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py作文 成因探析

2006-02-02王丽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作文

据悉,西安一读者在某报刊登的优秀高考作文中发现,有一篇抄袭作文《豆角月亮》得了满分。这篇作文在整体构思与情节上都与《故事会》中的《弯弯的月亮》一文相同,社会各界对“抄袭作文高考得满分”争相发表看法。资深教育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不能脱离现实,但更不应放弃理想。”为了不赋予特定的感情色彩,我想借用一个英语单词,把这种“抄袭作文”称为“copy作文”。

现行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多提倡大家多看范文、多背范文,学习套用别人的写作思路。这种做法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也直接地导致了学生“copy作文”的产生。随意翻开学生的作文本,你会发现“copy作文”十分普遍。在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学生的作文仿佛是复制出来的,从题材到立意到结构到思想感情全都大同小异。“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像是同一块模板生产出的产品。

也许文章作者并非有意抄袭。作为学生,似乎都有同样的苦衷:除了在学校、家庭、辅导班这三点一线中来回奔波外,几乎没有其它课余活动。因此,写作文,材料实在太难找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材料怎么办,就只能瞎编,实在没法编,就只有向《作文选》求援了。

出现这种“copy”现状,固然有我们作文教学的深层原因,但审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难发现,它所存在的封闭性、单一性严重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创新性。可以说是我们传统的阅读和作文教学模式逼着学生走上了教师设定的“独木桥”,走上了“万变不离其宗”的“copy”作文之路。

对此,我想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对学生作文“copy”现象的成因,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统一化”应变为主动求知的“多向化”。

新课改告诉我们:阅读教学需要“对话”。要与书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对阅读材料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对同一篇文章,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可不少教师制定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往往忽视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严守大纲,死扣教参。教学按“规范”的教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不敢“游离”,不敢“叛逆”。学生没有自行探究、多向挖掘、自主加工的“越轨行为”,课堂上自然不会出现闪亮的“星星”。

实际上,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要把目光锁定所谓的三维目标,不要中规中矩地执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标准,而要抓住课文的特点,适当地给学生一些“自留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开掘、耕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果实,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也可采取“先放后收”的教学策略。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尝试性学习,谈自己的学习所得,谈自己所望了解之处,以体现“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我在教学《春》这一课时,就曾先让学生尝试学习之后,再让他们自己说说希望了解什么。有人说希望关注作者情况,有人说希望解读此文蕴含的感情,还有人说希望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接着,我就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有选择的取舍,制定随机教学目标,放中有收地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进行教学目标引领下的开放性学习。让课文得到“多层开发,综合利用”,让学生的手脚彻底放开,充分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教学程序的“模式化”应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

不少教师教学一篇课文,不管课文怎样千差万别,都用同一模式。如常用的三步曲:整体感知——分析新课——复习总结。仿佛离开了这个程序,就不是学习语文。虽然我们不能否认,许多教学模式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如果忽视个性,一成不变地长期用一种教学模式,势必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使学生对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课文学习理解为“非此莫它途”的“自古华山一条道”,间接导制了作文“copy”现象的产生。

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模式吗?我听过一节省级评优课,那位老师上课最大的特色就是:打破常规,真正做到了“教无定法”。她把作者简介穿在课堂中间,非常自然地将“读人”与“读文”融合在一起,而不像传统教学一样,一开始就将作者的情况“和盘托出”。语文本来就非孤立的知识体系。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结构灵活多样,开头结尾千变万化,写作语言各具特色,我们怎能用固定的模式去套这种“变化”呢?在遵循规律中求变求新,才是设计教学程序的合理思路。要开展多种课型,如自读课、欣赏课、创作课、活动课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是自由灵活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学习的途径通达了,学生的思维触角也就伸展了,写作文的时候也就不会“钻牛角尖”了。

三、课堂评价的“绝对化”应变为允许答案“丰富化”。

尽管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权威意识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常常是,教师的话是“笔记”,教师的板书是“标准”,而学生的发言,根本不能“背离初衷”,否则不管有理无理,一律为错。讲读课文时,教师为了套上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引入下个环节,常是挤牙膏式的层层逼问,绕圈子,设诱饵,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对作业的评定更是刻板到只能“形似”而不能“神似”的地步。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地扼杀了学生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和各具特色的创新思维,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语文学习的答案是惟一的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首先,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词语的意义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再加上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力,对于问题的答案根本不能用惟一的标准来衡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是某一年的高考题告诉我们的。课堂上对学生的答问或作业,不但要允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寻求不同的答案。课堂上的教师不是“指挥棒”而是“导火索”,不是“决策者”而是“引路人”。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自由弛骋,在不同的田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才能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凸现自我,才能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总之,要克服学生作文的“copy”现象,除了大力改革作文教学之外,更要改革我们的阅读教学,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阅读教学要给学生以自由,特别是心灵的自由;阅读教学要给学生以空间,特别是思考的空间。阅读教学还要能够容忍“叛逆”,关注“异常”,培养“敏感”,让学生的思想冲破旧式牢笼,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推陈出新”、“别开生面”。不要以为“雪融化以后只能是水,而不能是春天。”只有让他们在无拘无束中倾泻思想感情的热潮,不拘一格地学习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才能让他们捕捉到生活当中不经意的灵感。但愿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之日,就是学生作文告别“copy”现象之时。

(王丽辉,江苏省金坛市河头中学)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作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