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丽华:舍得之间成大家

2006-03-02黄凌杰梁善刚

商务·旅游 2006年1期
关键词:陈丽华紫檀博物馆

黄凌杰 梁善刚

个人简介

陈丽华, 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主席,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有“中国紫檀大王”之美誉。1941年出生于北京,满族,高中学历,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荣誉博士,2005年被美国国家妇女博物馆授予“国际文化领袖奖”, 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华工商联委员,中国满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等。

“富裕中华”

“我的钱不会放到国外,我只放在中国,生死在中国。”

1982年陈丽华移居香港。她起家的第一桶金也是在香港掘到的。在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她没有再“恋战”香港,而是出人意料地移师北京。这一移,让她成功躲过了金融风暴。

陈丽华女士这些年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了内地。迄今为止,她掌旗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在内地投资至今已经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五星级的私人会所——长安俱乐部;第一家酒店式管理公寓——丽苑公寓;第一家专题类私人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

长安俱乐部是陈丽华自香港转战内地投资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可谓是一波三折。在等待了四年之后才终于开工。1994年建成交付使用的时候,陈丽华的儿子赵勇又给她出了一道新的难题。美国会所管理公司所管理公司CCA对长安俱乐部的装修全部予以否定。在经历拆掉重修的短期的伤痛和损失后的今天,长安俱乐部在如今京城众多的高档会所当中,依旧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不能不归功于陈丽华当年的眼光和决断。

正在建设中的北京金宝街市政危房改造项目工程是陈丽华的另一个投资壮举。这是一个区域型建设市政带危改项目。近几年,北京的房地产业发展很快,但建设过程中的拆迁纠纷问题屡屡发生,而陈丽华的富华集团却从未收到过这方面的投诉。在金宝街项目拆迁过程中,他们用创纪录的28天顺利拆迁了2100户居民,可谓京城一绝。陈丽华采取的做法是尽量多满足拆迁户的要求,把他们安顿好。而且她还经常亲自为拆迁户送水果,主动为他们解决困难。“这不是大方,而是人情味,有钱人要了解没钱人的难处。每户多给一点钱,你最多少造一座楼,但他早迁走,你的投资进展就更快,给政府少添麻烦。”

久经商场的陈丽华以一个投资者的切身体验说:“投资者需要的是风险最小化,政府需要的是投资者的信心。这两者的和谐需要社会机制的完善和健全。作为一名常年在大陆投资的港人,同时又是一名老政协委员,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体会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来,并且建言献策。这是我的责任,义不容辞。”

陈丽华把资金投放在国内,倾其所有并乐此不疲。她说:“我的钱不会放到国外,我只放在中国,生死在中国。” 她每每鼓励那些向她咨询在中国投资情况的朋友:“快来中国,中国有最好的发展机遇!”因为“富裕中华”是她的心愿。

情筑紫檀

“这几十年来,我真是魂牵梦系,简直可以说我已经把生命融入了紫檀之中。”

2005年9月14日下午,中国紫檀珍品收藏交接仪式在中国紫檀博物馆隆重举行。故宫博物院、美国史密森研究院、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分别接收由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捐赠的“紫檀制天坛”、“紫檀制万春亭”、“紫檀制角楼”和“紫檀制飞云楼”。这也是四大世界知名博物馆第一次同时接收捐赠。

事实上,坐落在京通快速路一侧的紫檀博物馆本身,已经是一件颇为完美的艺术品了。这座占地25000平方米的博物馆,设计气势宏大而又处处精巧,古色古香而又不乏现代气息。其五层主体建筑使用磨砖对缝毫米不差,1000多平方米的馆前广场,采用过去只有皇家使用的海漫斗板地面,大青砖铺设后再浸润桐油。陈丽华聘请来指导整个工程的,是建国初即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木作专家、瓦作专家和画作专家。而这些专家一向被称作“活国宝”。陈丽华为此倾注的心血难以言表,同时也花去了她两亿多元人民币。

然而,馆内所藏的一件件紫檀珍品,则更称得上是陈丽华的性命所在。每每谈到紫檀,她的眼中都会放射出异样的光彩:“这几十年来,我真是魂牵梦系,简直可以说我已经把生命融入了紫檀之中。”

当公司走上轨道事业大进时,陈丽华却失眠了。一天夜里3点,辗转反侧的她召开了家庭会议,“我想把资金投到做紫檀家具上,你们有意见没有?”“我们都听您的。您喜欢就花吧,我们有机会再做别的生意挣。”就这样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陈丽华带着在香港掘到的第一桶金回到了北京,因为那里有仍然飘逸着的紫檀幽香。

紫檀木主要产于亚热带,生长缓慢,可谓百年长一寸,五寸方成材,且十檀九空,故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说。时光流逝300年,紫檀再度成材,但仍为数甚少。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陈丽华亲自带领匠人八下南洋,深入印度半岛寻找紫檀踪迹。密不透风的热带原始森林气温高达40多度,藤枝缠绕,苔藓丛生,时有蟒蛇野兽出没。一次突遭热带毒蜂袭击,铺天盖地的蜂群遮天蔽日而来,多亏大家及时躲进车里,才躲过那场灾难。

一路上她坐过汽车、电瓶车、摩托车、自行车,还骑过驴。“有时在草地上行走,路边的洞里就有蛇幽蓝狠毒的目光,我和助手只能颤颤巍巍避让而行。但只要一听说哪里可能有紫檀,我们就立刻收拾行囊出发,还在车里又说又唱。回来后看到那么多的紫檀原料,路上的辛劳和恐惧早就不知道哪去了!”

故宫的大门从未对一个女性如此开放过。专家们不仅拿出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等诸多珍品图纸,还亲自指导帮助制作。她最爱清晨时分带露珠的花。被雾霭环绕和露水浸润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灵动和鲜活的感觉,太阳出来后,沐浴着阳光、折射着晨晖所呈现出的那种朝气蓬勃、艳丽娇娆、呼之欲出……从此她常跟工人谈心,一起学习、制作,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个接口,每一件物品她都做出具体的指导。每天不论多晚,她都要去制作现场看看。

陈丽华自嘲自己“我不打球,不会游泳,吃东西也不讲究”,多年来她一直和工人吃住在一起,她的财力、精力、年华与心血都用在了她最钟爱的紫檀艺术上。这里的几千件作品,经故宫博物院鉴定,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做一个比真的角楼结构更严谨的完美作品”是陈丽华执著追求的境界。那些或凝重端庄,或灵动张扬的馆藏作品,大小巨细,尽显严谨精致的风格,无不体现了当代中国木雕工艺的巅峰水平。

拿破仑曾在墓前摆放五寸长的紫檀棺模型以显其赫,而在紫檀博物馆,1:5仿造的故宫角楼,净重10吨,使用檀料100吨,其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结合,间不容发,这是何等中华气派!《清明上河图》由12块屏风组成,总重5000多公斤。画面人物各异,情景生动,卷长浩繁,雕工细绝。船间一根纤绳,长1.5米,直径2毫米,纤晃悠悠,绳纹毕现,这又是何等鬼斧神工!然而这既不是鬼斧所造,也不是神工所雕,而是陈丽华和她培养、造就的一批现代能工巧匠呕心沥血之作。

博物馆开馆不久,有个19岁的大学生在观看一幅紫檀画时,竟将上面的镂空船桨给掰断了。这是陈丽华16年前做的一幅珍品,陈女士真是欲哭无泪。老师同学认错、批评教育又怎能弥补这巨大的损失?最后,陈丽华反倒送给他们学校一个酸枝木的“骑摩托车的女郎”。目的是想让这些学林业本科的孩子们,见到这件艺术品,就想到要珍惜我们国家的民族艺术和森林资源,特别是那越来越少的木头。

这件残破的紫檀画现在就摆在大厅的一进门处,画边有个玻璃罩,里面放着那两根小小的残片。“这件我就不修啦,用来教育其他的人。陈丽华说这话时的表情真让人感到,似乎那个玻璃罩里盛着她的两滴血。

1999年5月,为了表彰陈丽华不懈追求艺术的高尚精神,美国最大的萨凡那私立艺术学院授予陈丽华为该校的荣誉博士,以表彰她对世界艺术做出的贡献。同一天,美国萨凡那州还决定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陈丽华日”,并赠送给她一把象征着荣誉市民的金钥匙。2005年9月19日,华盛顿市市长安东尼·威廉姆斯亲自签发证书,宣布该日是华盛顿市“陈丽华博士日”,同时美国国家妇女博物馆创始人霍拉黛女士亲自将“国际文化领袖奖”授予了陈丽华女士。

无论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是“灿烂辉煌”,陈丽华认为,任何语言都不足以形容中华民族的文化。她要做的,是把中国的文化展示出来,让世界、让历史去体会、去感知。

“板儿妈”

“一年到头一天吃一头牛,365头牛能有多少钱?把钱看得太重了,人人恨你,人人看不起你,不如没钱。”

“板儿妈对活要求特别细致,不怕你时间长,做好了为止。”年轻工人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们的老板陈丽华——“板儿妈”。

陈丽华不愿住在儿子的长安俱乐部或女儿的丽苑大厦,不愿住自己的别墅或公寓,而宁愿住在她的紫檀家具厂。10多年来,她一直和她的1300名工人住在一起,和她的紫檀住在一起。今生今世,似乎是命中注定了她离不开紫檀。

一排排的“夫妻房”建造得十分精巧。陈丽华包揽了所有工人一年四季的衣服。过阳历年每个工人一件羽绒服,春节前她又为每人准备了一件真丝棉袄。她的比喻朴实无华:“一年到头一天吃一头牛,365头牛能有多少钱?你有病了,黄金不能送你去医院,还得是人。工人也是一样,所以处理好人的关系是最关键的。把钱看得太重了,人人恨你,人人看不起你,不如没钱。”她把每个工人都看作是艺术家。

陈丽华一直相信能聚在一起是种缘份。她把每个工人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对每一位到这里工作的员工她都要求很严,赏罚分明,干得好就奖励;发了工资,嘱咐他们不要到街上去乱花钱,挣了钱应该寄回家去供养父母和家人,或者存到银行里。陈丽华说:“人生就要互相体贴,互相爱护,友情归大家,我是大家人。”

猜你喜欢

陈丽华紫檀博物馆
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根土复合体三维本构关系
陈丽华以“匠心”守护紫檀文化
博物馆
中国紫檀博物馆
紫檀的江湖名称之乱象解读篇
露天博物馆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紫檀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嫁给“唐僧”,中国富姐陈丽华的婚姻智谋
Where Are We Heading我们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