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的“三避”“三就”
2006-03-20郭书芹
郭书芹
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要想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要依据文章的题材、立意和表现三个方面的要求,做到三“避”三“就”。
题材——避生就熟
考场作文的内容有较大的自由度,是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而设置的。因此,从选材的角度来看,应该避生就熟。选择时应从自己生活的实际和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出发,否则,就有可能闹出笑话。那么,怎样才能“熟”起来呢?关键还是要多观察、多积累、多总结,否则即使生活素材再丰富也变不成文章的题材。同时,还必须把积累、储存的材料,反复提炼和筛选,进而转化为写作的题材,这样在考场上才能熟练运用。
立意——避俗就新
如果说避生就熟是一个“知己”的问题,那么,立意上的避俗就新,就是一个“知彼”的问题。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是毋庸置疑的,但同一题材,你熟悉,别人也熟悉。这样,就很容易和别人的文章撞车,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那么,文章的“新”该怎样求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立意。考场作文要想立意新,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合理地利用试题空间。比如写“近墨者黑”,绝大部分人都会依照题目来写,那么在有基本素材储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去写“近墨者未必黑”。二是要有求异思维。异,并不是怪异,而是在同类题材中发现新的寓意,往更广更深处思考问题。比如写“苦难”,很多人在写自己是如何战胜苦难、战胜脆弱的时候,要么表现出对苦难的不屑一顾,要么表现出对苦难的深恶痛绝。而有一考生却立意为“感谢苦难”,结果这篇文章得了满分,阅卷者最欣赏的是它的思想内涵,其实,也就是文章的立意。当然,新是稳准前提下的一种更高的追求,不是盲目求新,而是在构思、立意上的求新。
表现——避短就长
在文章的表达方法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作文中,可根据试题的具体情况,做到扬长避短。一篇文章的“表现”是综合性的,我们可以分三个侧重点来谈。
首先,要选择擅长的文体。现在的考场作文,几乎都是“诗歌除外,文体不限”。这样,考生在文体选择上就有了充分的自由。每位考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而具体到某个考生,应该说肯定会有一个最佳的选择。当然,根据不同的作文内容,每个人的文体特长也是有位移的,但基本是比较固定的。
其次,要选择擅长的行文结构。文章的结构必须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但更要适应学生自身的表达习惯。同为记叙文的顺序和线索,有人爱以时间行文,有人好以空间行文,有人却擅长时空结合来行文。考生完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再次,要选择擅长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表达主要是方式和方法问题。文章是语言的艺术,人对语言的领悟和驾驭方式也有明显的区别。有的人擅长议论、说明;有的人擅长叙述、描写;有的人语言庄重严谨;有的人语言生动诙谐;有的人语言朴实;有的人语言华丽。近些年,考场作文要求语言表达不拘一格,强调了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但具体到某个考生,某篇文章,还是要有一个最佳选择的。
指导学生作文,必须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也只有注重了个性化的发展,作文园地才能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