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亭集序》看我国古代的上巳节
2006-03-03纪恬
纪 恬
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据说当年越王勾践曾在上面种过兰花。兰渚山上有一亭,日兰亭。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阴历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著名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统、孙绰以及本家子侄王凝之、王献之等四十一人在修禊后,宴集于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被誉为千古佳话。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时年九岁的王献之等十六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杯。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这幅作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尊为“书圣”。
《兰亭集》中的诗艺术性并不太高,但是这篇序却脍炙人口,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同时,《兰亭集序》也是我们了解东晋时期文人士子们的生活情趣、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我们通过这篇序的第一段对兰亭盛况的描述,可以一窥我国古代上巳节的全貌。
一、上巳节的起源
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上巳节亦名元巳、三巳、除巳、上除等。上巳节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远在周代已有水滨祓禊之俗,朝廷指定专职的女巫掌管此事。《周礼·春官》中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日:“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诗经·溱洧》篇中有“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具体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每逢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魂,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
农历三月,正是暮春时节,万物复甦,江南一带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如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便是人们出来活动筋骨,调节精神和心理的好时光。于是就产生了祓禊之俗。祓,即拔,是祓除病气和不祥;禊,即除,是修洁、净身以除灾去邪。祓禊是通过洗濯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祓禊本来是岁末岁首在宗庙、社坛中进行的一种祭仪,后来才改到水滨进行。《汉书·礼仪志》中说:“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徐广《史记注》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三月上巳,临水祓除,谓之禊。”
上巳节最早定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但农历三月上巳每年都不固定,为了方便和统一,魏晋以后将它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在这一天,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
二、上巳节的主要活动
通过史书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上巳节的主要活动是沐浴、祭祀。到了魏晋时期,上已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不仅仅表现在时间的固定上。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混乱时期。政局复杂混乱,士大夫为明哲保身,逃避现实,或“晤言一室之内”,或“放浪形骸之外”。他们坐而论道,谈玄说理,寄情山水,饮酒享乐,追求一种高雅的生命情趣。如若是高雅之士聚会,必然少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感情的产物。饮酒、做诗要有规矩,于是“曲水流觞”成为上巳日的主要活动。这样以来,自魏晋开始,上巳节洗濯身体以除去凶疾的的风俗逐渐演化成临水宴客和郊外踏春。
曲水流觞,首先要有便利的自然条件,如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有山有水,先将水从高处引来,环曲成渠,这弯弯曲曲蜿蜒流淌的溪水,就叫“曲水”:然后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使之从上游顺流而下,借助水流之力传杯送盏,即“流觞”。与会者“列坐其次”,坐在河渠两旁,当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缓缓经过宾客面前,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按照事先讲好的条件,或吟诗或咏唱,以为娱乐。当然,如若饮的人不能满足事先讲好的条件就得罚酒。此即“流觞曲水”。曲水流觞活动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不存在长幼尊卑,更多的是朋友问的友情,志趣的投合,“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即使没有“丝竹管弦之盛”也“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觞”,为古代盛酒器,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说文解字》:“‘觞,爵实曰‘觞,虚曰‘觯。”《说文段注》:“韩诗说,爵、觚、觯、角、散、五者总名曰爵,其实曰‘觞”。“觞”通常为材质较轻的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以浮在水面上。另外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称“羽觞”,亦称耳杯。因体积比木杯重,玩时放在荷叶上,使其沿流而行。
觞,在我国诗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如《礼记·投壶》:“请行觞”。《楚辞》:“瑶浆密勺,实羽觞兮”。张衡《西京赋》:“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还有我们熟悉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三、王羲之上巳节的影响
公元353年王羲之等人在举行祓禊仪式后,流觞赋诗,留下了千古佳话。这次兰亭之会,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在于宴会中产生了《兰亭集序》这一美文和“天下第一行书”,还在于这次宴会使上巳节突出了饮酒赏景、咏诗赋文的内容,大大提高了上巳节的品位,并使“流觞曲水”这种游戏广泛流传。
王羲之组织的兰亭集会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代流传下来的描述上已节的诗篇中有很大一部分叙及到了这次兰亭集会。或追忆兰亭盛况,或感怀于兰亭集会的文采风流。如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中“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孟浩然《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中“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崔元翰《春和圣制三日书怀因以示百僚》中“流觞想兰亭,捧剑传佳人”。又如诗人王驾在王羲之举行兰亭集会的地方,怀想当年盛景,反衬今日之凄凉,感慨良深:“记得兰亭祓禊辰,今朝兼是永和春。一觞一咏无诗侣,病倚山窗忆故人”(《永和县上巳》)。可见王羲之兰亭诗会对唐人的影响之大。
在绍兴,“曲水流觞”这种饮酒咏诗的雅俗历经千年,盛传不衰。1981年三月初三,浙江、江苏、上海两省一市著名书法家二十七人集会兰亭,倡议建立“兰亭书会”。1982年“兰亭书会”正式成立。1985年1月,绍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夏历这一天,中外书法家和绍兴的文人墨客,都要聚集兰亭进行曲水流觞、饮酒咏诗,泼墨挥毫,举办书法展。
有趣的是,“曲水流觞”这一雅俗又东传日本。公元958年,日本福冈县太宰府天满宫,就首先仿效王羲之兰亭的“曲水流觞”,举办了“曲水宴”。与会者穿上仿古服装,进行洗尘仪式,跳起巫女神乐舞,随后进行“曲水宴”。1983年清明前夕,日本福冈县书法美术振兴会、西日本电视台、太宰府天满宫联合组织了“曲水之宴访华团”,专程到兰亭朝圣王羲之,与绍兴书法家一起进行“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和交流书艺。
上巳节作为我国古代一个重要节日,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它的发展、传播过程中,王羲之及其《兰亭集序》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纪恬,青岛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