志带到学校办好了。”
多么好的校长,多谦恭的伯乐,多宏大的“气魄”,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一定诚心诚意把你请来。就凭这一点,也该让现在的那些校长大人们好好去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